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4月07日
副總統在雲林科技大學以「科技外交與科技人權」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應邀在雲林科技大學,以「科技外交與科技人權」為題發表專題演講。
副總統表示,來到本屆大專運動會舉辦地點並發表演說,感到相當高興。而她身為總統府人權與科技諮詢委員會主任委員,對科技與人權及科技與外交,彼此之依存關係平日即相當關注。她認為,科技與政治一樣,有好壞之分,好的科技可以促進民生、創造和平,相反地,壞的科技則可能引起毀滅;政治也是一樣,好的政治家會為人民謀求最高福祉、開創幸福,反之若只自私地圖謀已利,就不是位好的政治家,因此面對人民的付託,必須要有是非善惡的價值觀;同樣地,發展科技同時,絕不能忘記責任心,如此才能讓科技發揮真正的功能。
副總統並以「三知」觀念與現場學子分享,三知即是知的權利(right to know)、不被人知的權利(right not to be known)─也就是隱私權的維護,以及不想知道的權利。她指出,知的權利就是讓民眾接觸新知、學習新事物的機會,例如她曾在訪問友邦貝里斯之際協助該國推動資訊發展,在國內則於離島進行E-learning,進一步推動E化;隱私權的維護則是基本人權之一,尤其身處科技發展的社會,隱私權更面臨重大挑戰,許多科技產品,如精密的行動電話隨時可進行照相、錄音,更不用說隨地潛藏的監視器危機,可見科技與人權之間的確有著值得探討的空間。
副總統並以去年內政部提出申換身份證須按捺指紋一事為例指出,如果沒有明確立法及詳細配套措施,以目前發達科技而言,指紋被盜用作奸犯科不是沒有可能的事,因此,在第一時間她即提出呼籲並反對,希望相關單位能審慎衡酌,因為這也是攸關人權的重要一部份,不可不慎;副總統感歎,科技有時真的很便利,但有時也可能會造成其他效果,她再以電影「人民公敵」為例表示,影片中的律師,因為某種緣故,被政府以衛星定位儀器四處追蹤,無所遁形,可以想像科技帶來對隱私權的影響,令人不禁感到可怕。
至於「不想知道」的權利,副總統表示,電視上煽情的新聞、血腥的畫面,讓人看了不舒服,尤其為了搶得所謂頭條新聞,狗仔隊弄得天翻地覆,雖然我們有知的權利,但在此情況下卻無文化心靈的提升,也不是件好事,因此這就是為何我們應該擁有「不想知道」的權利。她總結強調,這三知簡言之就是我們有知道健康、正確消息的權利,讓大家共同分享資訊科技的好處,這即是正面的知的科技,希望大家一起努力;同時,科技發達之下,不能夠以科技侵犯他人隱私權,若經明確立法,大家更應共遵共守;此外,閱聽者應該告訴媒體製造者,什麼是大家有興趣知道的事,什麼則是大家不想看到的新聞。
副總統表示,聖經記載,耶和華創造了亞當,後來又創造了夏娃,然而因為夏娃偷吃禁果,上帝處罰她生兒育女,現在地球上則已有65億的小亞當、夏娃,但是伊甸園卻只有一個,人類不斷地消耗大自然資源,造成天災地變頻傳,美國卡翠娜颶風摧毀了一個城市,而911恐怖攻擊事件中,小飛機─此一高科技產品卻也重創了雙子星大樓,由此可見證人類必須建立科技倫理觀。因此她曾提出,並不斷重申「六卦」的重要,亦即敬天、惜地、愛人,求真、求善、求美。副總統表示,科技原就必須求真,正確最重要,科技更需要應用在為人類造福,這就是求善,此外不要將凡事物化,科技同時也應該追求心靈的成長,這就是求美。至於敬天、惜地與愛人,人類在追求科技發展之際,往往認為人定勝天,然而在大自然經歷大破壞起而反撲之時,一切卻都已太遲,因為科技的推動,臭氧層形成漏洞,天候已明顯有了改變,而胚胎的複製,似乎是人類科技一大進步,但是否全然就是正面影響,也值得再三研究,我們必須敬畏大自然的力量,這就是敬天;此外,人類若與大自然相比則顯渺小,同時也是地球的過客,但地球只有一個卻是不爭的事實,因此我們必須共同愛護地球,維護大自然資源,這就是惜地,最後,大家應該不分彼此,互相愛護、尊重,「畢竟我們都是這個地球的一份子,大家共同生活在一起,是相當美好的一件事」。
