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兩岸互動與交流-歷史時光迴廊特展」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104年05月07日

  馬英九總統今(7)日上午前往中正紀念堂出席「兩岸互動與交流-歷史時光迴廊特展」開幕典禮,重申兩岸關係的發展與「九二共識」相合則旺,相離則傷、相反則盪,希望社會各界能誠懇面對歷史,將兩岸帶往和平與繁榮的坦途。
  總統抵達後首先參觀展區,於「九二共識」看板前駐足,觀看民國81年8月1日李前總統登輝主持第8次「國家統一委員會」全體會議之會議紀錄,以及當年11月,我方海基會與中國大陸海協會之函電往來等重要歷史文件,回顧近年來兩岸協商與交流的變化及影響。
  總統致詞時表示,過去7年來,政府與人民共同努力,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各項交流與發展。簡言之,如果沒有「九二共識」,就沒有後來的兩岸協商,雙方也不會簽署21項協議,因果關係相當明確。儘管目前雙方尚無法解決主權主張重疊此一問題,但透過「九二共識」,彼此得以暫時擱置爭議,使兩岸關係得以繼續往前推展;而也因為「九二共識」有效處理兩岸間最敏感的「一個中國」問題,才能夠出現這7年來的「現狀」。
  針對何謂兩岸「現狀」?總統闡述,現在的「現狀」與7年前的「現狀」有非常明顯的差異。民國91年8月3日,陳前總統水扁向「東京世臺會年會」發表視訊談話時,強調「臺灣與對岸中國是一邊一國,要分清楚」。民進黨執政時在兩岸關係上所採取的政策就是「一邊一國」,因此造成兩岸關係緊張對立,交流停滯乃至於倒退。當時的海基會與海協會除了事務性的文書認證外,完全沒有任何協商,8年間協商成果可說是零。
  總統並從兩岸及對外關係兩方面,說明過去近7年來,政府與人民所努力達成的「現狀」。
  在兩岸關係部分,總統指出,他上任後,積極改善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迄今已有許多具體成果。例如民國96年,兩岸之間沒有任何商業班機,只有節日包機,但他上任後迄今,兩岸每日均有120個航班。此外,96年時,來臺求學的大陸交換生僅823人,但到去年為止,大陸交換生與學位生合計已超過3萬2千人,成長40倍。同時,來臺旅遊的大陸觀光客去(103)年已達394萬人次,7年來累計高達1,400萬人次。
  至於對外關係方面,總統表示,前任政府採取「烽火外交」,處處對立、鬥爭,8年下來,邦交國被挖走9個;而過去7年,我國雖失去甘比亞此一邦交國,「但是跟中國大陸沒有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國能夠參與聯合國專門機構等多項國際組織與活動。以「世界衛生大會」(WHA)為例,他上任後,我國參與的身分、名稱及層級等,「全部都顛覆了」,包括:「世界衛生組織」(WHO)邀請函明確指出邀請我方Minister of Health(衛生部長)出席;我方出席的是正式大會,而非技術會議;參加的名稱是「中華臺北」,而非過去的「中國臺灣」;至於身分則是正式的觀察員。我國因此得以與他國進行會談,加強聯繫,真正為全球衛生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凡此均對我國醫界及全體國民具有重大意義。
  針對臺美關係歷年來的變化,總統指出,前任政府提出「一邊一國」主張後,引起美國高度關切。民國96年12月,美國國務卿萊斯(Condoleezza Rice)即曾於年終記者會中,公開針對當時民進黨政府所發動的「入聯公投」,發表「臺灣入聯公投是挑釁的政策,不必要地升高臺海緊張情勢,對臺灣人民國際地位的提升,毫無助益」的談話,如此重話,歷史少見,顯示兩岸關係的衝突直接影響中華民國的對外關係。
  總統強調,他就任後,尋求兩岸和解的作法深獲美國肯定,雙方高層迅速恢復互信。此外,臺美在安全領域合作密切,美國對臺軍售已逾183億美元,年前更售我兩艘派里級巡防艦,足證雙方關係已達斷交後最佳階段。此外,美國近兩任國務卿柯琳頓(Hillary Clinton)與凱瑞(John Kerry)皆曾對外強調,臺灣是美國在安全及經濟合作方面的重要夥伴。由此可見,兩岸關係的改善亦有助我對外關係的改善,兩者從「惡性循環」變為「良性循環」。
  針對日前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所稱「支持維持兩岸現狀」的說法,總統強調,重點是「人民要的現狀是什麼現狀?是現在的現狀還是7年前的現狀?」總統認為,人民要的不是回到7年前的現狀,而是要維持政府花了7年的時間所創造的現狀,也就是在和平與繁榮的基礎上發展兩岸關係。
  對於民進黨批評目前政府「傾『中』賣臺」,總統反問,莫非蔡主席是要維持現在這個被批評為「傾『中』賣臺」的現狀?如果不是,蔡主席心目中的「現狀」是什麼「現狀」?該如何透過沒有「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現狀」,維持臺海的和平與繁榮?
