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9月01日
總統出席「2006年青年國是會議—給台灣年輕的夢想」開幕式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出席「2006年青年國是會議—給台灣年輕的夢想」開幕式,並致詞。
總統表示,公民社會的發展,是台灣民主深化最重要的基礎;推廣審議民主的觀念與實踐,乃是促進轉型正義的不二法門,而不受歷史經驗所侷限的青年世代,則是審議民主精神的最佳播種者。
總統並期許所有與會的青年朋友,在這三天的會議中,以及在未來青年國是會議常設化的道路上,能夠再接再厲,集思廣益,發揮青年的活力、創造力、生命力與行動力,為社會的公共利益、為個人和未來的青年世代,以及為台灣人民此刻和將來的自由幸福,貢獻出大家最寶貴的青春與智慧。
總統致詞內容為:
青年國是會議今年已經是連續第三年在陽明山中山樓召開。能看到這麼多的青年朋友,願意犠牲寶貴的私人時間,一起到陽明山參與我國層級最高的公民論壇,以「思辯、對話、行動」的公共參與原則,稟持共善理念,一起討論青年世代所關切的公共議題,勾勒青年世代對台灣的未來願景,將青年公民的聲音帶給政府與社會,本人在此,首先要以國家元首的身份,對各位青年朋友所展現的現代公民精神,特別表達最深的敬意和由衷的感謝之意。
不可否認的,我們的國家正處在一個政治高度分歧的時刻;在這樣的一個重要時刻,今年青年國是會議所擬定的大會主題:「給台灣年輕的夢想」,格外顯得意義深遠。台灣雖然從2000年完成歷史上第一次的政黨民主輪替、政權和平轉移,但整個轉型正義的過程並不順利,加上政黨惡鬥、媒體理性討論的空間受到壓縮,公民之間基於公共理性而相互寬容、信任、團結的共善精神,已經遭遇到了嚴峻的挑戰。現在的台灣,不管是政黨、媒體或者是人民,大家雖然能夠毫無掩飾的、暢所欲言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和不同的意見;可是,我們還是缺乏維繫民主形式所必須理性的社會論辯,而這正是台灣的民主最需要去深化的地方。
所以,我們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青年國是會議不但示範了什麼是民主時代下的多元包容、理性溝通,也為追求民主深化的目標與方向,提出了最實際的印證和詮釋。當政黨政治由於過往的歷史經驗而被扭曲為擴大社會分歧的因素,弱化了促進公共利益與社會整合的初始功能,青年國是會議卻能以審議民主的方式,讓不同的理念或主張彼此之間可以對話,並進而透過公民與公民之間的公共討論,形成屬於公民社會的共識,來激發社會進步所需要的政策創新或制度改革,這種鮮活的審議民主精神,正是今天台灣在追求民主深化的過程當中所最欠缺的。本人深信,公民社會的發展,是台灣民主深化最重要的基礎;推廣審議民主的觀念與實踐,乃是促進轉型正義的不二法門,而不受歷史經驗所侷限的青年世代,則是審議民主精神的最佳播種者。
還記得每年的青年國是會議,本人都會在最後聽取結論報告和建言,和年輕朋友敞心對話,當時在回應青年朋友的時候,曾經請大家不用擔心,青年國是會議不會消失,青年國是會議會永遠辦下去,也特別提到,國民大會離開了中山樓,但是青年會議來到中山樓,而且要永遠留在中山樓。國民大會走進了歷史,而青年會議卻正在創造歷史。期盼將來隨著青年國是會議的常態化,讓審議民主的精神持續發揚光大,我們將能從新世代青年的身上,看到台灣民主深化的希望。
台灣的將來,是屬於我們年輕人的;給台灣年輕的夢想,是所有台灣青年的責任。在此,除了要對主辦單位青輔會三年來持續舉辦青年國是會議,推動青年國是會議朝常設化方向發展所付出的努力與貢獻,表示肯定與嘉勉之意,也期許各位與會的青年朋友,在這三天的會議中,以及在未來青年國是會議常設化的道路上,能夠再接再厲,集思廣益,發揮青年的活力、創造力、生命力與行動力,為我們社會的公共利益、為各位自己以及未來的青年世代,為台灣人民此刻以及將來的自由和幸福,貢獻出大家最寶貴的青春與智慧。
最後,本人要再次對三年來所有青年國是會議的與會者,獻上個人最高的敬意!同時,也要預祝今年的大會能夠順利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