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3月01日
總統參加「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新書發表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應邀參加「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新書發表會,致詞後除聆聽創作吟讀外,並與教育部長杜正勝等與會貴賓參加新書發表儀式,一起擺放新書於台灣圖形架上。
總統致詞時強調,教育與文化是立國的根本,也是國家進步發展的基石,為了因應全球化時代的來臨,我們的青少年需要了解國際文化的多樣性,學習尊重、欣賞他人文化,才能增進國際競爭力。
總統並表示,在縮短與世界距離的同時,加強下一代對這塊土地生態的認識與本土文化的了解,絕對是當務之急,所以,如果對自我的認同模糊,對國家的熱情匱乏,在面臨日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就有可能因為自我的迷失而找不到立足點。因此,政府正全面推展對這塊土地生活的人、事、物等的素材研究,讓我們的孩子們藉由認識自己的土地開始,培養愛鄉、愛國乃至關懷世界的情懷。
總統致詞內容為:
開春之際,阿扁非常榮幸能夠受邀參加「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新書發表會,看到這麼多愛好台灣文學的佳賓、先進一起參與這場盛會,內心真的非常感動,也十分期待即將發表的一系列新書能讓台灣的本土文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元、情感更易深植人心。
教育與文化是立國的根本,也是國家進步發展的基石,為了因應全球化時代的來臨,我們的青少年需要了解國際文化的多樣性,學習尊重欣賞他人文化,才能增進國際競爭力。然而,在縮短與世界距離的同時,加強下一代對這塊土地生態的認識與本土文化的了解,絕對是當務之急。所以,如果對自我的認同模糊,對國家的熱情匱乏,在面臨日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就有可能因為自我的迷失而找不到立足點。因此,政府正全面推展對這塊土地生活的人、事、物等的素材研究,讓我們的孩子們藉由認識自己的土地開始,培養愛鄉、愛國乃至關懷世界的情懷。
教育部為開闊青年學子的胸懷,增進青少年閱讀及文學素養的提升,深化國家的認同,培養國、高中生對台灣文學、歷史及文化脈絡發展的認知,研擬施政主軸「深化認識台灣」行動方案,特別委由國立編譯館自2004年起籌劃編印「青少年台灣文庫」系列叢書,現在第一套「文學讀本」終於印行。在此阿扁要特別感謝教育部與國立編譯館相關同仁的付出與努力,讓我們的青少年有機會與台灣的新詩、散文及小說進行一場近距離的接觸與對話。
教育部這一套「青少年台灣文庫—文學讀本」的誕生,其編選作品的形式和內容,不僅符合文學的藝術性,呈顯台灣歷史與社會的性質,第一階段出版的文學讀本共有十二冊,分別為四冊的新詩、小說及散文,作品蒐羅了日治時代作家的日文作品,到戰後新世代的作品,作家更包括了台灣本土出生,在中國出生,以及戰後才移民來台的新住民,讓我們深刻的體驗時代變動下文學家眼中的台灣。配上簡單的導讀,不但能加速青少年對文學的親近,更可以使讀者從字裡行間領略作者創作之美。
阿扁相信,隨著這套書的推廣,將可以開啟青少年學子認識台灣文學的第一道窗,相信更能以台灣文學的豐富內涵,培養大家以本土關懷及以更開闊、寬容的態度來探索台灣主體文化,營造台灣未來多元、豐富的優質環境,形成相互欣賞、彼此包容的公義台灣新社會,為全球視野的未來新公民奠立根基。
去年阿扁才親自主持「台灣大百科全書」的網站啟動儀式,見證了一場由全民共同參與新知識運動的開始。透過網路讓所有的使用者可以主動參與,貢獻所聞,就是讓全民一起來當台灣大百科全書的作者,不但可以忠實紀錄時代變遷與台灣民情,相信未來也將成為研究台灣最完整又有效率的搜尋引擎。「青少年台灣文庫」的建置是從學校教育開始,讓我們的莘莘學子能更全面地認識台灣,而隨著「台灣大百科全書」網站的啟用、各地社區大學及文史工作室相繼的蓬勃發展,希望能透過社會教育的全面持續推廣,讓我們深化認識台灣的這條道路能夠走得更久、更長遠。
各位嘉賓、先進,各位朋友,我們正站在一個新時代的起點,文化的深耕是我們未來邁向革新成功的保證,讓我們共同為深化認識台灣而攜手努力。最後,敬祝大家身體健康、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