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5年07月27日
總統參加「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體會議開幕典禮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參加「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體會議開幕典禮致詞指出,「經續會」的籌劃是針對台灣許多長期性、結構性及爭議性的經濟議題,進行通盤的檢討,並提出短、中、長期的改善計畫。「均衡」與「永續」是貫穿這次「經續會」的核心概念,而最終的目標是要在「繁榮」與「公義」之間取得一個新的平衡點。
  總統也表示,五年前「經發會」當時所採行的共識決模式,這一次「經續會」也完整的保留下來,這是非常值得珍惜與慶幸的制度選擇。總統強調,「經發會」與「經續會」的召開,不但是台灣產業發展史上重大的里程碑,同時也是我們台灣社會不斷摸索與學習,是否有更好的決策方式來決定重大的公共政策所作出的最新嘗試。這樣的經驗不但對台灣是彌足珍貴,更對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具有高度的啟發價值與作用。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能夠應邀前來參加「台灣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全體會議的開幕典禮,「經續會」的召開是於去年11月阿扁首先倡議,並於今年3月經行政院院會定案,從5月15日開始召開籌備會議,全面推動各項準備的工作,到今天前後長達8個月的時間,在此阿扁特別要向主辦單位行政院,以及所有促成這次「經續會」能順利召開的朋友及工作伙伴們,表示由衷的感謝與最高的敬意。同時也預祝今、明兩天的會議圓滿成功,透過大家的參與和討論,共同為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奉獻智慧與心力。
  還依稀記得五年前,政府也曾舉辦過類似的會議,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經發會」(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雖然「經發會」與「經續會」在形式上有許多雷同之處,但「經續會」並不純然是「經發會」的延續,或是所謂的「二次經發會」,兩者在本質及目標的設定上有許多的不同。當初召開「經發會」主要是為了因應當時國際經濟的不景氣,對台灣產業及就業所帶來的嚴重衝擊。所以「成長」與「發展」成為與會者最關注的焦點,而所設定的目標是要刺激景氣的快速復甦,積極改善失業的狀況。而「經續會」的籌劃,則是針對台灣許多長期性、結構性及爭議性的經濟議題,進行通盤的檢討,並提出短、中、長期的改善計畫。所以「均衡」與「永續」是貫穿這次「經續會」的核心概念,而最終的目標是要在「繁榮」與「公義」之間取得一個新的平衡點。
  如果我們進一步比較「經續會」與「經發會」所設定的議題與分組的方式,就更能夠凸顯這兩次會議的差別。因為關注的重點不同,「經續會」比「經發會」要更為周延、前瞻,同時也更具有全球化的視野。這次的「經續會」將「社會安全」及「政府效能」單獨列組,不再把它們視為「就業」與「投資」項下的子題來討論,顯示大會對這兩項議題的重視與關切。同時,也將原本「經發會」單獨設立的「兩岸組」,擴大改為「全球與兩岸組」,且將「投資台灣」、「全球佈局」及「兩岸經貿」並列為該組討論的主軸,這是非常正確的作法。兩岸經貿當然絕對不是台灣對外經貿的全部,而只是全球佈局整體的一環。我們不能純就兩岸經貿談兩岸經貿,必須放在整個國際經貿往來的脈絡之下,再一次確認台灣的國家發展定位,並在「台灣優先、投資台灣優先」的基本思維與架構下,擬定兩岸經貿政策。
