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六堆忠勇公王平安普渡法會開香儀式」、參訪「義起雲勇-乙未戰爭二甲子特展」及蕭家大院
中華民國104年10月18日

  馬英九總統今(18)日上午前往屏東縣竹田鄉出席「六堆忠勇公王平安普渡法會開香儀式」,並為六堆忠義祠牌樓牌匾「忠義亭」揭匾,表達對客家信仰的重視及對客家先烈的敬意。
  總統致詞時表示,六堆忠義祠不僅是當地重要的信仰中心,更是深具文化意涵的傳統建築。根據文獻記載,六堆團練因為協助清廷平定朱一貴起事,在康熙60年由清廷下令褒獎,興建西勢忠義亭以感念在戰亂中犧牲的英靈。此後,忠義亭即成為當地信仰與軍事的中心,同時也是凝聚六堆地區集體記憶的象徵。
  總統表示,政府相當重視客家事務,他上任後,將客委會預算增加一倍,提高至新臺幣32億元。而六堆忠義祠在客委會的協助下,自民國102年起開始修繕,如今廳舍煥然一新,相信明(105)年完工後將可重現300年前六堆忠義亭的風貌。
  總統指出,今(104)年是乙未年,120年前,中日爆發甲午戰爭,清廷與日本訂立《馬關條約》,割讓臺灣,臺灣人民紛紛奮起抗日。尤其是臺籍進士丘逢甲的著名詩句「宰相有權能割地,孤臣無力可回天」,以及次年又寫下的「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皆反映出當時臺灣人民的無奈與心痛。
  回顧1895年的乙未戰爭,總統說,當時六堆地區的客家民眾響應劉永福將軍的號召,在忠義祠誓師,推舉邱鳳揚為大總理、鍾發春為總參謀,並派遣義軍馳援臺南。而當日軍兵臨屏東時,左堆總理蕭光明、後堆副總理曾維彬、中堆總理李鎔經及六堆大總理邱鳳揚等人更帶領客家義軍英勇抗日。其中,火燒庄戰役更是乙未戰爭的最後一場戰役,此後,日本即宣布全臺底定。
  總統也提及,他在六堆忠義祠大殿內看到先總統蔣中正所提之「民族正氣」、前立法院長張道藩所提之「氣塞蒼冥」與前司法院長王寵惠所提之「炳若日星」等3幅匾額,足證客家鄉親的付出與奉獻,令他相當感動。
  隨後,總統轉往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參觀「義起雲勇—乙未戰爭二甲子紀念特展」,瞭解乙未戰爭主要戰役的始末,以及義勇爺與忠義公等地方信仰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談及乙未戰爭,總統致詞時表示,清廷割讓臺灣後,日本原以為可順利接管,但從桃園、新竹、苗栗、彰化、臺南及屏東等地皆遭受強烈抵抗,使得日本不斷增加軍力及預算。儘管臺灣人民大部分皆非正規軍,甚至必須使用農具抵抗攻擊,但士氣高昂,因此仍取得部分勝利。不過,由於我與日本戰力有明顯差距,結果顯而易見;根據學者統計,臺灣官兵死亡人數約7萬8千人,若納入平民計算,則死亡總人數超過10萬人。
  總統認為,乙未抗日戰爭是農業社會與工業社會的抗爭,儘管結果可想而知,但最可貴的是,客家鄉親仍抗戰到最後一刻,令人敬佩。同樣地,中國大陸也是在沒有任何勝算的情況下艱苦對日抗戰,不投降、不妥協、奮戰到底,牽制眾多日軍,最終取得勝利。事實上,臺灣人抗戰要比大陸人早30、40年,臺灣人民的抗日歷史相當英勇、艱苦而感人。
  總統重申,政府紀念抗戰的目的不是要炫耀勝利,而是要譴責侵略,同時也希望促進中華民族與大和民族永遠的和平。總統強調,侵略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因為凡是遺忘歷史的人,很有可能會讓歷史重演。
  參觀完特展後,總統也特地驅車前往步月樓之役發生所在地-蕭家古厝參訪,對客家先民當年之義勇付出,表達高度推崇與感謝之意。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華加志、總統府秘書長曾永權、行政院秘書長簡太郎、客委會主委劉慶中、副主委鍾萬梅及行政院南部聯合服務中心執行長江玲君等人均陪同出席。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