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9月04日
總統、副總統出席「雷震案史料彙編」新書發表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偕同呂副總統秀蓮女士,應邀出席由國史館所主辦的「雷震案史料彙編」新書發表會,總統致詞時表示,《雷震案史料彙編》的出版,不只可告慰雷震先生過去對國家的貢獻,也是重要歷史的見證,讓民眾更加了解臺灣過去的歷史,進而珍惜前人抵抗獨裁的勇氣和意志,共同維護得之不易的民主自由成果。

  總統致詞內容為:

  前《自由中國》雜誌發行人雷震先生,在戰後晦暗恐怖的戒嚴時代,致力於民主憲政的改革,並以實際行動結合民主運動人士,籌組反對黨,卻不能見容於國民黨威權政府,終被以所謂「為匪宣傳」等罪名逮捕,繫獄整整十年。獄中他曾寫下多達數百萬言的文字,但在出獄之際,這些文稿遭到沒收,下落不明,在解嚴之際,甚至傳出「回憶錄」已被焚燬等令人震驚的消息,因此長久以來一直為政治、歷史、社會各界所關心,也是家屬心中無法抹去的傷痛。
  在過去的戒嚴時代,阿扁也是民主運動的參與者之一,對雷震先生遭誣受冤的事蹟知之甚詳;擔任立委期間,也曾接受雷震先生家屬的陳情,向有關單位調查雷震案資料的下落。因此,去年二月二十六日,本人在總統府接見雷震先生的家屬雷德寧先生、雷德全女士,以及部分《自由中國》雜誌社的工作人員之後,特別下條子親囑國防部要盡全力調查是否還有雷震回憶錄影本的存在;因為這部回憶錄不僅是家屬無價的紀念品,更是珍貴的近代史料,也是檢視國家人權發展的重要紀錄和里程。
  國防部接獲指示後,隔日立即成立專案小組,重新展開調查,利用兩個多月時間,清查十六萬八千件餘卷檔案資料,訪談四十九人,終於找回雷震先生獄中所撰文稿的部分影本,包括日記、回憶錄、書函,以及當年警備總部等單位處理雷震案大量的官方檔案。阿扁也特別出席了國防部在去年五月十八日舉行的「故雷震先生現存資料記者說明會」,嘉勉國防部的努力;也確信青史不容盡成灰,因此指示國史館永久典藏這批《雷震檔案》,盡一步整理編輯,盡速提供給學術與社會各界研究參考,並顯示我們公開化、透明化的決心,以及重視國家歷史資產、自由人權和社會正義的信念。當然,目前已找出的資料數量,相對於當初雷震先生留下的記錄仍有相當的差距,為免有遺珠之憾,阿扁仍希望政府有關單位能再費心力,持續清查。
  雷震先生對民主自由理念的堅持,一直是臺灣戰後民主運動參與者的重要標竿,他主導《自由中國》雜誌所刊載的文章,也曾經灌溉了許多崇尚自由民主的幼苗;從撰文鼓吹到著手推動,寫下戰後臺灣民主運動一頁無法磨滅的歷史。而雷震先生在出獄後,仍不改其對自由民主的熱愛,並積極的與臺灣政治現實結合,提倡走自己的路,前瞻的政治視野與同輩不可同日而言,「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追求民主政治的胸襟,同樣值得後人敬佩。
  一般人相信,雷震乃因牴觸當局反共的國策而被牽連入獄,傳聞他在獄中所撰寫的文稿,也因毫不保留的批判當權,才被獄政單位沒收,並依照所謂的「監獄行刑法」銷毀。如今,大家能夠自由自在地翻看這些當年警備總部等單位機密作業的公文書,心中毫無忌諱,對照出我們時代的開放與進步,也顯現出民主運動的價值;個人也很願意和大家重新審視雷震獄中的手稿,了解雷震先生的政治思想、道德勇氣,以共同打造我們國家的前景。
  今天國史館能夠迅速將《雷震檔案》編輯成書,展現新政府加速開放國家檔案,積極蒐集臺灣史料,鼓勵學術研究的決心。阿扁深深認為《雷震案史料彙編》的出版,不只可告慰雷震先生過去對國家的貢獻,也是重要歷史的見證,讓民眾更加了解臺灣過去的歷史,進而珍惜前人抵抗獨裁的勇氣和意志,共同維護得之不易的民主自由成果。
  在威權時代,總統可以羅織成獄、可以未審先判,如今,在民主時代,總統可以做的是讓歷史見光、見日,我們共同的信念是不容青史盡成灰,要讓正義伸張,縱使成灰,也要從灰燼中找到真理,找到真相。這就是政黨輪替彌足珍貴的民主價值,也是人權立國最重要的歷史意義。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