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2014國際綠色產品展(EPIF)」中華民國之夜歡迎酒會
中華民國103年03月13日

        馬英九總統晚間前往臺北國際會議中心,出席「2014國際綠色產品展(EPIF)」中華民國之夜歡迎酒會,並說明綠色經濟之重要性及政府在節能減碳上所獲致之具體成效。 
        總統於致詞中表示,為因應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等現象,全球有許多國家已制定相關環保政策,特別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綠色政策成為刺激世界經濟成長的新動力,亦促使環境保護成為現今經濟發展之重要趨勢。 
        總統進一步指出,氣候變遷明顯影響了世界經濟,亦帶動貿易實質上之改變;另一方面,貿易亦成為影響二氧化碳排放量之關鍵因素。近年來,環境問題成為「世界貿易組織」(WTO)談判的重要焦點,而環境商品的市場也已成為「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的重要協議,目前已有54項環境商品的關稅將會在2015年底前降至5%以下。
        總統表示,現今有許多國家都訂定嚴格的環保法規,以鼓勵綠色經濟及促進綠色就業,舉例而言,歐盟採行2020政策,目標係於2020年前減少20%之二氧化碳排放量,並裝置至少20%之再生能源發電量;此外,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亦籲請G20各經濟體,每年至少需投資GDP的1%進入綠色經濟領域,以研發綠色技術、提升能源效率,並鼓勵再生能源相關產業發展。
        總統提到,美國政府亦宣布95%以上之政府採購必須為綠色產品及服務;另英國也於去年採取「綠色新政」政策,鼓勵民眾力行房屋節能,而該國長久以來即嚴格執行建築法規,以確保2016年後,所有新建住宅皆為零碳結構。此外,亞洲地區如韓國,在2009年後亦持續積極推動「綠色成長」計畫。
        針對我國政府於節能減碳所做之努力,總統說,自他2008年就任總統以來,我國宣布《永續能源政策綱領》,其中明列2020年排碳量將減至2005年水準、2025年排碳量則降至2000年水準。他也進一步提到,六年前臺灣人口約2,300萬人,僅佔全世界人口不到千分之三,然排碳量卻接近1%,經過6年來之努力,排碳量已減至0.84%,每年能源使用效率亦提升兩個百分點。
        總統強調,我國於1971年時退出聯合國,以致日後無法出席《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及《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等國際會議或成為其締約國,僅能派遣非政府組織參加,然而,我國依然盡心竭力於發展「綠色經濟」。早在兩年前,國內交通號誌燈皆改為LED燈泡,係全世界第二個做到全面置換的國家,接下來政府將進一步進行街燈燈泡置換工作,以貫徹節能減碳之決心。
        談及國內垃圾減量及環保回收等議題,總統提到在他擔任臺北市長期間,即力行資源分類及回收等工作,當時在經過長達八年的努力後,成功讓每名市民垃圾製造量由1.1公斤減少為0.4公斤,而在垃圾減量方面所獲致之成果,亦在四年前於上海舉行之城市博覽會中獲得國際肯定。
        最後,總統祝福來臺參展之各國貴賓能充分體驗臺灣風情,將「故宮博物院」及「夜市」列為必遊之地,以乘興而來、滿載而歸。
        包括經濟部次長卓士昭、外交部次長史亞平、綠色貿易專案辦公室資深顧問陳添枝及外貿協會董事長王志剛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