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7月24日
呂副總統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第3屆理事長、副理事長就職典禮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出席全國產業總工會第3屆理事長、副理事長就職典禮並應邀致詞。
副總統表示,全國產業總工會早在2000年5月1日就已經完成合法登記,如今已經有25個會員工會,超過25萬會員,對台灣產業影響十分顯著,因為如果沒有各產業蓬勃發展,就不會有台灣的經濟成果,副總統並對全國產業界在經濟方面的貢獻表達由衷感謝之意。
副總統指出,由行政院與立法院共同召開的「經濟永續發展會議」將於7月27日舉行,其中產業組對於台灣產業界最關切的事項,都已開始著手規劃,並且也在籌備會議中形成初步共識,她相信「經續會」的會議結果,將會給台灣產業各界滿意的答案。
副總統進一步指出,此次「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籌備會中對於勞工方面的初步共識,特別是勞動市場與人力資源的規劃方面有以下幾點:
第一,為了促進就業,會議中對於勞動法令的鬆綁,包括檢討勞動基準法的勞動契約、工資、工時的相關規定;規劃調整非典型雇用的限制;另外在勞動法令修改之前,要先評估就業、失業、政府財政與經濟成長的影響關係。
第二,全面提升勞動參與率,這也包括如何提升女性的勞動參與率、促進兩性的家務合作、落實兩性工作平等法、推動婦女創業貸款與輔導、以及增進中高齡勞動力參與率、排除中高齡勞工就業的障礙、提升中高齡勞工就業能力、規劃二度就業輔導、提供雇用中高齡勞工的獎勵措施、訂定禁止年齡歧視法、提高退休年齡下限相關規定。
第三、為了避免人力資源嚴重不足,應全面檢討外勞政策、建立外勞引進的動態總量管制機制、研擬農業替代役、補充農業部門所需的年輕知識人力資源。
第四、提升產業與勞工朋友的素質,包括調整高等與技職教育人力培育政策、大量重視大學與技職教育如何將「產」與「學」結合、提高技職教育與區域性產業結合,達到「產學合一」的目標、擴大推動回流教育、提供民眾更新職業知能管道以及加強外語能力訓練。
副總統表示,這一切的規劃足可證明政府與台灣各產業是站在一起、共同努力。雖然打開電視,看到很多對政府的負面批評,然而若以實際的數據來看,民眾對台灣應該要保持信心。她指出,台灣今年1到5月外貿出超65.3億美元,同一時期南韓外貿出超49.4億美元,台灣外貿表現仍然不錯;在物價方面,台灣今年1到5月物價指數增加1.4%,同時期南韓增加2.3%;在失業率方面,今年5月份,台灣失業率為3.84%,也是2000年以來最低的一次,表示景氣復甦、工作機會增加;在外匯存底方面,2000年政黨輪替時,台灣外匯存底是1,200億美元,現在已達到2,600餘億美元,在民進黨執政的6年之內,外匯存底增加了1,400餘億美元;在出超方面,2000年的出超為112億美元,2005年底為158億美元,表示台灣的貿易仍然持續增長中。
副總統並就民眾所關切的失業率問題指出,在失業率方面,2000年時為2.99%,失業率在2003年為4.99%。2003年台灣失業率攀高的原因,是因為包括全球在2001年經濟大退潮、台灣面臨新高科技與數位時代所導致的產業提升與轉型以及台灣對大陸的投資金額不斷攀升,導致許多台灣產業到大陸設廠。她指出,按照經濟部核准的金額來看,1999年台灣在大陸投資金額為12.52億美元,2005年底高達60億美元,所以或許有許多人認為現在政府太保守,但是在政黨輪替後的第六年比輪替前的一年,台灣在大陸投資增加了將近48億美元,這也表示政府並未如各界所稱過於保守。此外,1999年台灣在大陸的投資佔總體對外投資的27.7%,2005年台灣在大陸投資佔總體對外投資高達71%,不但使台灣關閉許多工廠,也造成台灣失業率增加,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政府與產業界也必須一起對症下藥,而不是單純批評政府就可以解決。
副總統也表示,「經濟永續發展會議」的召開,並在會中關注諸多問題,她希望會議結果除了能讓台灣因應在21世紀因應全球化的衝擊、以及減輕中國化的侵蝕外,更應該要建立台灣的主體性,因為如果台灣的前途定位於依附中國,那麼台灣必定沒有前途可言。副總統呼籲,大家必須冷靜思考台灣的定位為何?究竟是中國的一部份、還是世界的一部份,如果我們將所有的生存價值、產業發展價值全都放在大陸,台灣必定將失去主體性。
副總統強調,台灣應該是世界的寶島,當我們要讓台灣走向世界化的道路時,絕非意味與大陸對抗,台灣在坦然面對日益強盛的中國大陸之餘,也必須建立自己的信心,因為有產業界與台灣所有勞工任勞任怨的努力,才能讓台灣產業發光發熱,成為世界的美麗島。她期勉台灣在這個以知識經濟為主的新世代,應以全新的思維,迎向21世紀全球化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