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4月24日
總統接見世界台灣商會聯合會總會回國訪問團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世界台灣商會聯合會總會回國訪問團,並向遠道回國的台商朋友們表達最誠摯的歡迎。
有關日前媒體報導所謂的「蘇修效應」,總統特別指出,所謂的「蘇修效應」企在分化,不必受其影響,同時也不是事實,總統並就相關政策制訂的背景作出二點說明:
第一、今年三月十九日當泛藍陣營為了「319兩週年」而走向街頭的同時,他正召集行政院正副院長、財經首長密商如何拼好台灣經濟的基本戰略,這也是他在三月十八日大遊行之後向群眾所說的:大遊行結束就是拼經濟開始。
第二、四月十二日蘇院長在院會中有關:兩岸客貨包機直航、中國觀光客來台、台灣農產品登陸等議題的宣示,正是四月十日國安會邱秘書長秉持他本人之意,親向蘇揆所建議,這就是趕在四月十五日、十六日「國共論壇」、「連胡再會」之前,政府必須掌握機先,做好「台灣主體性、政策主動性」的堅持決定。
總統並強調,政府將「開大門、走大路」,「做對的事、走對的路」,不能「因人廢言」,也不能「因小失大」,只有「因利乘便」,才能創造台灣無限的最大可能。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阿扁非常高興能夠有機會與來自全世界的台商領袖、鄉親朋友晤面,如果我們用一棵大樹來形容台灣,各位就是不斷向外延伸的枝葉,只有枝葉茂盛才能吸收更多的陽光,空氣與水分,不斷滋養整棵的大樹,讓它持續成長茁壯。所以阿扁常說,長年在外打拼的台商朋友,不但不是台灣力量的分散,而是整個台灣整體國力的延伸,只要有台商的地方,就代表著台灣向外拓展的一個機會,各位台商朋友是我們的手足與同胞,更是引領台灣不斷邁向國際化與全球化最重要的力量。在此,阿扁要特別藉這個機會向所有在異鄉打拼的台商朋友表達由衷的敬意與感佩,並請各位台商的領導先進回到僑居地之後,向所有的鄉親代為問候與轉達。
大家長年旅居於海外,對於近年來中國經濟快速的崛起,感受一定非常的深刻。對於一個擁有全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大國,這些年來經濟不斷成長,對全球經貿體系所帶來的衝擊與震撼,絕對是在新的二十一世紀,全世界所有的國家都必須嚴肅面對的課題。
經過將近三十年的改革與開放,中國逐步的融入國際經貿體系,同時也讓世人有機會一窺中國社經發展的全貌,在許多地方的建設與發展幾乎與先進工業化國家似乎沒有兩樣。但是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跡象顯示,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是高度不均衡的成長,對中國以及對整個國際社會已經帶來許多的威脅與隱憂。
依據統計,中國於2003年消耗各類能源約五十億噸,是全世界煤炭與鋼鐵最大的消耗國,同時也是石油進口與消耗的第二大國。中國對能源及原物料無止盡的需求,不但推升了國際物價大幅的飆漲,更造成地球資源嚴重的浪費。中國每創造一個單位的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國的5.4倍、日本的11.2倍,顯現中國對能源的使用是極度浪費且缺乏效率,中國經濟成長愈快,對全球能源的耗損與傷害也就更嚴重。
中國經濟的崛起,除了消耗大量的天然資源外,更以低廉的工資與惡劣的勞動條件,掠奪了世界各國人民就業機會,大幅壓低了薪資所得水準。依據「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定期的追蹤,發現由於生產線的外移及關廠,美國企業每年把將近四十萬個工作機會讓給了中國。同時,美國商業部的數據也顯示,2002至2003年,墨西哥頂尖的20項出口產業中,有13項因為中國的低價競爭,全球市場占有率大幅萎縮,使相關產業陷入長期的不景氣,而勞工的薪資水準比1993年還低。
