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5年07月27日
總統接見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GMF)贊助計畫訪問團成員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接見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GMF)贊助計畫訪問團成員,就賓客提問有關兩岸關係及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等議題說明我國政府的立場。
  總統表示,過去六年來,台灣一直期待能與中國重啟對話,尤其是2000年政黨輪替之時,就是最好的對話機會,但北京當局無法抓住這次「機會之窗」,並且一再的誤判情勢,拒絕與台灣民選政府對話。
  總統指出,台灣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事實,絕對不容許北京當局漠視。美國布希總統一再呼籲北京當局,應該與台灣的領導人及民選政府對話,但北京當局仍然不予重視,這是非常不智的。總統說,我方願意在主權、民主、和平及對等的四大原則下,與中國進行政府與政府的對話與協商。
  針對訪賓關切的歐盟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議題,總統指出,美、日兩國已表達對歐盟希望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的嚴重關切及反對,歐洲議會也多次通過決議反對解除對中國的武器禁運。總統認為,如果歐盟決定出售武器給中國,無異出售武器給不民主、不自由的中國,用來對付一個自由民主的台灣,這將是非常大的諷刺。
  總統也表示,中國在東南沿海對台灣部署的飛彈,在2000年也不過是200枚左右,如今卻已超過800枚,光是戰術導彈就有784枚,加上東海十號巡弋飛彈36枚,總共是820枚,每年還以100至120枚的速度增加中;中國去年還通過「反分裂國家法」,為對台動武找到法源。因此,當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不斷,歐盟國家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的做法,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總統認為,兩岸對話仍是台海及區域和平安全穩定最重要的基礎,台灣的生存與發展,也可對美、日的區域利益提供助益;此外,台灣的民主成果,也可以為中國及亞太區域民主化,發揮燈塔效應。
  總統並感謝歐洲議會持續關注台灣議題,包括支持台灣成為世界衛生大會(WHA)的觀察員,即使在中國的壓力之下,歐盟對台灣的支持,仍然與日俱增,對於台灣參與世界衛生組織(WHO)活動的議題,已逐漸受到各國的關心與重視。
  關於未來二年的兩岸議題,總統表示,他將堅持台灣主體意識,避免台灣被邊緣化、區域化、地方政府化,今後二年將對內進行政治和解、對外進行兩岸和談;他說,過去六年,我方已伸出至少四、五十枝的和平橄欖枝,但中國的回應非常冷淡,這是中國的不智;他強調,朝鮮半島的爭端,有六方會談的對話機制,因此也期待台海議題能有國際社會的關注與參與。
  總統表示,今天開幕的「經續會」也談到兩岸經貿議題,我方也注意到中國「以經圍政」、「以商促統」的統戰做法,同時也注意到經濟過度向中國傾斜的風險。他說,中國是一個重要的市場,但不能當作是台灣唯一的、最後的市場,這也是他在年初元旦談到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經貿策略,台灣應該把兩岸經貿,放在全球布局的框架之下,不能把台灣所有的經濟命脈及籌碼,全部鎖在中國市場。政府必須兼顧全部利益,特別是國家安全,尤其中國對於台灣仍然充滿敵意,儘管目前兩岸的交流密切,仍然必須做好風險管理。
  美國「德國馬歇爾基金」贊助計畫訪問團一行包括:團長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Robert Kagan、「美國企業研究院」高等戰略研究計畫主任Gary Schmitt、倫敦「歐洲改革中心」外交政策主任Mark Leonard、倫敦「外交政策中心」北京辦事處主任Andrew Small、「德國馬歇爾基金」會長特別助理Jeremiah Schatt,下午由外交部次長黃瀧元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