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2月19日
總統參加「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新書發表暨座談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下午參加「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新書發表暨座談會,並應邀致詞。
總統致詞表示,對所有台灣人民而言,二二八事件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所以,還原歷史真相,可以建立社會正義與互信互賴的基礎。我們唯有將歷史還原,才能從中學習教訓,並進而建立土地與國家的認同。
總統也表示,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原諒、寬恕的功課,在很多事情上,唯有真正的寬恕才能帶來真正的和諧與平安,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忘記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的問題。「公義」和「寬恕」是不相違背的,「公義」是社會的基石,法律是用來維護這塊基石的工具之一。這本新書的發表,代表台灣的民主社會又邁出另一個「公義」的腳步。
總統致詞內容全文為:
今天阿扁來參加「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研究報告」新書發表座談會,內心感觸甚深,因為二二八事件的責任歸屬問題,是過去政府不敢提、不敢說的。而今天,經過研究小組逐步的歸納與探討,終於有了這本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的研究著作,隱藏在人民心中的疑惑,可以逐漸撥雲見日,真相大白,這代表可以經過事實的蒐集和理性的討論,逐步建立大家對於歷史事件真相的認識與探索。
過去,台灣處在威權體制的統治下,歷史真相往往被執政當局刻意蒙蔽,無法明朗,許多似是而非的論調,常常被提出來。在解釋二二八事件上,有些人認為改朝換代總會發生屠殺事件,應該予以諒解;也有人認為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兵荒馬亂,發生事件的地方又不只台灣一地,所以可以被原諒;這些說法,事實上都是從統治者的立場出發,無論如何,我們都不應模糊二二八事件的真相與焦點。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一書,是繼1992年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報告」之後,探討此一事件責任歸屬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這本書除了前言與結論外,共分四部分,分別探討事件的發生及其對台灣的傷害、南京決策階層的責任、台灣軍政層面的責任、以及事件相關人員的責任;結論認為當時的最高權力者,「蔣介石是事件的元兇,應負最大責任」,「陳儀、柯遠芬、彭孟緝等軍政人員應負次要責任」。此外,這本書的附論從刑法與民法的觀點,重新檢視二二八事件的法律責任,提供今後二二八責任歸屬研究的新方向。
在國家民主化轉型過程中,還原過去歷史事件的原貌,並釐清責任的歸屬,是邁向更成熟民主的必經道路,一個真正成熟的民主國家的人民,必須培養能誠實面對歷史的勇氣,不能用被扭曲的歷史觀點自我安慰、來自我欺騙。
阿扁在參與黨外運動時期,當時的氛圍,也只能稱為「二二八公義和平運動」,之後,政府逐漸公開史料、建立紀念碑、紀念館,訂二二八為國定假日,現在這些措施都已逐步實現。可是解除禁忌的過程中,台灣社會對歷史的反省不夠深刻,有些人甚至包容不求甚解、不問是非的曖昧情況,社會大眾也普遍認為受難者家屬已經得到金錢補償,反而忽略了更深一層的二二八歷史真相。
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的核心問題,在這些外在形式下被忽略、逐漸淡忘。過去威權統治時代,國民黨政府逮捕反對人士,造成無數冤案,當時的民眾敢怒不敢言,以當時嚴峻的時空環境而言,人民忍氣吞聲,當然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在自由民主的今日,二二八的真相以及責任歸屬的問題如果仍然被忽略,這是正義無法伸張的表徵,我們不能容許這樣的事繼續發生、繼續存在。所以,我們要落實民主憲政體制下,保障人權的核心價值,並且避免在寬容與族群和諧的假象下,刻意忽略二二八責任歸屬的問題。
對所有台灣人民而言,二二八事件是我們心中永遠的痛。所以,還原歷史真相,可以建立社會正義與互信互賴的基礎。我們唯有將歷史還原,才能從中學習教訓,並進而建立土地與國家的認同。阿扁深信,唯有從歷史中學習教訓,才能夠超越過去,發展出真正的自我,唯有深入探究、還原歷史的原貌與真相,才能夠平撫社會的傷痛,發展出公義與祥和的社會。
我們一輩子都在學習原諒、寬恕的功課,在很多事情上,唯有真正的寬恕才能帶來真正的和諧與平安,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要忘記二二八事件責任歸屬的問題。「公義」和「寬恕」是不相違背的,「公義」是社會的基石,法律是用來維護這塊基石的工具之一。這本新書的發表,代表台灣的民主社會又邁出另一個「公義」的腳步。最後,阿扁要感謝完成這本著作的研究團隊全體工作伙伴,也要再次祝福大家平安喜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