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臺灣外籍記者聯誼會(TFCC)演講暨座談」
中華民國104年04月08日

  馬英九總統今(8)日上午出席「臺灣外籍記者聯誼會(TFCC)演講暨座談」,除說明我國各領域發展現況及未來願景外,並重申我國於國際社會實踐「和平締造者」及「人道援助提供者」等角色。
  總統致詞時表示,他在2008年上任時,我國的經濟發展、兩岸情勢與對外關係等方面均備受挑戰,其中最急迫的工作就是為臺灣經濟找生路、為兩岸關係找出路、為國際關係找活路,爰此,政府訂定了明確的施政目標,亦即「繁榮臺灣、和平兩岸、友善國際」。
  在「繁榮臺灣」方面,總統表示,去(2014)年我國經濟成長率為3.74%,創下近3年來新高,並超越了新加坡、香港及韓國,這也是過去16年來我國首度躍居亞洲四小龍之首;此外,去年我國的外銷金額達到4,728億美元,也創下歷史新高。
  總統強調,對外貿易向來是我國的經濟命脈,出口占我國國內生產總額(GDP)的70%。過去近7年來,政府全力推動貿易自由化,爭取國際經貿結盟,秉持「多元接觸,逐一洽簽」原則,積極與主要貿易夥伴洽簽《經濟合作協議》(ECA),以協助我國廠商進行全球經貿布局。
  總統進一步提到,我政府先在2010年與中國大陸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之後陸續與日本、紐西蘭及新加坡簽署了多項經貿與投資合作協定,並與美國重啟《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的談判,充分展現我國推動經貿自由化的決心。其中《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在前(2013)年12月生效後,去年全年紐西蘭對我國出口金額比前年成長18%,而我國對紐西蘭出口金額則成長了6%;此外,《臺星經濟夥伴協定》(ASTEP)在去年4月生效後,截至去年年底,我國對新加坡出口金額比前年同期成長了9%,而新加坡對我國出口金額也成長了5%。凡此經貿數據充分顯示這些經濟合作協定,已經為簽署雙方帶來「貿易創造」(trade creation)的經濟效益,也是我國推動貿易自由化的具體成果。
  總統談及,我國目前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的覆蓋率只有10%,遠低於日本的18%、南韓的38%以及新加坡的77%,爰此,政府必須繼續擴大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近年來,我國持續積極爭取參與《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等區域經濟整合機制。我國與這兩大經濟協定會員國間的貿易總額,比重分別占我國出口金額35%及57%,扣除其中重疊的7個國家,合計高達70%,說明我國加入TPP及RCEP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總統說,由於TPP第二輪談判將在今(2015)年舉行,而RCEP也預定於今年開放非東協國家參與,因此今年將是我國積極爭取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行動的「關鍵年」。目前我國除了持續向TPP與RCEP各成員國表達參與意願外,也將持續開放市場並減少管制,建立符合國際標準的法規環境,藉此爭取更多支持。
  談及兩岸關係,總統表示,欲達到亞太地區穩定與繁榮等目標,確保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是重要關鍵。他在2008年上任時,就堅持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兩岸「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秉持「以臺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推動兩岸和平發展與雙向交流。
  總統表示,7年多來,兩岸已簽署了21項協議與2項共識,陸客來臺累計超過1千4百萬人次,去年更接近400萬人次。而來臺就讀的陸生人數,也從他上任前的823人,增加到目前的3萬2千多人,成長了近40倍。臺海情勢在這段期間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目前已經達到66年來最為穩定與和平的狀態;此外,雙方主管兩岸事務的首長已在去年會面3次,建立了制度化溝通的機制,不但對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深具意義,更是兩岸「主權互不承認,治權互不否認」的具體實踐。而兩岸關係和平與穩定的進展,也讓美國能同時與海峽兩岸和平互動。美國務院亞太助卿羅素(Daniel Russel)日前即曾公開肯定我政府推展兩岸關係的具體成果。展望未來,相信兩岸能在平等互惠的基礎上,繼續以務實的行動,共同確保臺海與區域的和平安定。
