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3月25日
總統府正大門銜牌將以「總統府」取代
總統府正大門原有銜牌「介壽館」大理石板已動工卸下,並將妥善保存於國史館,作為史料典藏。總統府正大門未來銜牌以「總統府」取代。
總統府公共事務室表示,各國總統府多為元首、副元首處理公務之場所,非一般紀念或紀錄個人功績之廳堂,故以「總統府」取代「介壽館」銜牌,不僅在建築用途上名實相符,亦可彰顯憲政上的意義。
公共事務室進一步表示,「介壽館」之命名及作為國家元首、副元首辦公場所有其歷史緣由,然隨著時代演進,我國從威權體制蛻變成一個真正的民主國家,將「介壽館」正名為「總統府」不僅象徵還政於民、主權在民,更是台灣民主發展的具體表現。
公共事務室指出,本案於去年10月即開始規劃,並依文化資產保存法由主管機關行政院文建會邀集學者專家審查核定後,在不觸及古蹟本體情況下,細心拆卸並改裝嵌於正大門上方大理石板。至於新銜牌「總統府」三字係由中央研究院院士陳奇祿親自揮毫,為總統府正大門展現全新面貌。
關於總統府正大門以「介壽館」為銜牌的歷史緣由,公共事務室指出,「介壽館」做為我國元首、副元首上班地點是特殊時局的產物,「介壽館」命名在先,決議作為辦公處所在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總統府遭受美軍空襲,砲彈爆炸引發大火延燒三天,廳舍損毀面積甚廣。台灣光復後,民國35年各界為慶祝前總統蔣中正六十壽誕,捐款進行修復,並於民國37年完工後,正式命名為「介壽館」。民國38年國民政府遷都台北,並於遷台後首次召開的行政院院會中決議總統府與行政院以「介壽館」為辦公地址,確立為國家正副元首辦公處所,行政院後於民國46年搬遷至現址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