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5年05月02日
副總統邀請台灣文藝作家茶敘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下午邀請台灣文藝作家一同茶敘,主要是和作家朋友敘舊聊天、廣泛交換意見,並聽取文藝界對當前文化現象和政府文化政策的看法。
  副總統致詞時表示,自己三十多年前曾經營拓荒者出版社,出版過散文、小說,也出版女性主義的書籍。在座都是資深及中壯輩作家,著作等身。
  晤談時,副總統並以中興新村規劃案為例指出,中興新村佔地達七百公頃,凍省及九二一震災過後,地方政府正重新進行規劃,她認為,中興新村應運用其現有優勢予以活化利用,朝設置國際會議村、國際文化藝術村及科技生物園區三個方向規劃,尤其在今年十月高鐵通車後,台灣一日生活圈的形成將是台灣空間革命的開始;副總統並進一步表示,台灣已是公民社會,有多達三千六百多個民間社團及一千多個國際組織的分會設在台灣,對於會議中心的需求十分龐大,中興新村正可運用其位在中台灣風景區的優勢,吸引國際非政府組織來台開會;同時,亦可藉由本土文化藝術村的設置,讓國際友人進一步了解台灣文化;此外,生物科技園區籌設則可與中部大學進行合作,學術與科技運用相得益彰。   
  副總統強調,台灣本土文化內涵應是有機性的,因為在全球化的時代,絕對的本土化是不可能、也不可行,她期許台灣的文化工作者放開胸懷,從事創作時除了擁有本土觀點外,也要融入全球的觀點;副總統表示,她最近正從事有關台灣史的的寫作,她認為,詮釋台灣史不能只從台灣的角度,應跨出台灣,從全球的角度看台灣,因為近百年來台灣前途的改變都來自外部因素:中日甲午戰爭原不與台灣有關,卻導致台灣割讓日本;韓戰爆發促使美國協防台灣;而美國想從越戰脫身卻造成美中關係正常化。副總統強調,面對險峻的國際形勢,台灣必須從世界的角度讓自己增加籌碼,不能只看過去,而應向前看、走向國際,才能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佔有一席之地。
  出席「老作家、新五四」茶敘作家包括:姚宜瑛女士(散文作家)、李喬先生(小說家、國策顧問)、楊青矗先生(小說家、國策顧問)、陳若曦女士(小說家)、李魁賢先生(詩人、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莊永明先生(台灣文史作家)、廖輝英女士(小說家)、李南衡先生(散文、台語文作家)、李昂女士(小說家)、李勤岸先生(詩人、國立台師大教授)、李黛嫚女士(小說家、中央日報副刊主任)、李麗華女士(藝人)、蕭燕女士(作家)、林建隆先生(詩人、東吳大學教授)。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