  談及我外交政策,總統說,政府長久以來均堅持以務實原則為中華民國的外交尋找活路。我國秉持「尊嚴、自主、務實、靈活」的原則與世界各國交往,並逐步建立起深厚關係。其中最明顯的例證即目前已有140個國家與地區給予我國人民免簽證或落地簽證的待遇,較他上任前的54個國家大幅增加;此外,與我國簽署《青年度假打工協定》的國家迄今已增加為13個;而在參與國際組織及活動方面,總統表示,在暌違38年後,我國於2009年首度派員出席「世界衛生大會」(WHA),目前已連續6度參加,並於相隔42年後,在前年9月再度受邀參加「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而這些均係我國推動「活路外交」政策所展現的具體成果。
  總統提到,近年來東海因領土問題造成相關各方情勢緊張。他在2012年8月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基於「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呼籲相關各方以和平方式解決東海爭端。政府也具體實踐此一和平主張,在2013年4月10日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解決雙方長達40多年的漁業糾紛,並增加雙方漁民的漁穫量,廣獲國際社會的高度肯定,後天(4月10日)這項漁業協議也即將屆滿2周年;另外,我國也將《東海和平倡議》的理念擴及南海,與菲律賓進行漁業會談,就雙方海上執法的爭議,達成三項共識,包括「海上執法不使用武力」、「執法前相互通報」,以及「若有拘捕或扣押應儘速釋放」等,盼能維繫區域和平。
  總統說,我國在努力拓展經貿與外交關係的同時,也全力發揮「人道援助提供者」的角色,適時向國際社會中需要幫助的地區與人民伸出援手,例如2011年日本發生311大地震及2013年菲律賓與帛琉遭受「海燕颱風」重創期間,我國均在第一時間提供物資與捐款援助。去年非洲地區爆發伊波拉疫情,我國除捐贈10萬套個人防護裝備給西非疫區,並在同年12月捐助100萬美元予「美國疾病管制局基金會」,以投入國際共同抗疫基金。而在臺美雙方密切合作下,今年3月18日我國成立「伊波拉防疫訓練中心」,開辦首梯課程,計有菲律賓、馬來西亞、新加坡、印尼及越南等國派員來華參訓。
  總統進一步說明,針對中東地區遭戰亂波及的難民援助,我政府也提供超過700座組合屋與食米,協助災民過冬,充分發揮「人飢己飢」的人道救援精神。展望未來,我國將持續努力推動「活路外交」,讓兩岸關係與國際關係形成「良性循環」,而不再是「惡性循環」,「臺灣已經走出烽火外交,走進活路外交、和平外交的時代」(Taiwan’s scorched-earth diplomacy is now a thing of the past, and we can embrace a new era of viable, peaceful diplomacy.)。
  總統表示,今年是中華民國對日抗戰勝利70週年,具有相當重要的歷史意義。這場戰役是中華民國禦侮戰爭史上戰役最長、戰區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犧牲也最大的戰役,總計犧牲3百餘萬國軍官兵與2千餘萬平民。而在對日抗戰8年的過程中,我國在武器裝備相對落後的情況下浴血抗敵,不投降、不妥協,孤軍牽制80萬現代化的日軍,特別是在珍珠港事變前,我國有孤軍抵抗日本4年多,讓日軍不致攻陷澳洲、無法侵占印度到中東與德軍會師。而抗戰後4年裡,同盟國能在歐洲和亞洲兩個戰場同時作戰並節節獲勝,有相當程度奠基於中日纏鬥,因此,我國的8年苦戰,對同盟國贏得二次大戰勝利,做出極為關鍵的貢獻。
  總統指出,為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政府將陸續舉辦紀念活動,邀請抗戰時期幾位重要外籍人士的後代,例如在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殺期間救助國人的德國商人約翰・拉貝(John Rabe)的孫子Thomas Rabe及1942年空襲日本的杜立德將軍的遺族、飛虎隊陳納德將軍的外孫女凱樂葳(Nell Calloway)女士等人士來華參與活動,至盼藉類此活動,提醒世人抗戰事蹟,「歷史的錯誤或可原諒,但歷史的真相不能遺忘」(Historical mistakes may be forgiven, historical truths must not be forgotten.)。
  最後,總統強調,臺灣是東西文化交融的寶島,充滿人情味,是最受國際旅客喜愛的國家之一,例如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將臺灣列為「2014年全球52個旅遊必訪地點」第11名,最近我國又榮獲國際旅遊媒體Lonely Planet評為2015年世界最超值旅行國家的第8名。相信現場記者朋友們在臺工作與生活,已經充分感受到臺灣人民的和善與熱情,以及美食、美景與美德,希望大家能夠廣向國際宣傳,讓臺灣的美好廣為人知,也讓我國人民的良善成為國際社會中一股溫暖的力量。
  隨後,總統接受現場外籍記者提問,針對兩岸關係、臺美關係、南海議題及我國申請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等議題進行回覆,現場發問踴躍、互動熱絡。
  「臺灣外籍記者聯誼會」(TFCC)成立於1998年,宗旨為協助外籍記者取得在華新聞採訪所需資訊及保護渠等在華權益,其主要成員包括「美聯社」、「法新社」等國際媒體駐華記者,及服務於我國媒體與公關界的外籍人士。今日的活動由會長李可珍(Jane Rickards)主持,外交部次長史亞平亦在座。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