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府新聞
95年01月02日
副總統接見德國國會議員訪問團
呂副總統秀蓮女士今天上午接見德國國會議員訪問團Karl Lamers,Sybille Pfeiffer及Veronika Bellmann議員一行,歡迎他們渠等在2006年來到台灣歡渡新年。
副總統表示,德國和台灣看似遙遠,但卻有重要關聯,她特別關心東、西德在統一之後的變化;身為女性,她也欣見德國出現了女性領導人,並希望未來在梅克爾總理的領導下,德國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為世界和平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副總統指出,台灣面臨來自中國的威脅,根據陳總統的元旦文告,現在中國在東南沿岸部署了約784枚飛彈瞄準台灣,若加上巡弋飛彈,則有超過800枚飛彈對準台灣。此外,中國目前積極發展海權,不斷向太平洋延伸,由於台灣不屬於中國,所以中國目前尚難以自由出入太平洋,一旦台灣成為中國的一部份,中國便可以遂行心願自由進出太平洋,此外,去年美國五角大廈發表的中國軍力報告也指出,中國大部分的軍力都是瞄準台灣,此為值得大家關切的事實。
對於德國國會去年通過決議不贊成歐盟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副總統並表達誠摯感謝之意,她強調,這不僅對我們很重要,對亞太和平也十分關鍵,因為中國不僅對台灣構成威脅,也對亞太地區構成嚴重威脅,一旦對中國解除武器禁運,無異鼓勵北京繼續從事軍事部署。
副總統表示,中國的崛起並非和平崛起,而是伴隨強大軍事力量的崛起。雖然台灣的面積只佔世界面積的萬分之一,人口也只有二千三百萬,但在許多方面台灣和世界站在一起;台灣是世界主流價值的一部份,但我們卻長期獨自面對中國威脅。不久前,美國商業週刊有一篇專題報導名為「台灣為什麼重要?(Why Taiwan Matters?)」文中指出,一旦台海發生動亂,將會影響全世界的高科技產業,因為台灣是全世界高科技的「發電廠」(power house)。
副總統最後表示,除了很欣羨歐盟即將擴大為25個會員國,她同時期望歐盟在擴大之際,能夠繼續嚴格地監督中國武力發展,以免進一步影響亞太和平。
訪賓除感謝副總統撥冗接見、祝福副總統新年快樂之外,也對副總統在民主、自由、人權方面的長期貢獻,表達敬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