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接見103年「模範水利小組組長」代表暨全國各地區農田水利會會長
中華民國103年08月15日

  馬英九總統今(15)日上午接見103年「模範水利小組組長」代表暨全國各地區農田水利會會長,除對渠等長期協助農民守護良田表達感謝之意,並說明政府推動增進農民福祉之政策與成果。
  總統致詞時表示,農田水利對農業發展具關鍵性影響,全國農田水利會營運的農業灌溉用水,約占全國總用水量的62%。而目前全國17個農田水利會共有3,400餘位水利小組長,今年則有84位獲選為模範水利小組長。渠等多年在農村服務農民,使農田水利事業能充分發揮「生產」、「生態」及「生活」的功能,堪稱推動臺灣農業發展的大英雄,殊值肯定。
  總統說,農業是一個靠天吃飯的行業,並非完全由人為控制與掌握。根據「世界銀行」(WB)預測,2050年時全球人口將從目前的70餘億成長至91億,屆時糧食需求將增加70%,然水資源僅能增加25%。因此,如何妥善規劃與細心經營水資源,將成為國安層次的重要課題。
  總統指出,近年全球氣候變遷效應擴大,極端澇旱現象加劇,乾旱與缺水情況接踵而至,根據經濟部水利署統計,近10年來,臺灣豐枯水年的降雨量差距高達2,000毫米,例如民國91年時我國年降雨量只有1,572毫米,為近60年來最低,94年時卻高達3,568毫米,創下近60年新高紀錄。同時,大豪雨及「短延時強降雨」的次數也愈來愈多,單日降雨量超過200毫米的天數,在20年間即增加2.7倍。
  總統進一步說明,面對氣候變遷帶來的嚴峻挑戰,未來農田水利會所扮演的角色勢將日趨重要,政府除希望各地區農田水利會推動「灌排分離政策」,利用加強管制水污染源,以維護優良的農業生產環境,保障國人「食」的安全;同時將持續推動休耕土地活化等政策,以增進糧食產量,盼能使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從目前的32%提高至40%。
  總統表示,他自就任以來持續推動各項增進農民福祉的政策,包括提高老年農民福利津貼、調整請領條件與金額,同時建立每4年參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成長率自動調整的機制。此外,自民國100年一期稻作起,政府提高各項公糧稻穀收購價格為每公斤3元,以維護稻農收益;另為便利農民繳交公糧,自100年二期稻作起,將稻穀保價收購改變為可以繳濕稻穀,打破以往只收乾稻穀的規定,並增加補助農民自行烘乾、包裝及堆疊費每公斤2元等,俾使渠等獲得更多保障。
  總統也提到,臺灣過去推行土地改革政策,促使農地分配相對平均,但也造成農民無法進行具經濟規模的耕作活動,因此,政府藉由推動「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讓無意願或能力耕作的老農釋出土地,提供年輕人租用。該政策實施以來,大佃農平均年齡從65歲降至40餘歲,平均每戶經營農地面積則達8.4公頃,大幅提高農民生產效率。
  總統並肯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上任後推動多項農業「小革命」,成效良好,例如民國102 年起推動調整耕作制度活化農地計畫,鼓勵種植特產作物,並優先活化連續休耕農田。目前列為優先活化之連續休耕農地約 4.8 萬公頃,去年復耕面積約 3.1 萬公頃,活化比率達65%,有助於讓土地發揮最大效用。
  最後,總統期盼訪賓秉持對農田水利事業的關心與熱情,持續協助農民取得各項所需資源,促使臺灣農業更向前邁進。
  訪賓一行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陳保基及農田水利處處長張敬昌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也在座。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