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與青年有約:國立臺北科技大學
中華民國104年12月18日

  馬英九總統今(18)日上午前往臺北科技大學出席「總統與青年有約」校園座談,說明政府於推動節能減碳及綠能環保之相關政策,並針對同學們所關心之議題,包括我對外關係、陸生納保及外籍生留臺工作等進行回應。
  總統首先聽取臺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介紹該校透水磚設計,隨後在姚校長陪同下,騎乘以電力協助騎乘的「助騎腳踏車」前往教學大樓,並參觀綠能成果展示攤位,以瞭解該校於綠能發明上的各項成果。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立於1912年,創立之初為「民政局學務部附屬工業講習所」,是歷史悠久的百年老校,不論在人才培育或創新方面都有十分出色的表現,在前(2013)年更被教育部評選為「典範科技大學」。
  總統指出,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除培育本國學生之外,也為我國友邦及友好國家陸續開辦專班,如2013年開設的史瓦濟蘭礦業專班、沙烏地阿拉伯二技專班,目前境外學生總人數約有540人,將臺灣打造為亞太高等教育重鎮。
  總統也表示,上(11)月底,《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在巴黎召開「第21次締約方大會」(COP 21),通過許多重要決議,希望在本世紀結束前,將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不超過攝氏2度,做為努力的目標。
  總統進一步指出,我國雖因為政治因素,無法成為《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的締約國,然而,中華民國依然善盡國際成員的義務,承諾在2020年時將排碳量降到2005年的水準,在2025年時降到2000年的水準;另為配合上開會議,我國也已經承諾「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tended Nationally Determined Contributions, INDCs)目標,希望在2030年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比2005年排放量再減20%、在2050年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為2005年的50%以下。
  總統表示,他上任後一直積極推動包括《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能源管理法》、《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及《能源稅法》等「節能四法」,目前已通過三法;其中,今(2015)年6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是重要里程碑,此後我國溫室氣體減量與管理即有明確法源依據。
  總統強調,從他2008年上任以來,一直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2000年到2007年,再生能源的裝置容量每年平均成長率只有3.3%;而他上任後,每年平均成長率則提高到5.7%,尤其太陽能光電的裝置容量,更是從2007年的2.4百萬瓦成長到今年10月的729百萬瓦,成長超過300倍。目前經濟部所擬定的目標是希望再生能源的年發電量能在2030年達到約4百億度電,如欲達成,每年平均成長率則必需再提升到7%。
  總統也舉風力及太陽能發電為例,說明再生能源畢竟有先天上不穩定的特性限制以及我國所面臨能源挑戰。總統指出,太陽能發電的年利用率只有14%,也就是說,一天24小時平均只有3.5小時可發電;而風力發電年利用率為28%,平均一天只能發電7小時,因此,我國應尋求能24小時穩定發電的基載能源,像是化石燃料及核能等,也只有努力尋找出「最適能源組合」(optimal energy mix),才能舒緩缺電的危機。
  總統提到,發展再生能源的先鋒德國位處歐洲大陸,與鄰近9個國家的電網相連,如果遇到缺電的情況時,可即時向鄰國購買電力輸電。然而,臺灣屬於孤島型獨立電網,遇到緊急缺電情況時也無法從他國輸入。
  總統認為,日本的能源也高度仰賴進口,且和我國一樣皆位於地震、海嘯帶,電網亦未與其他國家相連,因此,日本是最值得我國學習能源政策的對象。日本在福島核災事件後,核電機組停工,改以進口大量天然氣取代。據統計,2011年日本貿易逆差達2兆6千日圓,去(2014)年更接近13兆日圓,爰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上任後,決定停止廢核政策且讓原停止運轉的核能機組逐漸恢復運轉。根據日本能源經濟研究所的統計,目前已有5座機組恢復運轉,另外還有21座機組尚待核准,而其中有8座機組,可能有機會在明(2016)年通過審查並開始運轉。事實上,日本是受到核災最嚴重的國家,但並沒有放棄核能發電。因此,我國實不應輕易放棄任何一種可能的能源選項,否則將面臨缺電危機。未來我國應採取何種能源政策,不論是那一個政黨執政,都是無法迴避的挑戰。
  隨後,總統與該校學生代表陳冠丞、馬立凱及蕭學哲等, 針對「生態綠能、國際接軌、創新創意」等議題進行交流。針對陳同學提出日前於巴黎舉行之UNFCCC第21次締約方大會,我國為因應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問題而採取之相關政策,總統回應,儘管我國在1971年失去聯合國代表權,無法參加聯合國相關會議,然而我國今年仍有相關部會代表前往參加該次會議,藉以展現我減碳成果與決心。政府機關刻積極推動「省油、省水、省電、省紙」的「四省運動」,盼能起示範作用,帶動民間與全民節省能源。
  總統也提到,雖然在生活中要做到節能並不容易,需要全民同心協力才能降低碳排放量,然而迄今也獲得相當成果,我國人均碳排放量從全球第18名降為第21名,全國碳排放量也有所減少。而根據「German Watch」對各國減碳發展的調查,我國在60餘國中排名約第54,之所以如此,關鍵在於我國尚未完成相關法規的立法。如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能源管理法》已完成立法程序,立法院亦於今年6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相信明年成績會變好」。
  針對史瓦濟蘭留學生馬立凱詢問我國現階段對外關係,總統也回應,從他上任以來,我國即致力在國際社會上扮演「區域和平締造者」及「國際人道援助提供者」等角色。在維護區域和平方面,為因應東海與南海主權爭議等議題,我國先後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及《南海和平倡議》,並與日本簽訂《臺日漁業協議》有效減少與日本相關的漁業爭端,讓臺日漁民「衝突減少,漁獲量增加」;此外,我國日前也與菲律賓簽訂《臺菲漁業事務執法合作協定》,緩解過去數十年在臺菲專屬重疊經濟區海域發生的漁業糾紛,期能有效保障我國漁民的生命及財產安全,「希望臺海、東海及南海都能呈現和平的局面」。
  談到政府在鼓勵優秀創新人才之相關作為,總統說,我國創意人才在各大國際相關競賽中均有相當傑出的表現,而目前經濟部等相關部會已提供許多獎勵,藉以鼓勵專業人才;此外,工業局已針對創新創業實施多項措施,包括設置「金點新秀設計獎」等獎項,透過廠商出題,挑戰學生創意,讓廠商與學生間的距離拉近。
  總統也與同學們進行問答交流,針對外籍學生提出我國警察在提供外國人士援助上尚待加強,總統特別指示相關單位進行調查,並且強調,根據Presscave.com網站在去(2014)年底的報導,全球10大安全國家,我國排名第二,冰島第一,請在臺就讀的外國學生安心。
  關於有意願留臺工作的優秀外籍學生,總統說,目前僑生與外籍生留臺工作的相關規定與限制已經放寬,來臺就讀的外籍學生不需要離臺後再返臺才能取得工作權及居留權,政府為達到「育才、攬才與留才」等目標,刻正推動多項重要措施,希望能讓傑出的外籍人士能留在臺灣工作,貢獻專業技術與能力,強化我國競爭力;至於談到陸生納保議題,總統表示,政府的立場基本上支持陸生納保,保費將比照現有外籍生,以符合人道與公平原則。「這是一個人道與人權的問題。人道和人權措施,我一向支持」。
  包括臺北科技大學校長姚立德、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杜紫軍、教育部次長陳德華、經濟部次長沈榮津、外交部次長史亞平、陸委會副主委施惠芬及環保署副署長符樹強等均陪同出席是場座談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