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1月20日
總統出席「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記者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出席「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記者會」,除欣賞薪傳獎得主楊秀卿女士及民間藝人許麗雲女士合唱「歡喜台灣慶豐年」,並應邀致詞,隨後並在現場與行政院文建會主委陳其南、前主委陳奇祿等人揮毫寫春聯。
總統致詞內容為:
再過幾天就是農曆新年,阿扁首先要藉著今天的特展,向全國的民眾拜個早年,也要藉這個機會邀請全國的同胞來總統府走春,體驗台灣傳統文化藝術之美。
婆娑海洋、美麗之島,台灣交疊錯雜的自然地景與豐富多元的人文歷史,成就出獨特的人文傳統價值與生活藝術。當我們聆聽著戲台上生、旦、淨、末、丑的曲意韻轉,或者驚嘆於民間傳統工藝的巧奪天工時,經常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藝術在現今的生命力與價值,這是屬於台灣所有住民共通、共創、共享的文化傳統,是山與海之間交盪所蘊育出的璀璨文化。
台灣的傳統藝術是常民生活所累積的智慧與生活態度的表現,是專屬於台灣本島而迥異於其他地域的傳統文化,阿扁深信文化在深度、廣度方面的成長需要長時間的累積與投資,也必須藉著不間斷地投資時間、空間、人力與物力、以及提升人民的心靈層次,才能進一步讓我們的文化成為我們國家鮮明的標竿之一,讓台灣的傳統藝術和台北101大樓、玉山、太魯閣峽谷等一樣,成為台灣的意象,SHOW出台灣精神。
「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正案」在政府及民間共同積極推動下,於民國94年2月5日頒布施行,將文化事權予以適度整合,並就「傳統藝術」特別專章明定,以彰顯政府對「傳統藝術」的重視,展現出具體行動,並與世界同步。在文資法修正案實施即將屆滿一週年之際,讓我們共同省思如何保存先人珍貴遺產,如何重新賦予傳統藝術新的時代意涵,同時也期盼國人共同思索,齊力為傳統藝術的紮根與推廣注入活力。
一個國家或民族特有的傳統和文化,均為其民族精神的重要指標與象徵,放眼國際,世界各國無不以固有文化為榮,並竭盡心力保存維護。台灣也有國寶級的民族藝術大師,像在座的竹編大師黃塗山先生和歌仔戲名伶廖瓊枝女士,以及歷屆多位薪傳獎得主的民族藝術大師,阿扁相當感佩這些為傳統藝術付出一生風華的傑出大師們,他們不但見證了傳統藝術發展的興衰起伏,也在傳統洪流中成為最耀眼的主角,盡展精湛技藝,各具獨特風華,凜然大師風範,益增後人取法與敬仰。
傳統藝術為無形文化資產的一部分,且與常民的生活價值觀、社會習俗流變及民俗信仰有密切的關係,經過長時間的文化孕育,始能凝聚出地方性或族群的魅力與特色。我國的「人間國寶」是本土文化發展中的重要一環,然而這些「人間國寶」隨著時間的過去,逐漸隱逝,有鑒於此,政府應持續推動民間藝術保存傳習工作,加速重要無形文化財的登錄指定,建置一套完善的薪傳機制,以保存及發揚台灣的傳統文化藝術。
此次主辦「總統府文化台灣特展」,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特別將台灣傳統藝術與年節吉慶結合呈現,別具創意與巧思,使參觀的民眾有如置身在動態的傳統藝術櫥窗,分享喜慶吉祥的氣氛,並體驗先民所累積的生活智慧與傳統藝術。將傳統藝術融入生活、提昇品味及激發興趣,進而發展台灣文化中獨特的生活美學,是總統府文化系列活動的要旨,期望全國民眾一起走進台灣傳統藝術的殿堂,在總統府走春中體驗自身傳統藝術的韻、巧、美,共享文化藝術的喜悅與驕傲。最後,阿扁要祝福在場各位嘉賓、先進及朋友,新春快樂、萬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