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1年09月17日
總統接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普芬寧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總統府接見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教授普芬寧(Werner Pfennig),感謝並歡迎他應「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的邀請,來台參加「從歐盟看兩岸」學術研討會。
  總統首先表示,普芬寧教授是台灣女婿,來台九次,對台灣非常友好,也是台灣由威權走向民主最好的見證者。而普芬寧教授此次來台參加「從歐盟看兩岸」學術研討會,並發表有關德國從分裂到統一的重要論文,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好的啟示。
  總統認為,德國與歐盟的經驗值得觀察。東、西德在統一前,是一邊一國,主權獨立、對等的國家,西德政府從未片面宣布東德是其神聖領土的一部份,或者是在西德部署飛彈瞄準東德,這就是民主、對等、和平的原則;而歐盟統合過程中的重要原則,包括出於自願、以和平方式以及主權對等。但反觀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待台灣的方式,卻是背道而行:第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尊重台灣人民自由意志的選擇,忽略台灣人民的感受與感覺,而要解決兩岸問題,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台灣二千三百萬人民自由意志的決定;第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前言表示,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神聖領土的一部分,不承認中華民國,且認為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是地方當局,視為地方政府,此即違背主權對等的原則;第三,中國在沿海部署超過四百枚的飛彈,是對台灣嚴重的軍事威脅。因此,總統說,我們非常感動並敬佩歐洲議會多次通過決議案,呼籲中共應撤除部署於台海沿岸的飛彈,並逐步解除軍備。而從德國與歐盟的統合歷程看兩岸問題,兩者原則相互背道而行,且使兩岸距離漸行漸遠。
  普芬寧教授則表示,兩岸之間的談判與正常交往是非常重要的,他認為總統在五二○就職演說中所提出的「三不一沒有」是非常具有政治家開闊的眼光與胸襟,並建議在大情勢尚未改變前,能儘量不在政治層次,而在文化、經濟等方面和大陸做溝通,也可與歐盟國家一起舉辦學術研討會,邀請大陸人士參加,以形成輿論,凝聚共識。
  總統指出,亞太地區有三塊版圖充滿危險,但其中朝鮮半島、東協國家都已有對話機制,唯獨台海和平缺少這種對話的機制,關鍵就在於主權對等上面,如果一方以中央政府自居,主權不對等,就永遠不可能坐下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開宗明義表示台灣是其神聖領土的一部分,這就違反主權對等原則,並且在國際上打壓我們,要我們不能吸呼,這些都是德國與韓國所沒有的情形。
  總統強調,主權對等與土地的大小無關,也和人口的多寡無關,東、西德與南、北韓就是最好的例子。南、北韓之所以能握手和解,坐下來協調談判,前提就在於雙方主權對等,南、北韓同屬聯合國的會員國,大家立於平等地位,沒有一邊大、一邊小,或是中央或地方的問題。
  總統最後除再一次代表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歡迎普芬寧教授的來訪外,並希望普芬寧教授對兩岸問題能繼續給予關注。
  普芬寧教授上午由「台灣促進和平基金會」執行長簡錫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吳釗燮也在座。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