  總統強調,對這些問題,中華民國的總統候選人不能迴避、閃躲或打高空,回應也不能空洞,而應有一個確定的答案,「因為2,300萬人的命運與總統候選人的政策有非常大的關係」。
  至於部分人士指稱根本沒有「九二共識」,「九二共識」係前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所發明的說法,總統則拿出文件佐證該共識的存在。總統說,民國81年8月1日,李前總統主持「國家統一委員會」第8次全體會議,通過「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但雙方所賦予的涵義有所不同」。同年10月底舉行「香港會談」時,雙方因為沒有共識不歡而散。我方於11月3日去函建議各自以口頭方式表達關於一個中國的涵義; 11月16日,海協會傳真表示接受並尊重我方建議。因此,「『九二共識』當然是有的,白紙黑字寫下來的」。更重要的是,「九二共識」係我方提議、對方答應,而非對方要求、逼迫我方接受。
  總統指出,「九二共識」對我方是有利的,在我方解讀下,「一個中國就是中華民國」,不論是現任的中華民國總統或競選中華民國總統的候選人,「一個中國是中華民國,接受這樣的論述有困難嗎?如果有困難,怎麼還來競選呢?」
  總統進一步指出,民國89年6月,甫就任的陳前總統接見美國「亞洲基金會」傅勒會長時即親口表示,「新政府願意接受海基、海協兩會之前會談的共識,那就是『一個中國、各自表述』」,陳前總統並埋怨中共不接受。隔日,時任陸委會主委的蔡主席表示,「對於『一個中國』問題的爭議,兩岸願意以口頭『各自表述』來處理,各說各話最終成為兩岸共識的實際過程。所謂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就是我方描述此一過程的用語」。此外,蔡主席在同年首次以陸委會主委身分至立法院答詢時,更加清楚表示「我們的立場,是各自表述一個中國」。
  總統強調,不論是民國81年的國統會會議紀錄及兩會函電往來,以及民國89年陳前總統的發言紀錄與蔡主席在立法院的詢答內容,皆可確認「九二共識」的存在。至於「九二共識」名稱的由來,總統舉例,「九二共識」此名稱好比「八二三砲戰」、「六四事件」等稱呼,又好比嬰兒出生後3個月才命名;換言之,「不能因為過了3個月才命名,他就等於還沒有出生」。
  總統說,「九二共識」讓兩岸關係有一個可以緩衝的彈性空間,具有重要意義。「一中各表」就是中華民國,不會表成「兩個中國」、「一中一臺」或「臺灣獨立」;這絕非討好大陸,而是基於中華民國憲法,不論是現任或未來的總統,「都應該可以接受才對」。
  總統認為,若否認「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可能受到非常大的影響,因此呼籲有關人士告訴大眾,若想維持現在的「現狀」,應採取何種方法;若無法說明,表示只是喊口號,「非常危險」。
  總統表示,兩岸關係與「九二共識」相合則旺、相離則傷、相反則盪。兩岸乃至國共過去長期鬥爭,犧牲無數生命,雙方目前終於找到可以和平解決問題的方式,應加以珍惜,不應偏離。
  最後,總統重申,面對歷史可以不贊成,但並不代表該段歷史不存在,各界應誠懇面對歷史、共同努力,期將兩岸關係帶往和平與繁榮的坦途。
  隨後,總統與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行政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及海基會董事長林中森等人,共同將印有「尊嚴、對等、協商及交流」等字樣的齒輪貼上活動背板,象徵兩岸將繼續秉持上述原則交流合作,共創雙贏多利局面。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