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3月25日
總統參加2006「青年公共參與獎」表揚大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全程參加2006「青年公共參與獎」表揚大會,代表主辦單位頒發志願服務獎學生組及社會組得獎人,並致詞肯定傑出青年們均以動人的事蹟、無私的奉獻,建立了青年公共參與的新典範,此一優異表現,再一次見證青年的熱情夢想與豐沛精力。
總統致詞時也表示,不同的時空環境,讓不同世代青年的公共參與型態有所不同,但他相信,青年們公共參與的價值與付出都一樣可貴。過去數十年來青年公共參與的發展,顯示出台灣民主成長的足跡,從中正紀念堂到中山樓,從街頭抗爭到國是會議,這都是民主向前邁出的步伐,我們也清楚的看到,國家的民主化與自由化,讓青年公共參與有更安全、更廣闊的空間。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在青年節的前夕,阿扁非常高興能參加以「青年烏托邦」為主題,由青輔會主辦的第一屆「青年公共參與獎」表揚大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傑出青年,經由各項管道推薦,角逐審議民主、志願服務、社區行動、NPO經營、國際參與等青參獎頭銜,入圍的36位青年,均以動人的事蹟、無私的奉獻,建立了青年公共參與的新典範,這樣的優異表現,再一次讓我們見證了青年的熱情夢想與豐沛精力。
相信大家還依稀記得,1990年的三月,追求民主改革的「野百合學運」如火如荼的展開,以年輕學子為主的數萬抗爭人士,聚集在中正紀念堂,提出包括解散國民大會、召開國是會議等建構民主制度的訴求。學運發生後十五年,也就是去年的6月7日,國民大會正式廢除。此外,在去年和前年於陽明山中山樓舉行的兩屆「青年國是會議」中,阿扁和年輕朋友敞心對話,就大家關心的議題有深入的討論。從當年的「野百合學運」,兩屆的「青年國是會議」,到今天在座入圍者及得獎者的公共參與事蹟,我們都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個時代青年堅持夢想所散發的光芒及對社會的影響力。
不同的時空環境,讓不同世代青年的公共參與型態有所不同,但阿扁相信,這些青年公共參與的價值與付出都一樣可貴。過去數十年來青年公共參與的發展,顯示出台灣民主成長的足跡,從中正紀念堂到中山樓,從街頭抗爭到國是會議,這都是民主向前邁出的步伐,我們也清楚的看到,國家的民主化與自由化,讓青年公共參與有更安全、更廣闊的空間。
青年事務是世界各國最重要的政策之一,提供青年多元的公共參與機會是第一步,未來我國也可以參考歐洲的民主實踐經驗,爭取建立常設性的「青年民主審議論壇」,擴大建立青年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機制,提供青年公共參與的多元管道,以推動公民社會理想的實踐,這也是未來台灣民主深化非常重要的願景之一。
青參獎36位入圍者中,最後選出十位得獎者,學生組與社會組各有五位得獎人。各位青參獎入圍者的事蹟,讓我們看到年輕朋友在社會各領域的用心與付出。在學生組方面,「審議民主獎」的吳俐蓉同學,曾參與兩屆的「青年國是會議」,以及「台灣青年公民論壇」,並且多次全程參與會議的籌辦。「志願服務獎」的呂理維同學,從小就經常活在家暴與恐懼的陰影之下,然而,這樣苦難的成長過程,卻讓他更能理解有相同經歷人的痛苦,所以他11歲就開始當志工,渴望親情的他說過:「我在面對孤單的老人家時,總是特別有耐心與感覺」。
「社區行動獎」的呂耀中同學,帶領學弟妹參與台南縣土溝村的社區營造,一起蓋牛舍,和村長、村民泡茶、聊天,打成一片,後來還乾脆搬進土溝村,成為土溝村民。「NPO經營獎」的鐘家賢同學,和他參與的「原夢雙龍」七人團隊,為了幫助原住民果農用網路行銷水蜜桃,常常七個人騎著四輛機車上山,記錄果農辛苦種植、採收水蜜桃的畫面和小故事,上山單趟路程就得花上三個多小時。「國際參與獎」的鄭博臣同學,多次參與模擬聯合國會議,帶動國內青年熟悉聯合國參與,非常難能可貴。各位的故事,都展現出台灣人打拼、熱情、堅忍的天性。
偉大的荷蘭印象派畫家梵谷說過:「人常會在累積生活經驗的過程中,失去了年輕的心,這是很可惜的事」。這句話道出年輕的心的可貴,年輕的心是單純、熱情、勇敢、有夢想,可是社會上的歷練、挫折,很容易讓年輕的心退縮、甚至腐敗。各位青參獎得主、入圍者,讓我們看到年輕心靈的真誠與力量,大家都是台灣最寶貴的青年種子,阿扁除了恭賀各位得獎者、入圍者之外,也要和大家一起努力,永保一顆年輕的心。再過四天就是青年節,阿扁也要在此祝福大家青年節快樂。最後,阿扁也要祝福各位嘉賓、先進朋友身心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