  此外,這一次「經續會」的題綱,明確針對台灣社會高齡化、少子化的問題進行研商,也對於近來飽受質疑的BOT制度予以全面的檢討,並沒有因為少數特殊的個案,就全盤否定了整個制度的價值。另外,也針對「高鐵」通車後及各「自由貿易港區」完成全面的開發,台灣各經濟戰略區塊的重整提出討論。同時,初步擬定了台灣2015年經濟發展的願景,具體規劃年平均經濟成長率達到4%至5%之間、而平均國民所得達到三萬至三萬兩千美元、失業率持續維持在4%以下,並提議儘速完成「再生能源發展條例」的立法,積極建立起自主、再生的綠色能源產業,這些都是極具前瞻性與未來性的議題,也顯示所有與會代表的用心與投入。
  在社會各界眾所矚目的「全球與兩岸組」方面,針對海外台商投資的需求,分組會議初步建議要建構海外台商回台投資的資訊及聯繫平台。同時,更進一步點出近年來,由於產油國家收入大增,而湧現的建設需求及帶來的商機,以及我國在推動與中南美洲邦交國經濟合作計畫時,所提供的各種投資管道,力求台灣整體對外經貿投資的網絡更為完整、多元,真正落實全球化與國際化的目標。
  綜合以上的觀察與比較,這一次的「經續會」,絕對不是像外界所描述的,只有兩岸經貿一個議題。事實上,「經續會」自籌備伊始,所設定的格局與視野就是非常的宏觀與遠大,絕對沒有侷限於兩岸經貿這個單一的思考框架,而是要積極地落實「立足台灣、深耕台灣、放眼國際、佈局全球」的總體發展戰略,同時希望能達成「增加投資台灣」、「創造就業機會」、「拉近城鄉距離」及「縮短貧富差距」等四大目標。
  我們拿「經續會」與「經發會」來相互比較,絕對不是要貶抑或減損「經發會」的成就與價值。從五年後的今天往回看,「經發會」絕對是一次非常成功而且重要的會議。由於有「經發會」的召開,使得台灣在短短的兩、三年內,就恢復了原有的成長動力,我們是在2001年的8月召開「經發會」,到了2004年,台灣的經濟成長達到6.07%的好成績,而失業率也降到4.5%以下。
  除此之外,「經發會」的召開,也讓許多新的產業與就業政策有機會獲得落實,例如:勞退新制的上路、中小企業信保制度的改革、土地增值稅減半與不動產證券化的實施,以及為了擴大內需而擬定的新十大建設計畫等等,這些都是透過「經發會」所提供的平台與機制,大家群策群力、集思廣益,最後凝聚成為大會的共同意見而付諸實現。
  「經發會」不但是我們台灣經濟發展過程中重要的「動腦會議」,更是「協商式民主」一次最佳的典範。透過社會各層面、各階層,以及各種團體全面的參與,經由坦誠的交換意見與協商,最後以共識決的方式來決定國家的重大政策。民主的目的絕對不在分出誰是多數、誰是少數,而是在謀求解決共同的問題,提升整體的福祉。現代民主政治不是只有選舉、競爭與表決,還有更多的包容、協商與溝通。
  「經發會」當時所採行的共識決模式,這一次「經續會」也完整的保留下來,這是非常值得珍惜與慶幸的制度選擇。在會議討論的過程當中,大家容或有不同的主張、立場與堅持,但這完全不妨礙彼此尋求共識的努力,因為每一項的決議都是經過全體的同意才形成,任何還沒有形成共同意見的主張或提議,並不表示就此完全被排除在外,未來仍有進一步討論與協商的機會與空間。這樣的會議沒有任何人是輸家,所有的人都是贏家,阿扁誠摯地希望所有與會代表先進都能積極參與,踴躍發言,坦誠交換意見,並為尋求一致的共識而努力。「經發會」與「經續會」的召開,不但是台灣產業發展史上重大的里程碑,同時也是我們台灣社會不斷摸索與學習,是否有更好的決策方式來決定重大的公共政策所作出的最新嘗試。這樣的經驗不但對台灣是彌足珍貴,更對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具有高度的啟發價值與作用。
  最後,阿扁要再一次感謝三位大會的共同召集人,以及所有與會代表及工作伙伴們,在過去這段時間辛勤的努力與奉獻,期待今、明兩天的會議能獲得比「經發會」更豐碩的成果,為台灣經濟的永續發展奠定更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們後代子孫的幸福開創更寬廣的利基。敬祝在場所有的貴賓、先進及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