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訪視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
中華民國104年09月19日

        馬英九總統今(19)日上午前往高雄市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六樓「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訪視,除說明八八風災時政府與民間協力防災、救災及重建的努力與成果,並期盼該展示館發揮教育及經驗傳承功能,協助國人建立「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觀念。
        總統抵達「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後,隨即由館方人員導覽「重回莫拉克」、「重建之路」、「省思與前瞻」、「風災科學觀」、「迎向未來」等五大展區,並簡報該展示館營運成果及未來展望,教育部次長林思伶及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林桓也出席與出席貴賓進行意見交流。
        總統致詞時表示,「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的展示內容相當震撼且令人感動,不僅留下寶貴記錄,也將國人從災難中學習到的經驗與教訓傳承下去,深具教育意義。總統說,自莫拉克風災發生以來,他到各災區探視總計將近180次,也聽過許多災情描述,對於「海拔2000公尺的阿里山遊客中心,居然淹水2公尺」的說法,印象最為深刻,讓人可以立即想像當時災情的嚴重程度。
        總統提到,莫拉克風災導致臺東縣太麻里溪潰堤,但當時有24人受困在太麻里溪旁以賣牛肉麵出名的餐廳「臺灣牛」,渠等站在屋頂上等待救援。在惡劣天候下,飛機原則上不應起飛,但當時縣長鄺麗貞一再要求,於是內政部空勤總隊冒著生命危險出動救援。救援進行方式相當單純,係由直升機將受困民眾逐一吊掛至安全的高地,24人在57分鐘內全部救出,過程驚險充滿戲劇性,令人動容。
        總統也說,當時的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設置「土石流防災專員」,在指定地點放置雨量測量器,如雨量到達某個標準,就馬上回報農委會,該會再依據這些資訊判斷為黃色或紅色警戒,運作方式雖然簡單,對於災情通報及預防性撤離等工作卻有奇效,如莫拉克颱風期間,渠等運用此方式,事前從災區疏散數千人,經過各地精算,若當時沒有撤離,往生人數估計還會增加1,009人。
        總統進一步談到,南投縣水里鄉新山村村長林美玲兼任農委會水保局防災專員,深具防災概念,渠由雨聲察覺異狀,旋即與先生打電話至村中各戶,請求村民撤離,部分村民仍不在乎,渠就與先生騎摩托車挨家挨戶敲門,最後總共撤離 100 多人。次日再回原地看,距離河岸 100 公尺處皆遭洪水掏空,若非林村長堅持撤離,可能有超過60人不幸罹難,「預防勝於救災是我們從莫拉克風災學到最寶貴的教訓」。
        談及災後重建工作,總統說,民國98年8月8日發生水災,由慈濟功德會建造的杉林大愛村在民國99年1月18日即可入住,如從11月動工起算,僅以3個月時間就完成601戶永久屋的興建,效率驚人,且至今仍相當牢固;9成的永久屋在災後兩年就已完成,目前全臺44處合計3,600多戶的永久屋皆已興建完畢,屋主分配到永久屋後,可以使用及繼承,但不能出租與出售。總統提到,美國前總統柯林頓至臺灣訪問時,曾談及海地重建工作,他把我國八八風災重建經驗與渠分享,渠深感興趣,認為此做法可讓民眾長期享受到政府所提供的好意。
        總統說明,當時行政院前院長劉兆玄開啟史無前例的合作計畫,即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由政府修改法令並提供基礎建設,如土地及水電等,再由民間募款,共同參與永久屋興建,創造政府與民間合作的重要經驗。接任的吳前院長也徹底執行此計畫,讓相關工作能順利完成。此外,軍方當時也提供部分營區作為緊急避難住所,目前可供災害發生時的臨時住所已達5萬戶。
        總統表示,相較於九二一地震,八八水災無論從救災的速度、投入人力與資源,到災後的重建,不僅速度更快,效率更高,品質也更好,因為九二一地震後,政府制定《災害防救法》,把災害中可能遇到的情況,通通規定入法,待需要時即可加以使用,無須再發布緊急命令。該法中對「預防性撤離」已有規範,八八水災時,內政部前部長廖了以致電各縣市首長提醒土石流的危險,請求撤離山區居民,惟部分縣市警覺心不足,還反問如何撤離。風災過後,部分縣長對廖部長相當敬佩,詢問渠為何知道應該撤離,他回答「已經達到紅色警戒,為什麼還不撤離?」因為「預防性撤離」的觀念日益普及,執行就不會遭遇太多困難,民眾都能配合,而要做到「預防性撤離」,防災專員實功不可沒。 
        總統指出,「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料敵從寬,禦敵從嚴」及「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等觀念,已成為政府從事災害防救工作的原則,美軍近期也與我國商討租借場地,以作為東南亞災害防救訓練之用。最後,總統期許「莫拉克風災重建展示館」將寶貴經驗與教訓傳承下去,並繼續精進展出內容,成為我國防災教育推廣重鎮。
        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蔡定邦、秘書長曾永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林桓、教育部次長林思伶以及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陳訓祥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