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11月10日
總統以錄影方式在國際自由聯盟(LI)第54屆大會開幕儀式發表談話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以錄影方式在國際自由聯盟(LI)第54屆大會開幕儀式發表談話,呼籲全球民主陣營必須團結一致,堅定對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的信仰,相互扶持、彼此協助,讓民主的種子能在全世界不斷的萌芽與茁壯。
國際自由聯盟係於今年11月9日至11日假摩洛哥馬拉喀什舉辦第54屆大會,我國2000年及2004年兩次總統大選期間,國際自由聯盟各國友好政黨熱情訪台觀察大選活動,2001年該聯盟更授予陳總統自由獎章,並由總統夫人吳淑珍女士代表前往領獎。
總統錄影致詞內容全文為:
距離2004年3月在台灣高雄和大家見面後,迄今已經有兩年多,今年雖然不能親自出席大會和各位老朋友見面,但很高興能夠透過錄影的方式向大家致意。
這次大會的主題「民主與發展」,本人覺得非常有意義,也非常樂意和各位與會的貴賓分享台灣在這方面的努力與經驗。
台灣在1987年的7月15日,也就是19年前,解除長達38年的軍事戒嚴,整個政治民主化的運動才得以全面展開,在短短不到20年的期間,我們在1992年實現了國會全面改選、1996年舉辦第一次總統直接民選、2000年完成首次的政黨輪替、2004年才有第一次的全國性公民投票,加上軍隊國家化、情治及安全單位法制化,而讓台灣成為一個真正自由民主的國家。
依據美國「自由之家」最新發表的「2006年世界各國自由度調查報告」,台灣在「政治權利」及「公民自由」兩大項,與美國和日本等國同列為「自由」的國家。「言論及信仰自由」則獲得最高分滿分。而位於法國的「無疆界記者組織」在日前所公布的全球新聞自由指數最新年度評比,台灣被列為亞洲表現最好的國家之一,排名甚至首度超過日本及美國。
這些民主的成就,不但是2,300萬台灣人民共同的驕傲,更是全球民主社群最珍貴的資產。當然台灣的民主之路並非一路順遂,我們也面臨許多新興民主國家所共同遭遇的民主困境,包括:過去威權統治者侵犯人權責任的歸屬、國家認同的分歧與族群關係的緊張、缺乏忠誠的反對黨而導致政局的不穩定、憲政體制的選擇、公民責任感與社會凝聚力的薄弱等等,一再地威脅並挑戰台灣的民主鞏固與深化。
從台灣過去6年多的經驗來看,民主的發展絕對不是一直線,也絕對不是理所當然的,民主需要細心的耕耘守護與小心呵護,任何的不注意,民主的衰退甚至崩解都是有可能發生的。
如何有效的化解新興民主國家所共同面對的民主困境,並防止新一波民主化的浪潮出現全面的倒退,到目前為止,沒有一個國家有現成的答案,大家都在學習與摸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全球民主陣營必須團結一致,堅定對自由、民主、人權與和平的信仰,相互扶持、彼此協助,讓民主的種子能在全世界不斷的萌芽與茁壯。
除了民主的深化與鞏固之外,人類社會在新的二十一世紀所面臨最迫切的議題包括:全球恐怖主義的對抗、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擴散的防止、全球氣候暖化的應變,以及惡性傳染疾病等非傳統性國家安全威脅的防治等等。其中許多議題,過去在國際自由聯盟的會議中,台灣都曾經透過民進黨的參與和各位好朋友進行討論。雖然台灣無法加入包括聯合國及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組織,但不論是防止溫室效應的《京都議定書》,或是日前聯合國安理會剛通過的「制裁北韓核武試爆案」,台灣都願意配合執行聯合國及相關機構的決議,以善盡身為國際社會一份子的責任與義務。
這兩年,禽流感問題引起各國的關注。雖然台灣還不是世界衛生組織的正式成員,甚至連觀察員的資格都沒有取得,但台灣擁有高水準的公共衛生醫療網絡,政府也積極與國際社會分享台灣在建立嚴密監控及早期預警機制的經驗,希望能對防治大規模傳染病做出貢獻。在此特別感謝國際自由聯盟的朋友們,以及歐洲議會自由黨團對台灣加入WHO的支持。
台灣在人道救援工作上一向積極努力不落人後。除了國際救災出錢出力之外,今年9月,台灣與6個太平洋友邦領袖舉行高峰會議,建立起雙邊及多邊的醫療、經濟、觀光與文化等合作夥伴關係。這都是台灣實踐「人道救援」、「區域合作」的最佳例證。
過去台灣不論在經濟發展或追求民主自由的路上,都曾經得到國際朋友的奧援。今天我們有了一些成就,當然十分樂意和朋友們一起分享。
本人深信,民主體制與市場經濟是維護世界和平穩定發展最重要的基石。當區域內各國都邁向小康、進入民主化之後,和平才有真正的保障。
身為國際自由聯盟的成員,台灣的民主進步黨也將繼續與各國自由政黨攜手努力,與全球民主社群成員站在一起,一同實踐自由民主、永續發展及公民社會的信念與理想。
最後,感謝各國政黨代表們長期以來對於台灣民主與區域安全的關注,再次肯定國際自由聯盟對推廣民主自由普世價值所作的努力與貢獻,預祝大會順利圓滿,各位貴賓與朋友們身體健康、事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