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1月16日
總統接見美國民主黨政策菁英團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接見美國民主黨政策菁英團團員,除代表政府與人民對訪賓來台訪問表達歡迎與謝忱,並與訪賓就雙方關切議題廣泛交換意見。
總統表示,昨天適逢執政黨--民主進步黨完成黨主席普選,能在此刻與訪賓晤面,可謂意義深遠,而他個人係於2000年當選為總統並在2004年連任成功,對於選戰有很多的心得與經驗,在座訪賓都是美國民主黨的政策菁英,過去在民主黨政府或民主黨競選陣營都有非常豐富的閱歷,相信今天的晤面可以針對許多議題作意見溝通。
總統指出,羅克哈特(Joe Lockhart)團長自1980年卡特總統競選開始直到最近的凱瑞總統候選人,曾擔任多次輔選大任,期間曾經成功、也經歷失敗,豐富的競選經驗應該有許多值得參考之處,因此,總統向訪賓提出兩個問題。
總統表示,有人認為他之所以能在2004年成功連任,主要是贏在2004年3月19日他與呂副總統分別中槍的所謂「兩顆子彈」,他說,在與共和黨重要資深卸任官員會晤時,也曾談及這個問題,總統認為,他之所以能夠獲勝是贏在抓得住台灣的民心向背,也就是台灣主流的核心價值,當時,我國舉辦了歷史上第一次的全國性公投,換言之,台灣主體意識的抬頭才是他連任成功的關鍵。相對地,也有人認為布希總統能在2004年勝過對手凱瑞的關鍵是因為發動對伊拉克的反恐戰爭,而之前晤談中,這位共和黨重要資深卸任官員則認為關鍵主要是布希總統所推動的美國傳統家庭價值獲得支持,當時有好幾個重要的州在大選期間舉行有關美國傳統家庭價值,包括同性戀婚姻議題等公民投票。總統並問道,以上是美國共和黨的觀點,不知民主黨的觀點為何?
總統接著表示,近來他從媒體上得知,美國第一夫人蘿拉女士特別表示希望國務卿萊斯女士能夠代表共和黨角逐下一屆美國總統,她也認為未來有可能產生第一位女性美國總統。如果共和黨由萊斯國務卿出馬角逐,那民主黨是否可能由前第一夫人希拉蕊參議員出馬競選?總統告訴訪賓,去年2月27日至28日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先生訪台,不到24小時的時間當中,他兩度與其晤面,前後超過四個小時,會談內容相當廣泛,其中亦談及此項議題,當時柯林頓前總統表示希拉蕊女士應該還未作最後決定。總統認為,他與柯林頓前總統會晤迄今已近一年,情勢應當有相當變化,不曉得目前希拉蕊女士參選機率與成功機率多大?美國在2008年是否可能產生第一位女性總統?
羅克哈特團長除代表團員感謝總統撥冗接見,也回應總統的問題,他表示,他曾為凱瑞參議員工作,他認為布希總統贏得選舉的主要因素是因為美國人民-特別是紐約人民-還沒有從911恐怖攻擊事件的創傷中真正站起來,所以不敢把他們的信任放在一位還沒有很多經歷的人身上。至於下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是否為希拉蕊女士,他謙稱自己不敢作這麼大的預測,就他所知,希拉蕊女士目前的重心是希望能再度獲選為參議員,至於是否參選2008年總統大選,相信情勢在2007年才會更加明朗。總統則感謝羅克哈特團長的分析,並指出,我國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比美國晚了200年,但2000年時我國產生第一位女性副總統,這一點可以說走在美國的前面,非常值得引以為傲。
此外,訪賓也詢及總統元旦談話背後的策略思考,總統答覆表示,作為國家元首,他必須清楚告訴全國民眾國家的總體目標為何,日前國民黨主席馬英九在接受美國「新聞週刊」訪問時提到,該黨的終極目標就是追求兩岸統一;總統認為,所謂「終極統一論」完全違背「主權在民」的民主精神,因此他要告訴人民,台灣的前途、未來與命運只有2300萬台灣人民才有權決定,某項民調也顯示,他的談話得到89.3%的民意支持,而所謂「終極統一論」只得到6.6%的支持。
總統並重申,處理兩岸關係必須秉持「主權、民主、和平、對等」四大原則。他強調,元旦談話的另一個重點就是兩岸經貿政策,他認為,台灣走向全球化,並不等同於中國化、香港化,台灣必須走出去,但不能把所有的籌碼與經濟命脈鎖在中國,尤其中國對台灣的敵意未有一日稍歇,兩岸經貿嚴重向中國傾斜的結果將使兩岸現狀因此改變,所以他提出「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希望由政府做好管理,有效降低可能的政治風險。
美國民主黨政策菁英團一行包括:前白宮發言人羅克哈特、前美國駐葡萄牙大使馬克哥溫(Gerald McGowan)、華府醫院協會會長梅森(Robert A.Malson)、前白宮發言人史沃特(Jake Siewert)、前美國國安會發言人何洛里(P.J.Crowley)、前副總統顧問史迪(Brian Steel)、前白宮撰稿人及顧問卜萊斯(Jonathan Prince)、前國務院官員歐雯(Valerie Owens)、民主黨紐約辦公室政治暨媒體顧問包爾絲(Kirsten Powers)、前聯邦參眾議員外交暨國防事務幕僚歐布萊恩(Brett O’Brien),上午由外交部次長黃瀧元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黃志芳也在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