不斷飆漲的物價,以及長期居高不下的失業率,就像剪刀的兩片利刃,不斷擠壓其他國家生存的空間,不論是w開發國家或是開發中國家,大家都必須共同面對這個揮之不去的夢魘,這些經濟的困境,雖然有部份導源於各國國內的因素,但絕大部份是由於中國不均衡的發展,以及不公平的貿易競爭所造成的。
在中國共產政權的本質沒有改變,以及在中國沒有積極導正相關錯誤的經貿政策之前,中國快速的經濟成長,將繼續以犧牲其他國家民眾的就業機會,以及剝奪當地人民的福祉為代價。兩岸經貿的往來是全球經貿網絡的一部份,不可能自外於世界的潮流而單獨存在。蠢蠢欲動的物價壓力,以及愈來愈嚴峻的就業狀況,也已成為台灣民眾日常生活無可迴避的現實與考驗。這些新的挑戰,絕對不是像有心人士所說的,是因為台灣不願意大幅開放與對岸的經貿交流所致,當然也絕對不是他們所謂的「鎖國」所造成的。事實證明,對中國採行毫無風險管理的開放,正是導致資金外流、利潤降低、產業空洞化、失業率攀升、以及薪資所得長期停滯最主要的原因。
今天有人只為了政治的因素,只為了一人或一黨的政治利益,就不顧現實的教訓,一味的迎合對岸的主張,大力鼓吹所謂的「中國熱」,甚至一再跟人家簽訂所謂的「共識結論」,然後再逼迫政府必須照單全收,變相的要求台灣人民必須自我矮化、自我設限,必須遵守對岸片面的規定與核准,強迫大家吞下包著糖衣的毒藥,這種以經貿交流為名,卻行政治鬥爭之實的亂象,已經使得愈來愈多的民眾,對這種荒腔走板的戲碼愈看愈清楚。
台灣的政府絕對不反對「中國」,也不會反對「中國人民」,當然更不可能反對「兩岸經貿的交流」,但我們不能對中國經貿體制所隱藏的風險與危機,完全視而不見,甚至抱著一廂情願、不切實際的幻想。我們希望與對岸進行接觸、對話與協商,但我們絕對沒辦法接受任何將台灣矮化、邊緣化、地方化、去政府化、去主權化的作法。任何企圖跳過台灣民選政府的作為,不管在野政黨如何賣力的配合演出,這一切的一切都只是中國的統戰伎倆,對於促進兩岸經貿的正常發展完全沒有任何的助益。
這一陣子,大家也都注意到政府的用心與努力,拼治安、防治禽流感以及拼經濟是本人在蘇內閣組成之初所揭櫫的的三大工作,蘇院長所帶領的行政團隊正劍及履及的全力以赴,整個政府不分府院黨團,對「台美關係」、「布胡會」的有效因應、處理得宜,以及對「國共論壇」、「連胡再會」的掌握機先與「冷處理」,都是非常正確的。至於部分媒體以所謂的「蘇修效應」企圖分化,則不必受其影響,同時也不是事實,阿扁願意在此將相關政策制訂的背景向大家作兩點簡單的報告:
第一、今年三月十九日當泛藍陣營為了「319兩週年」走向街頭的同時,阿扁正召集行政院正副院長、財經首長密商如何拼好台灣經濟的基本戰略,這也是本人在三月十八日大遊行之後凱道群眾大會上所說的:大遊行結束就是拼經濟開始。
第二、四月十二日蘇院長在院會中有關:兩岸客貨包機直航、中國觀光客來台、台灣農產品登陸等議題的宣示,正是四月十日國安會邱秘書長秉持本人之意,親向蘇揆所建議,這就是趕在四月十五日、十六日「國共論壇」、「連胡再會」之前,政府必須掌握機先,做好「台灣主體性、政策主動性」的堅持決定。
總之,政府將「開大門、走大路」,「做對的事、走對的路」,不能「因人廢言」,也不能「因小失大」,只有「因利乘便」,才能創造台灣無限的最大可能。
最後,要再一次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台灣的支持與奉獻,並期待各位為了爭取台灣在國際社會應有的權益與尊嚴繼續奮鬥,並敬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