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接見第一屆「唐獎」得獎人
中華民國103年09月18日

  馬英九總統今(18)日上午接見第一屆「唐獎」得獎人,對渠等在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等領域的卓越貢獻,表達高度推崇及感佩之意。
  總統致詞時首先代表中華民國政府恭賀5位得獎人,從國際性的推薦及評選過程中脫穎而出,獲得有「東方諾貝爾」之稱的「第一屆唐獎」榮耀;該獎項的設立係我國「潤泰集團」創辦人尹衍樑博士在長期投入教育與科技發展之後,以更高規格的思考,延續諾貝爾獎的精神,面對世界所實踐的「新教育」工作,不僅鼓勵更多有利於地球與人類的重要研究,並發揚中華文化,讓臺灣的軟實力能在國際社會發光發熱,展現臺灣的價值,實在令人敬佩。
  談及受獎人的卓越貢獻,總統指出,「永續發展獎」(Sustainable Development)由有永續發展「教母」之稱的布倫特蘭夫人(Gro Harlem Brundtland)獲得。渠於1987年發表「我們共同的未來」(Our Common Future)報告,曾為「永續發展」下了一個精彩的定義:「永續發展是一發展模式,既能滿足我們現今的需求,同時又不損及後代子孫滿足他們的需求」,而這份報告也被稱為「布倫特蘭報告」,影響了其後數十年全球對永續發展的思考。對於布倫特蘭夫人於擔任「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期間,曾協助臺灣處理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疫情,總統也特別表達感謝之意。
  總統說,「生技醫藥獎」(Biopharmaceutical Science)得主由美國德州大學詹姆斯艾利森博士(James P. Allison)和京都大學講座教授本庶佑博士(Tasuku Honjo)共同獲得。兩位得主分別發現CTLA-4及PD-1是控制免疫系統的重要關鍵,為癌症免疫治療帶來革命性的重大突破,讓人類在治療癌症技術上向前邁進一大步。
  至「漢學獎」(Sinology)得主則是我國中央研究院院士余英時教授,總統指出,余教授為學貫中西、享譽國內外的史學大師,在深入理解西方理論後,轉而重新詮釋中國思想與文化,以現代知識人的身分從事中國思想傳統的詮釋工作,闡發中國文化的現代意義,渠論述宏闊、見解深刻,令人敬佩。
  總統在後續晤談中進一步指出,「法治獎」(Rule of Law)得主為草擬南非人權憲章的南非憲法法院前大法官奧比‧薩克思(Albie Sachs)。薩克思博士長期主張尊重所有人的尊嚴,並肯定不同社群的能力,對法治、普世人權及正義貢獻卓著。
  總統也向訪賓介紹我國近年來在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等領域的發展與成果。在永續發展部分,總統強調,我國雖因失去聯合國代表權而無法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及《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但他上任後積極推動節能措施,並明確對國際社會做出減碳承諾,訂下排碳量在2020年回到2005年水準、2025年回到2000年水準之目標。
  在生技醫藥方面,總統指出,我國除特別將該產業列為「六大新興產業」,並自5年前開始積極推動「臺灣生技產業起飛行動方案」。到目前為止,政府已成功輔導2件新藥上市,7件進入第3期臨床試驗,並有3件新藥查驗登記申請;儘管我國起步較晚,但目前已獲致基礎成果。
  針對漢學的保存與發揚,總統表示,中華民國向亟希望成為「中華文化的領航者」,希望藉由結合悠久的中華文化及全球各地的進步思想,發展出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
  談及法治領域,總統說,我國過去雖因內戰實行戒嚴,但自民主化後,改選國會、直選總統,迄今已逾20年。他上任後,簽署《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的批准書,並建立制度,每年皆提報人權報告,同時邀請國際專家學者來臺檢驗我國保障人權現況,希望「堅守法治、保障人權」等理念能成為我國立國、建國最重要的方向。
  總統認為,「唐獎」所著重的理念與我國施政理念相符,政府深表支持;對主辦單位「唐獎教育基金會」與負責評選的中央研究院為此獎項的付出及努力,總統也表達由衷謝意。
  得獎人及眷屬等一行由「唐獎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尹衍樑與執行長陳振川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祕書長楊進添、中央研究院院長翁啟惠、行政院環保署署長魏國彥、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劉大年、外交部次長史亞平、法務部次長蔡碧玉、教育部次長陳德華、文化部次長許秋煌、衛生福利部次長許銘能及經濟部工業局局長吳明機等人也在座。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