副總統告訴現場學子,應該要心懷感激,努力學習,把握每一份機會,建立正確的人生觀與世界觀。她感歎,有人一天到晚謾罵政府,但台灣人民卻用力量證明了台灣奇蹟,尤其世界經濟論壇(WEF)評定台灣的競爭力從2000年的第10名,逐漸進展到2004年、2005年的第4與第5名,台灣的科技指標則是全球第3名,相當不容易,台灣長期面對中國武力威脅,卻拒絕害怕、恐懼,不斷努力而有今天的局面與成長,這就是台灣奇蹟。
副總統並闡述她所提出的「新兩岸關係」指出,中美洲各國彼此間已完成自由貿易協定(FTA)的簽署,而台灣也與友邦薩爾瓦多共和國彼此合作開發「台薩園區」,在薩國首都機場附近開闢一佔地114公頃之工業園區,區內將有包括養殖、食品加工等產業之開發,台灣並將提供寶貴發展經驗,協助台薩園區的成立。副總統表示,中美洲自由貿易協定的簽訂,將形同台灣產業發展的一條高速公路,因為我國已與中美洲友邦巴拿馬簽定該協定,瓜地馬拉國會也已同意台瓜雙方之簽訂,未來台灣經由中美洲這條高速公路,將可直接與北、南美進行貿易往來,此一經濟圈將有長遠發展與希望,這就是東望太平洋,也就是她所提倡的「新兩岸關係」。她同時期勉與會所有學子加強外文之學習,屆時可貢獻智慧與力量,為開創台灣新局而努力。
副總統並以她一手主導成立的「民主太平洋聯盟」告訴與會學生們台灣雖小,但力量卻是無窮。因為,該聯盟共集合了環太平洋28個愛好民主、自由與和平的國家,一起擘劃世界的繁榮與進步,聯盟自成立後即推動一系列相當有意義的活動,包括建立E-Pacific及太平洋大學連線,期盼大家的共襄盛舉;她並以此勉勵所有同學,以往大家對台灣產品的印象是MIT(Made In Taiwan),但從今而後,應該改為IIT(Innovated In Taiwan),開創屬於台灣的品牌,而在此方面已有顯著進步,令人精神振奮。
副總統並以美國商業週刊(Business Week)一篇專文報導「Why Taiwan matters?」表示,該篇文章指出台灣偃然世界高科技的發電廠,就如同中東的石油一樣,如果中東發生戰亂,世界油產將產生重大影響,而若台海發生動盪,則世界新高產業將隨之停擺,台灣已是世界的Invisible Powerhouse(隱形發電廠),其影響力可見一斑。
副總統最後以一個小故事勉勵大家生活必須「停、看、聽」,她說,有一個非洲國家元首來訪,獲贈一只手錶,當他看著手錶時卻說,While you have watch,I have time(你們有手錶,我卻有時間),代表了一生庸碌,卻不知道人生意義為何的窘境,人們千萬不能誤蹈;副總統以她所提出的三生有幸「生活、生產、生態」來告訴與會師生們三生平衡的重要,她進一步表示,在SARS侵襲台灣,並造成不少傷害與損失後,她領悟生命原來是最終的目標,因此加上「生命」,她再度提出「四生共榮」理念,希望能引起廣泛共鳴,讓生命得到保障、生活更加健康,我們居住的環境更加清淨,所有國人一起攜手打造美麗人生。
隨後,副總統並參觀該校收藏的藝術品,對於科技與文化藝術共融一體,表達肯定與嘉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