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5年12月07日
總統接見歐洲議會「中國報告」主筆人歐洲議員貝爾德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歐洲議會「中國報告」主筆人歐洲議員貝爾德(Bastiaan Belder),除歡迎訪賓遠道來訪外,並對他所主筆的「中國報告」表達肯定之意。而對歐洲議會許多議員長期以來對台灣的堅定支持,總統也請貝爾德議員代為轉達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的敬意與謝忱。
  總統表示,貝爾德議員曾受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委託撰寫「中國報告」,在去(94)年5月首度蒞台訪問,當時他與貝爾德議員在總統府晤面,彼此相談甚歡,今(95)年4月貝爾德議員再度來台蒐集相關資料,並於同年9月7日,歐洲議會經過討論之後,以多數通過貝爾德議員所撰寫的「中國報告」。
  總統指出,「中國報告」的主要內容包括:反對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決議、堅定支持台灣積極參與包括世界衛生組織在內的國際組織、台海兩岸的歧見與爭議應透過對話和平解決等,這些立論都非常正確。總統表示,歐盟之所以決議對中國武器禁運,源於17年前天安門事件的發生以及之後10幾年來北京當局在人權的改善並無長足進步。中國對人權的漠視與迫害可謂罄竹難書,包括對記者、宗教界人士、異議人士的逮捕、拘禁以及沒有公開審判等情形屢見不鮮。因此,歐洲議會在第5、6屆即有將近10次的決議,表達反對歐盟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的擬議,總統也認為,一旦解禁,就是變相鼓勵中國對人權的迫害,也變相鼓勵把武器賣給不民主、非和平的中國來對付愛好民主、和平的台灣。
  總統強調,2300萬台灣人民的人權不應受到漠視與隔離,而應與全球人類一般,享有相同的普世價值,因此他呼籲國際社會尊重台灣人民的集體人權,因為,台灣人民參與國際社會不但是權利,也是義務,不管是基於聯合國憲章會籍普及化原則,或醫療衛生保健無國界之分等最高原則,台灣都應該受到國際社會的接納。
  有關兩岸議題,總統表示,兩岸的歧見,特別是政治歧見,應該透過政府與政府間的對話來和平解決,而不應訴諸武力或其他非和平手段。所以,總統很感謝歐洲議會多次通過對台灣安全的重大決議案,一再重申、主張兩岸對話必須透過對話和平解決,且必須兼顧、尊重2300萬台灣人民的自由意願,這是主權在民的真正體現。此外,總統也感謝歐洲議會通過決議,籲請中國撤除在東南沿海對台灣所部署的飛彈。總統進一步表示,他樂見中國的崛起,也希望中國的崛起伴隨的是民主的崛起與和平的覺醒,而不希望看到中國的崛起是軍事或另一個霸權的崛起。
  貝爾德議員上午由外交部謝新平大使回部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