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5年12月05日
總統參訪日月光半導體公司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在行政院蘇院長陪同下到高雄楠梓加工出口區參訪日月光半導體公司,受到該公司董事長張虔生以及員工熱烈的歡迎與隆重接待。在張董事長陪同解說下,總統參觀該公司生產線,也聽取張董事長及公司執行長的簡報。在行政院蘇院長致詞後,總統也致詞肯定該公司根留台灣、繼續打拚的決心。
  在參訪日月光半導體公司之前,總統並到高雄市立殯儀館鼎金國小家長會聯誼活動車禍罹難者靈前致悼及慰問家屬。
  總統在日月光半導體公司致詞時強調,只要企業願意根留台灣、深耕台灣、加碼台灣,不論是本土或外國的資金,政府都秉持著歡迎與開放的態度。面對國際資本快速的流動,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產業在全球的整合與佈局,我們應該要有更寬闊的視野與更充分的準備來迎接新的挑戰與考驗。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本人非常高興能夠再度來到我們日月光半導體公司來參訪,而且在行政院蘇院長陪同之下。記得於2001年8月就曾經來過,對當時的日月光卓越而亮麗的表現留下非常深刻的美好印象,日月光的成就不但全體國人同胞注意到了,今天更引起外資、外商的注目與肯定。
  這一陣子由於卡萊爾集團的併購案,各種的解讀與臆測可以說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張董事長作為一位有責任、有擔當的企業領導人,在第一時間就表示,這一項的併購案與所謂的「西進」完全無關,是基於產業整合與全球佈局所作的考量與重大選擇。同時,張董事長也明確的宣示,未來外資入主以後,原有的經營團隊不變、根留台灣的決心不變,以及加碼台灣的計畫也不變,日月光不但不會消失,還要進一步的擴廠與大家一起留在台灣繼續打拼。剛才,張董事長的談話特別重申、保證、強調,在此,要特別向張董事長及全體日月光的員工表示高度的肯定與由衷的感謝之意。
  大家都知道日月光所在的「楠梓加工出口區」,是我國最早創設的加工出口區之一。1960年代,由於「美援」即將停止、國內市場日漸飽和,加上農村失業人口不斷增加,政府毅然進行經貿體制的改革,由過去以「進口替代」為目標的封閉型經濟,轉型成以「出口導向」為主體的開放型經濟,而「加工出口區」的成立正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措施之一,從此奠定了我們台灣經濟起飛良好的基礎。
  台灣是一個海島國家,國際貿易是我們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命脈,我們不但要跟別人競爭,更要跟時間賽跑,只有不斷的突破、創新與求變,才能確保整體國家競爭的優勢。但回顧過去半個多世紀發展的歷史,在求變之中也始終有所不變。所謂的不變,就是我們政府的經貿政策是為了台灣經濟永續的發展,而經濟成長的目的更在於追求社會的正義與繁榮。
  台灣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如果沒辦法堅持台灣優先的主體意識,確保台灣經濟的命脈掌握在我們自己的手中,要如何期待能有永續的發展。如果經濟的成長只是讓財富不斷集中於少數人的手中,拉大不同階層之間的鴻溝與差距,又如何能團結台灣為共同的目標而奮鬥。「堅持台灣主體意識」與「落實社會公平正義」,這不但是本人身為國家領導人始終念茲在茲的核心價值,更是政府施政的兩大主軸。
  在一個民主多元的社會,對經貿政策有不同的聲音與主張絕對是非常正常的。不同的產業、不同的身分團體,利害不同,意見當然也就不同,這完全是可以預期的,但政府不能因此而沒有了方向,仍然要有所定見與選擇。
