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103年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103年10月20日

  馬英九總統今(20)日上午出席「103年僑務委員會議」開幕典禮,除歡迎僑領們遠從全球各地回國,並說明政府積極改善國內經濟發展及促進區域和平之努力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僑胞於海外經常關心國內政經情勢發展,並致力促進臺灣向上提升,可謂中華民國的重要資產,尤其是僑胞在國民政府肇建、北伐及抗日過程中,均展現忠誠精神;今年7月31日高雄發生氣爆事件,亦有許多僑胞踴躍捐輸,令人感佩。
  談及國內經濟現況,總統指出,他於今年元旦文告中,即宣示今年為臺灣經濟的「衝刺年」與「突破年」,今年以來,在全體國人共同努力下,國內經濟情勢已有逐漸好轉跡象,例如行政院主計總處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可望達到3.41%、景氣對策信號連續7個月出現綠燈、出口連續8個月正成長,以及今年6、7、8月失業率均較去年同期為低,其中8月更創14年來同期最低之水準,表現亮眼。
  總統強調,經濟發展之目的不是只增加有錢人的財富,亦須關懷弱勢及改善國內所得分配不均的問題。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的「102年家庭收支調查結果」,家戶所得最高20%與最低20%之差距,已由民國98年的6.34倍降至去年的6.08倍,若以每人所得差距倍數計算,更降至4.08倍,有助減少民眾的相對剝奪感。
  在對外貿易方面,總統指出,自兩岸於2010年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雙方貿易額已由6年前的1,200億美元增至去年的1,600億美元,由於ECFA成功發揮「敲門磚」功能,亦促使日本、紐西蘭及新加坡等國相繼與我簽署投資及經貿合作等相關協定。對於今年3月國內發生太陽花學運,使《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的通過遭遇阻礙,且該協議與《兩岸協議監督條例》目前在立法院仍未有任何進展,總統也要求政府相關部門須持續努力,加強與立法委員溝通,期能儘速通過。
  總統談到,他日前於國慶致詞時特別指出,政府願意敞開心胸,與所有意見不同的各方交換意見,並盼大家能秉持理性與和平的態度,共同解決問題。總統強調,臺灣只有一個,面對許多國際挑戰,若無法捐棄成見、達成共識,將使我國際地位處於不利局勢。
  總統也舉臺日於去年4月10日簽署漁業協議,成功解決釣魚臺列嶼海域之爭端,以及與菲律賓達成海上執法不使用武力、執法前相互通報及儘速釋放遭扣押人員與船隻等共識為例,說明我國在促進區域和平方面確已獲得顯著成效。
  總統強調,由於我國近年來積極在國際社會扮演「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及「文化交流推動者」等角色,進而使我國際形象逐漸轉變,並獲140個國家與地區給予我國人免簽證或落地簽證待遇,顯見「國家有尊嚴,人民即受尊敬」。此外,來臺境外旅客也從6年前的371萬人次增至去年逾801萬人次,預估今年將能突破900萬人次,且明年亦可望超過1千萬人次,足證臺灣已成為令人喜愛的觀光國家。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國策顧問黃正勝、僑務委員會委員長陳士魁、行政院政務委員馮燕、立法委員詹凱臣、監察委員包宗和及江綺雯等人均出席是場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