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94年12月15日
總統出席「白色見證」影片觀賞會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在總統府出席「白色見證」影片觀賞會,在觀賞影片後,並致詞代表政府及台灣人民再次向白色恐怖時代所有的政治受難者和他們的家人致歉、致敬與表達感謝之意。
  總統表示,今天台灣與香港,甚至與中國最大的差別並不在於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而是在於「對人做為一個人」應該擁有的尊嚴與權利的尊重。今天在台灣,政府的權力是來自人民的同意,而在香港、在中國,人民的權利是來自政府的賞賜,如果這樣的因果關係沒辦法扭轉過來,兩岸之間的距離與鴻溝只會愈拉愈大。
  總統也表示,這個(十二)月三日所舉行的「三合一」選舉,執政黨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對此整個執政團隊,包括他本人、行政部門及執政黨,都必須虛心檢討反省,從失敗中來記取教訓,從錯誤中來惕勵改進,但他絕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折,從此灰心喪志、一蹶不振。
  面對當前的處境,總統並鄭重向全體國人同胞宣示:「第一、我們堅持台灣主體意識的路線不變;第二、我們堅持民主改革的理想不變;第三、我們堅持清廉執政的自我要求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總統並強調,民進黨及整個執政團隊是有反省能力的,也最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檢討改進。他有決心也有意志,以嚴格的標準不斷自我檢視、自清和自律,並在未來內閣改組的時候付諸實現,重新建立清廉執政的信譽,再次贏得民眾普遍的支持與肯定。
  總統致詞內容為:
  看完「白色見證」的影片,我相信每一個人都心有戚戚焉,不只感動,更是激動,我相信大家都眼淚流了、乾了,還是繼續流下我們的熱淚,首先本人要代表政府再次向我們白色恐怖時代所有的政治受難者和家人來致歉,也要再次代表台灣人民向各位白色恐怖時代的政治受難者及家人來致敬與感謝。這部片子讓我們深刻地體認台灣在過去半個世紀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這些普世價值的奮鬥歷程是多麼的艱辛,不知有多少的前輩,包括在座的各位,犧牲了青春、自由、幸福,甚至生命,為的是什麼?簡單的說,人活著、不只是能吃飽肚子就好,更要捍衛做一個人的尊嚴,捍衛與生所俱有的權利,而這些權利絕對不是任何國家、政府或政黨所能剝奪的。
  經濟的繁榮與人權的捍衛,兩者是不可或缺的,過去台灣在威權體制之下,我們創造了舉世稱羨的「經濟奇蹟」,但在這些亮麗的經濟成就背後,卻是以許多人悲慘的命運與血淚作為代價,這是任何一個文明社會所不能夠容忍的,這也是台灣人民在過去半個世紀前仆後繼、無怨無悔的追求自由與民主最大的動力,以及最重要的意義所在。
  這個月3號,台灣人民用手中神聖的選票,再一次行使了做為國家主人的權利,而選舉的結果,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任何的個人、政黨或政府都必須無條件地接受與服從,因為這是人民的選擇、人民的決定。定期舉行各級政府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的改選,這個在台灣已經被大家視為理所當然、家常便飯的民主程序,在某些國家及地區,直到今天仍然是可望卻不可及的「恩典」。12月4日,也就是「三合一」選舉開票後的隔天,25萬港人再次走上街頭,要求香港執政當局及中國政府針對香港「特首」及「立法會」議員能夠由港人透過普選產生,並作出明確的承諾與時間表,為香港政治的民主與自由積極地來發聲。兩相對照,我們應該對台灣人民所能享有的自由與民主感到慶幸與驕傲。今天台灣與香港,甚至與中國最大的差別並不在於經濟發展程度的不同,而是在於「對人做為一個人」應該擁有的尊嚴與權利的尊重。今天在台灣,政府的權力是來自人民的同意,而在香港、在中國,人民的權利是來自政府的賞賜,如果這樣的因果關係沒辦法扭轉過來,兩岸之間的距離與鴻溝只會愈拉愈大。
