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5月17日
總統接受「歐洲新聞電視台」專訪
陳總統水扁先生5月1日接受「歐洲新聞電視台」(EuroNews)主播記者Julian Lopez Gomez專訪,專訪內容已於今(17)日上午播出,並於該台網路同步刊登。
總統專訪全文如下:
【問1】面對中國超強的經濟與商業,不曉得總統要如何來捍衛台灣的經濟?
答:台灣是一個海洋國家、是一個島國,我們只有走出去,才有希望、也才有未來。我們非常清楚,台灣不可能鎖國,但我們無法把台灣所有的經濟命脈與資源都鎖在同一個國家。中國市場是台灣全球佈局非常重要的市場,但絕對不是台灣唯一的市場,或者最後的市場。對台灣來講,中國並不是一般的國家,也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它是一個對台灣充滿敵意、隨時要把台灣併吞的國家。目前中國在其東南沿海針對台灣即部署820枚的彈道飛彈,而且每年還以100至120枚的速度繼續增加中。去年三月,中國人大通過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企圖取得對台動武的法理基礎。加上中國自建國以來,一直不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他們認為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方行省。如果不接受所謂的「一個中國」原則,如果台灣不接受中國的統一,中國就會用飛彈、用武力來對付台灣。所以,我們也不反對台灣與中國進行兩岸經貿關係的正常化,但必須要有風險管理的觀念。
第一、最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堅持台灣的主體性,台灣絕對不是人家的一部分,台灣也絕對不是中國的附庸,我們必須要堅持台灣經濟的主體性,不可以過度對中國依賴。只要核心在台灣、總部在台灣、基地在台灣、研發在台灣,我們認為中國大陸的市場只是「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的一部分。
第二、依據美國國會所提出的調查報告,目前全世界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高達5600億美元,其中有一半來自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在台灣接單,有百分之四十是在海外生產,其中有百分之九十在中國大陸生產。台灣過度對中國的依賴與傾斜,讓我們必須隨時提醒自己,做好風險管理。所以,我們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的兩岸經貿政策最高指導原則。這不是所謂兩岸經貿政策的緊縮,當然也不是開放。作為政府,我們必須提醒更多國人同胞、更多台商,投資中國必須做好風險管理,不管是政治的風險管理,或者商業的風險管理,也就是說,這種預防措施非常的重要,不能偏廢。
【問2】總統曾經表示,若中國承諾推動民主改革,台灣願與中國展開協商與對話,總統所指的改革是哪方面的改革?
答:本人曾經說過,在「主權、民主、和平、對等」4大原則之下,我們願意與中國隨時展開協商與對話。所謂「主權」原則,就是尊重並承認台灣作為一個主權獨立國家的事實存在。所謂「民主」原則,就是有關台灣的未來及兩岸關係都必須要尊重2300萬台灣人民的自由意願。所謂「和平」原則,是指不管是台海爭端或兩岸歧見,都必須要透過對話和平解決,不得訴諸武力或其他非和平手段。所謂「對等」原則,我們認為在「92香港會談」所獲致成果的基礎之上,我們願意與對岸展開政府與政府之間的接觸、對話與協商。
所以我說:第一,只要中國放棄中國共產黨的一黨獨裁極權統治;第二,只要中國實施真正民主制度,且充分保障人民的宗教信仰自由、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媒體自由、網路自由及集會結社自由;第三,只要中國不再打壓台灣,不管是在國際舞台,或者是在外交、政治、經濟、軍事、或包括WHA在內的國際組織,不再打壓台灣;第四,只要中國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放棄對台動武的企圖與準備、撤除對台飛彈的部署、及取消所謂的「反分裂國家法」;第五,只要中國能夠尊重2300萬台灣人民自由意願的選擇與決定;如果能夠做得到,那麼我相信2300萬台灣人民可能有一天會改變拒絕「終極統一」的想法也說不一定。
【問3】:有些人批評歐盟對台灣採取較為輕忽而不重視的態度,您對此有何想法?請問總統您希望歐盟如何改善與台灣的關係?
答:本人非常重視台灣與歐盟的友好關係,特別在經貿往來與商業合作方面、以及在民主、自由、人權、和平等普世價值上,希望能建立最佳價值同盟。台灣在多數歐盟國家設有代表處,我們也非常歡迎、也非常感激歐盟國家近年來在台灣設立代表處。
歐洲議會近年來陸續通過多項重大決議,支持台灣,同時也呼籲歐盟國家能核發包括本人在內的台灣領導階層簽證,使能自由地到歐盟國家旅行。歐洲議會也通過決議呼籲中國政府必須撤除其在東南沿海針對台灣所部署的全數飛彈。歐洲議會更多次通過決議,主張兩岸的歧見及台海爭端必須透過對話方式,和平解決,不得訴諸武力或其他非和平的武力手段。歐洲議會也多次通過決議支持台灣參與WHO,支持台灣成為WHA的觀察員。
因此,本人對歐洲議會心存感激,也要對歐盟表達我們最高的敬意。歐盟不但對去年中國通過所謂「反分裂國家法」表達嚴重的關切與憂心,今年歐盟更對台灣希望能夠成為WHA的觀察員,表達關注與支持之意。特別歐盟有些國家提案,希望能夠解除十幾年來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但是經過大家共同的努力,到目前為止,仍然暫緩提出、暫緩決議,仍然維持從「天安門事件」迄今17年來對中國的武器禁運令。之所以對中國有所謂的武器禁運,最主要的是1989年發生不幸的北京「天安門事件」,中國政府、中國解放軍,用武力來鎮壓無辜的百姓,迄今十幾年來,中國的人權並沒有太大的改善;而且也認為中國的不民主以及中國的軍備擴充,顯然並不是大家所樂見、所歡迎的。基於以上原因,所以能夠決議繼續維持對中國的武器禁運,避免歐盟國家把武器賣給一個不民主的中國,來對付一個民主的台灣。2001年本人獲得「國際自由聯盟」所頒給的「世界自由獎」,本來要在丹麥舉行頒獎典禮,但是丹麥政府不給本人簽證,後來改在法國史特拉斯堡舉行,法國政府也沒有發給本人簽證,後來由本人的太太吳淑珍女士坐著輪椅,代表本人、代表台灣,來領「世界自由獎」。「國際自由聯盟」頒給本人「2001年世界自由獎」,頒獎典禮在史特拉斯堡歐洲議會舉行,本人竟然被禁足而沒有領取世界自由獎的自由,這對長期信仰民主、自由、人權、和平的歐盟國家來講,是非常大的諷刺。
【問4】:我知道台灣在世界各國都有進行一些人道救援及發展的工作,不曉得總統對於貴國的援外策略,以及人道救援策略,怎麼下定義跟註腳?