  今年七月「經續會」召開之前,本人曾特別提示了四個檢驗的指標: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和縮小貧富差距,來檢視政府的施政是否偏離了原來的核心價值與施政的主軸。「經續會」之後行政院依據以上的四個指標,以及會中所達致的516項共同意見,彙整成「大投資、大溫暖」五大套案全力來落實。相信我們只要堅持走對的路、做對的事,一定能再創我們台灣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當年要成立「加工出口區」也曾經歷過非常激烈的辯論,行政部門面臨許多的質疑、反對與阻礙,但憑藉著對台灣產業的信心、對政府政策的信心,再加上強而有力的行動力,終於扭轉了局勢,帶領台灣走出一條新的道路。
  近幾個月以來,雖然政治的紛擾接連不斷,但經濟的發展依然有非常亮麗的成績。今年第三季經濟成長高達5.02%,這是繼去年第四季創下6.44%的高成長之後,單季最高的成長數字,全年的經濟成長上修為4.39%。進出口及訂單的金額連月來也屢創歷史新高,全年出超可望突破200億美元,而失業率穩定的保持於4%以下,平均國民所得更將達到16051美元,創下歷年來最好的紀錄。在這麼艱困的政治環境之下,有這樣的成績絕對是非常難能可貴的,證明由蘇院長所領導的內閣,是一個腳踏實地、肯做事、能做事又有績效的團隊。在此,本人要向蘇院長及整個行政團隊的用心與努力,特別嘉勉並表達高度肯定與支持之意,也請大家掌聲來給予鼓勵。
  社會大眾最關心的股市,近日來股價指數已經站上六年多來的最高點,不但在年底有望突破八千點的大關,相關的外資機構,包括高盛、保德信及法銀巴黎證券等,預測台股在未來的兩年內上到萬點的機會是很高的。整體來講,台灣經濟的基本面非常健全,如果大家能夠團結一致,少一點政治,多一點民生,台灣絕對可以更好。
  股市是反映一個國家社經發展是否健全最敏感也最具體的溫度計,股價指數在未來兩年內上萬點,對許多投資人或外資機構或許是一種期待或希望,但作為政府,我們有責任把它設定為努力的目標,為全民一起來圓夢。
  這幾個月來與不同產業的業者來交換意見,廣泛的聽取各方的意見,對於振興股市大家共同的想法,那就是要引導資金的回流,尤其是要吸引中國的資金流向台灣。基於這樣的思考,我們要請行政部門進一步的研議並擬定相關推動的方案。
  活絡股市、提振股價,這不僅是行政部門的責任,立法部門也應該扮演更積極的角色。以去年7月1日正式上路的「勞退新制」為例,勞工與雇主共同提撥的「勞退基金」金額迅速的成長,到今年十月底,已累積超過1100億新台幣,每個月更以80億元的速度不斷的增加。但限於「勞工退休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遲遲沒辦法完成立法,原訂上週五要進行表決,結果又有變數而再度延宕,使上千億的資金無法充分的利用,非常的可惜。
  如果「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能早日成立,用這一筆錢來投資經營績效最好的公司,不但為資本市場提供所需的動能,也等於由台灣最會賺錢的企業來為全國的勞工朋友賺錢,將經濟成長的果實讓更多的人可以來分享,創造企業、勞工與全民「三贏」的局面。
  立法院這個會期所剩時間不多,本人要誠摯的拜託朝野各政黨的領袖及各位立委先進們,比照當初通過「勞退新制」的例子,或許大家不是百分之百的滿意,但儘可能的存異求同,早日完成「勞退基金監理委員會組織法」的審議,不要讓八百多萬的勞工朋友們一再的失望。
  四十年前外資來「加工出口區」投資設廠,看中的是我們台灣廉價的勞工與土地。四十年後外資以鉅額的資金來購買台灣的公司,看中的是我們的技術與經營的能力,兩相比較,更凸顯台灣的成長與進步。我們要對台灣有信心、對自己有信心、更要對我們的廠商有信心。
  過去本人常講,企業的全球化不能等於「中國化」,不要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中國這一個籃子裡,大家一定要有風險管理的概念。同樣的,當企業努力進行全球佈局,也不該被扭曲為出走或者放棄台灣,這都不符合事實的情況,也對用心經營的廠商不公平。只要企業願意根留台灣、深耕台灣、加碼台灣,不論是本土或外國的資金,政府都秉持著歡迎與開放的態度。面對國際資本快速的流動,以及知識經濟時代產業在全球的整合與佈局,我們應該要有更寬闊的視野與更充分的準備來迎接新的挑戰與考驗。
  最後,要再次祝福張董事長及及我們日月光集團事業興盛,財源廣進,在場所有的嘉賓、先進與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