  想想過去的台灣,看看今天的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經濟發展方面的確取得許多重大的成就,但北京當局對於中國人民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的鎮壓與殘害完全沒有絲毫放鬆。中國人民不但沒有選舉自己政府領導人的自由,也沒有任何言論、集會結社與宗教信仰的自由。中國不但是全世界囚禁新聞記者最多的國家,日前在世界人權日前夕,廣東省汕尾市更爆發了武警直接開槍掃射抗議民眾的血腥鎮壓事件,死傷人數目前還不清楚,但國際媒體一致認為這是自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以來,中國以武力赤裸裸的鎮壓人民及違反人權最嚴重的事件。
  廣東汕尾所發生的事情絕對不是一件孤立的個案,清楚地揭露了中國反民主、反人權、殘暴而且不穩定的本質。同時,這也是對全世界自由民主陣營一個重要的警訊,這個警訊就是:中國的崛起,籠罩著迫害人權、戕害民主的巨大陰影,這就是中國共產黨政權的本質,所以與中國往來或交流時,不能過度地美化它的經濟成長,而刻意忽視或淡化中國在人權及政治上惡劣的紀錄。
  定期選舉是民主政治的常態,選舉當然就有輸贏。這個月三號所舉行的「三合一」選舉,執政黨的成績不是很理想,對此整個執政團隊,包括阿扁本人、行政部門及執政黨,都必須虛心檢討反省,從失敗中來記取教訓,從錯誤中來惕勵改進,但我們絕不會因為一時的挫折,從此灰心喪志、一蹶不振。面對當前的處境,阿扁要鄭重向全體國人同胞宣示:第一、我們堅持台灣主體意識的路線不變;第二、我們堅持民主改革的理想不變;第三、我們堅持清廉執政的自我要求也不會有任何的改變。
  首先是堅持台灣主體意識路線不變: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份,更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地方政府或特別行政區,台灣與中國,是不同的兩個國家,這不但是台灣人民在過去半個世紀以來犧牲奮鬥、努力捍衛的目標,更是當前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所擁有的共同信念和語言。台灣主體意識的強化與兩岸關係的正常化,不但並行不悖更是相輔相成,唯有台灣能夠先站穩腳跟,在政治、社會及經濟各方面不斷的進步、壯大,我們才能夠立於不敗之地,也才有本錢與對岸積極的展開接觸、協商與談判,有效打開目前存在於兩岸之間的僵局。
  其次是堅持民主改革的理想不變:相信台灣,堅持改革,特別是民主改革。就如同美國布希總統11月中旬在日本京都演講時所說的,過去半個世紀台灣人民追求自由與民主的歷程,足以做為中國在未來邁向自由與民主時的典範,而一個自由與民主的中國才可能是一個愛好和平不會威脅鄰國的中國,也唯有如此台海之間永久的和平與穩定才可能實現。因此,我們不要妄自菲薄,看輕我們得來不易的民主成就,台灣民主的深化不但對二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有著重大的意義,更可對十三億的中國人民發揮燈塔效應,真正為兩岸人民的自由、繁榮與幸福奠定最堅實的基礎。
  最後是堅持清廉執政的自我要求不變:清廉執政是台灣人民拒絕向下沈淪、要求向上提升最殷切的期待,也是對任何執政團隊最起碼的要求。民主進步黨成立十九年來,能夠不斷地成長茁壯,就是靠著清廉執政的自我要求而得到人民的信賴與託付。整個執政團隊中,的確有少數人的行為辜負了民眾對我們的期盼,但阿扁相信民進黨及整個執政團隊是有反省能力的,也最勇於面對自己的錯誤,檢討改進。我們有決心也有意志,以嚴格的標準不斷的自我檢視、自清和自律,並在未來內閣改組的時候付諸實現,重新建立清廉執政的信譽,再次贏得民眾普遍的支持與肯定。
  最後,要誠摯感謝陳文成基金會、全體工作人員、以及在座所有的前輩與先進們的投入,才能夠成就今天這麼一部感人肺腑,又具有歷史意義的紀錄片,為台灣人民追求自由、民主與人權的艱苦歲月留下最佳的歷史見證,也為台灣未來民主的深化與人權的提升提供了最珍貴的借鏡與指引。更要感謝各位媒體朋友的參與,一起分享這一部片子,一同省思台灣及我們大家共同的未來,在此敬祝在場所有嘉賓及先進朋友們,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