答:台灣過去是接受援贈的國家,我們小時候也是吃美援的牛奶長大,而且也穿美援的麵包袋所做的衣服。當台灣經濟發展、民主進步,締造了亮麗的經濟奇蹟跟民主成就之後,我們一直在思考如何回饋給國際社會。將近五十年前,在1959年我們就派出第一支的台灣農業技術團到越南。今天我們在非洲大陸、南太國家、中南美洲,都有台灣的農業技術團跟醫療團。當我們走過貧窮,我們希望能夠進一步來關心跟台灣早期一樣貧窮的國家與人民,好比說在南太,諾魯磷礦工人來自吉里巴斯、吐瓦魯,結果發生磷礦礦區關閉,但是這些來自鄰近國家的工人竟然回不了家,而造成諾魯嚴重的社會問題,也是在台灣的關注之下,一併解決了三個國家的社會問題跟勞工的問題,讓吉里巴斯及吐瓦魯的磷礦工人,可以回到自己的家。有些國家他們種不出稻米、也種不出蔬果,但是來自台灣的農技團,給他們幫忙,也讓他們能夠自給自足。在非洲大陸,我們幫忙包括馬拉威、史瓦濟蘭等友邦國家,做好愛滋病的防治,而且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我們派出專家代表團,協助他們撲滅瘧蚊。在過去的十年,有關醫療衛生的緊急救援,我們至少就動用了超過四億五千萬美元的經費。不管是911國際恐怖攻擊事件或者是南亞海嘯,以及伊拉克、伊朗難民的人道救援,2300萬的台灣人民,特別是很多的民間團體、慈善團體,我們絕對不落人後。今年我們為了有效整合政府跟民間有限的醫療衛生資源,成立了「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團隊」TaiwanIHA(Taiwan International Health Action),我們認為「台灣國際醫療行動團隊」絕對可以再為全世界的人類作出更多的貢獻。
【問5】:總統剛剛提到,台灣非常努力能夠取得「世界衛生大會」(WHA)觀察員的身分,可否請總統闡述一下為什麼台灣應該取得這樣的地位?
答:大家都知道,醫療、衛生、保健、疾病、健康、防疫絕對是沒有國界之分。台灣2300萬人民的健康人權不應該受到漠視、剝奪或限制。台灣在三年前SARS的疫情,因為鄰近中國大陸而首當其衝。在第一時間,我們真的束手無策,因為台灣不是WHO的正式成員,無法取得最正確、精確及快速的資訊。那次不但造成許多台灣人死亡,最主要的是,由於SARS疫情的爆發,大概有將近半年的時間,讓台灣的經濟活動幾乎停頓,國際展覽被迫取消,國際旅客不敢前來。2003年第二季,台灣的經濟成長率,因為SARS疫情的發生,變成負成長。但是非常地遺憾,沒有想到中國政府官員說「誰理你們台灣」。目前全世界都非常關注禽流感的疫情,因為過去四百年來,有12次全球大流行。1918年的大流行,台灣人口只有300萬,卻有2萬5千人死亡。目前禽流感疫情已經有50個國家左右成為疫區,而且超過100人以上的死亡。雖然台灣目前還不是疫區,但是所有鄰近的國家都已經淪陷了。雖然在去年八月起連續三次把防治禽流感的疫情提高到國家的安全層次,但實在是因為台灣太接近中國、越南、印尼,再加上台灣是候鳥每年必經之地,所以我們也不希望看到台灣人民的健康人權又受到漠視、剝奪與限制,台灣人民希望能夠成為WHO大家庭的成員,台灣人民希望能夠成為WHA的觀察員。台灣不應該成為全球防疫體系唯一的漏洞,也不能夠成為唯一的缺席者,台灣也不應該在全球防疫體系中被隔離、被隔絕,我們不是以國號的名義正式申請WHO的正式會員,我們是希望以衛生實體的名義申請成為WHA的觀察員,所以當美國、日本在二年前WHA大會投票支持台灣,而且歐洲議會也連續多年支持台灣成為WHA的觀察員,為什麼到目前台灣已經努力了九年,仍然無法如願以償。今年是第十年的叩關,台灣希望成為WHA的觀察員,無涉國家主權,也無涉所謂一個中國的政策。當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以及馬爾他騎士團都可以成為WHA的觀察員,為什麼2300萬台灣人民要被拒絕。在歐盟國家,大家對於民主、自由、人權、和平等普世價值沒有雙重標準,2300萬台灣人民的健康人權,也應該要獲得國際社會、特別是歐盟國家人民的重視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