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在總統府主持「強化總體外交實力之難題與建議」會議,聽取各單位報告,並作出裁示。
副總統在會議開始致詞內容為:
鑒於我們外交處境確實不利,所以總統希望與大家一起對整體外交工作,進行全方位更深度的檢討。如何強化總體外交實力?原本以為一次深度的討論就夠,但大家上次提出的報告非常精彩,讓所有人瞭解到其實我們有很充沛的外交實力,只是橫向聯繫的功能必需更加發揮,加以如何因應新的變局,提出突破創新的思維,可能有需要再多點時間分享各單位的經驗與心得,尤其是在推動不同的外交、涉外事務時面臨的問題,與如何克服困難、突破困境等,因此舉辦今天第二次會議。
上次本人提到我們外交面臨的三大困境,一是中國打壓,二是國際對我們的疏遠,甚至是我們對國際的疏遠,更甚者是國內對外交的冷漠,如果能夠突破此三方面,應該會有效改進。此外,我們過去在推動外交時也陷入三大迷思,第一就是對邦交國數字的迷思,都以邦交國數目字作為外交成就的指標,事實上,在邦交國的數字方面,我們面臨更嚴峻的挑戰,只是,即使在邦交國方面有所損失,我們的務實外交更應該加強;第二是中國打壓的迷思,認為凡事因為中國打壓,我們就無能為力,其實剛好相反,我們常勉勵外交部同仁,因為中國打壓,所以外交部更加重要,因此中國打壓這個迷思,我們一定要突破;第三則是對美中台關係的迷思,我們常想,不管做什麼事都要先想美國會如何看,自己可能就會先放棄,其實美中台三角關係,在外交突破及創新方面,應該注入新的思維,而不要一直居於劣勢與被動,這是我們今後要突破與加強的地方。此外,台灣未來應如何在國際創造一個寬廣的天空,讓美國及中國對我們刮目相看,這就是我們的挑戰,也是努力的目標,希望能多聽聽大家的意見。
在聽取各單位報告及進一步討論後,副總統裁示談話內容為:
上次我講過外交三大困境、三大迷思,今天我要講外交三大危機,第一是從政治上,中國的零邦交策略讓中華民國ROC的國格更加弱化。我們的邦交國剩下24國,其他的邦交國,中共也處心積慮危害,因此我們必需警覺到中華民國的國格愈形弱化;第二個危機是從國家經濟發展上,由於全球化與區域整合的結果,讓我們陷入相當程度的邊緣化,這也是要高度警惕的;第三、這幾年好不容易台灣總體成就在國際能見度大幅提升,一方面長達11年加入聯合國的運動,提升台灣的能見度,另一方面我們國力的發展,世界經濟論壇(WEF)2000年評比台灣成長競爭力是全球第10名,2004年評比最佳,為第4名,然而全球競爭力,我們則由2005年的第8名,退步到今年的第13名,這都是我們的警訊,另外今天看到聯合報社論,我們有兩項評比是在百名以外,一是銀行改革,第100名,而去年度外資來台投資相當不佳,也在100名以下。當然,不可否認,我們透明化政府績效有待改進,以及所謂罷免案等,都讓台灣國際形象受到相當嚴重損害,因此今天提出外交三大危機,希望能相互勉勵、提高警惕,通力合作,以加強整體外交。
因此,秉承總統指示,在外交策略方面,年底前尚會進行三項工作,第一是邀集行政院其他部會擇期會議研商,第二則是針對邦交國如何強化雙邊關係進行討論,因為台灣邦交國分為三個區塊,可能都有一些不利因素存在,需要深入討論,第三則是如何積極有效參與國際組織,目前有些我們已是會員國或觀察員,此外包括IMF以及其他我們希望能加入的國際組織,大家做個專題研究,年底前擇期會議,就如何強化邦交國外交,進行更進一步研商。
此外,在外交執行層面,期盼行政院多加統籌各部會涉外事務的協調與聯繫,包括涉外資訊的整合、涉外人員的培養及培訓等,尤其涉外資源的統合與擴充,期盼能有效與民間力量結合。因為在民間企業努力全球化之際,如果能雙方有效結合,很多活動符合民間需要,公私部門力量得以整併,相信將有更大效果。再者,希望各部會都能開辦英文班,讓各部會人員在既有英語基礎上,鼓勵所屬人員強化外語能力,本人在擔任桃園縣長任內就開設英文班,以因應全球化時代來臨。
本人也要建議各與會單位,可以SWOT模式就各自業務部份提出報告,提供各與會單位共同參考,如此台灣總體經濟外交成效方能提升。最後,本人要提出國內草根外交的重要性,以及女性參與外交的趨勢,大家知道目前國際有很多傑出女性參與外交事務,因此過去許多男性外交思維的模式,也許可以加以思考一下。而所謂草根外交,國內很多縣市其實有所謂的姐妹縣市,可是有些縣市長重視,有些則不,這是很可惜的事。其實我們的外交,不只是城市外交,也要包括縣市外交,中央要來協助地方,此外,有些縣市有國民外交協會,如何予以統籌,大家應該仔細思考;更重要的,全國已有超過1000個組織與國際接軌,他們更需要有人予以指點,如何做好國際外交,另外,民間專業組織,例如醫師、律師各種專業組織皆已走向國際,如何結合,建議與會者應積極規劃,讓更多人材協助縣市政府推動國民外交。「草根外交」應該由各縣市開始,例如台灣GOGOGO計劃,我就在思考如何推動這項外交工作,好比美國五月第二個星期Taiwan Week,有那幾個大城市願意辦,我們就來找台灣的姐妹市是那一個,共同參與,並邀請該市選出的國會議員等共襄盛舉,如此,全體總動員,我們才能開創台灣總體外交更寬廣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