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10月29日
總統出席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開幕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出席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開幕典禮,並應邀致詞。
總統表示,「客家學」是一門多元而又複雜的知識系統,需要與其它的學科或族群展開長遠的對話。尤其,台灣是由多元族群構成的移墾社會,各族群無論先來後到,都為台灣帶來多采多姿的文化風貌與旺盛生命力;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福佬、新住民都是台灣的共同主人,客家文化也就是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資產。
總統進一步表示,除了要讓客家文化回歸客家人自已的心中之外,更要讓客家文化能夠走入其他族群,也透過回饋與互動,讓其他族群走入客家、認識客家,使台灣多元族群互相看見、互相欣賞,才能建構台灣成為文化多樣性、多元主流的社會。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從10月到11月,可以說是道地的「客家月」,先是在六堆親自參與忠義祠忠勇公出巡遶境起駕典禮,與在地客家鄉親一起體驗「2006六堆嘉年華」與「第42屆六堆運動會」的系列活動;接著來到今天「第一屆台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會場,與各位先進共同探討客家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特別是我們知道最近在台北還有「2006台灣客家博覽會」的舉辦,從台灣尾到台灣頭,充分感受到客家鄉親的熱情,與大家對於客家文化的支持與重視,本人在此要對所有與會嘉賓、主辦單位客委會與所有工作同仁致上最高的敬意。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是本人在2000年上任之後,排除萬難所成立的全球第一個中央部會層級的客家事務專責機關,客委會成立以來,不但規劃建造國家級的南北客家文化園區、成立第一個客家電視台與客語聯播網。在客家語言的推展也有明顯而具體的成績,特別是在學術發展方面,透過客家知識體系發展計畫的推動,我們協助國立中央大學在2003年8月成立世界首創的「客家學院」,培養高階學術研究與教學人才,為深化客家學基礎與客家研究,建立了第一個里程碑。接著,國立交通大學的「客家文化學院」在2004年3月揭牌,招收大學部的學生;今年3月,國立聯合大學也獲得核准成立「客家研究學院」,由這三所學校的客家學院,構成「客家網絡大學」的雛型,正是未來從事客家文化研究與推展的核心機構所在。
此外,南部的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及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等學校也設有客家相關研究所;與國立中央大學等12所學校的客家相關研究中心相互輝映,可見客家學術研究工作已經在國內各大學校院中逐漸紮根並成為顯學。
「客家學」是一門多元而又複雜的知識系統,需要與其它的學科或族群展開長遠的對話。尤其,台灣是由多元族群構成的移墾社會,各族群無論先來後到,都為台灣帶來多采多姿的文化風貌與旺盛生命力;客家族群與原住民族、福佬、新住民都是台灣的共同主人,客家文化也就是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資產。所以,除了要讓客家文化回歸客家人自已的心中之外,更要讓客家文化能夠走入其他族群,也透過回饋與互動,讓其他族群走入客家、認識客家,使台灣多元族群互相看見、互相欣賞,才能建構台灣成為文化多樣性、多元主流的社會。
根據學者估計,全世界客家人口至少有一億人左右,分佈於全球五大洲、一百多個國家。但在數目如此眾多的客家社群中,世界各國都將客家視為一般性的族群,並沒有系統性地透過人文與社會科學方法進行科學的探究,唯獨台灣社會在特殊的歷史背景與政經結構下,掌握到客家族群在台灣社會中的重要特質,對於「客家學」的研究,也遠遠超過國際社會的重視程度。
近年來,政府經由客家知識體系發展計畫的落實推動,已經逐步型塑了客家學術研究環境,整編了客家研究社群,藉由挹注客家學術資源的方式,讓客家研究成為學術研究的重要課題,重拾客語在知識領域運用的能力,建立了客家學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基礎。而今天我們所有的努力,就是要建構台灣成為未來的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所以,台灣的「客家學」在歷經本土化的苦心經營而初具成效的基礎上,今後更應該努力朝向國際化。透過國際客家社群的連結,提昇台灣的國際能見度,進而強化與世界的對話。
本次大會主題「全球視野下的客家與地方社會」,不僅著重客家研究的傳承與創新,更導入全球視野,來從事在地的客家行動,希望在「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衝突價值中取得平衡。今後政府不但要大幅增加客委會的預算,對於各大學院校發展客家學術所需的編制員額、硬體設施與研究經費,也應該優予核列,建構客家學永續發展的環境,讓台灣成為名符其實的全球客家文化研究中心。
最後,謹祝大會圓滿成功,與會嘉賓健康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