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關鍵時刻2013-為臺灣經濟開路」高峰會
中華民國102年07月30日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由聯合報主辦的「關鍵時刻2013-為臺灣經濟開路」高峰會,除說明去年高峰會的7大開路建言已獲致具體成效,並強調政府未來將以「啟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擴大公共建設與強化出口擴張」等三個引擎,驅動臺灣經濟成長動能。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聯合報系》致力推動臺灣經濟發展,具體實踐「形塑影響、策動轉變」媒體新角色,已對政府政策之制訂產生重要影響,例如在去年的高峰會曾提出「臺日合作、成長模式調整、體制鬆綁、推動FTA及ECFA、發展人才及改革高等教育」等7大開路建言,檢視政府過去1年來的施政成效,可發現已獲得相當成果。

在臺日合作方面,總統指出,我與日本2年前簽署《臺日投資協議》,對於臺日關係之增進有莫大助益;例如民國101年我對日出口總值達189.9億美元、日本來臺投資619件,雙雙創下歷年新高。

在成長模式調整方面,總統提到,政府於去年9月提出「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並積極推動臺商回臺投資,根據統計,自去年11月至今年6月底,已審核通過58件申請案,預計總投資金額高達新臺幣2,136億元,可提供2,800個工作機會。

總統進一步說明,近5年來臺灣的經濟成長率平均達到2.9%,是亞洲4小龍中的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優於南韓與日本。此外,日前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公布6月份景氣燈號,呈現代表「穩定」的綠燈,係自民國100年8月以來,在歷經23個月後首次出現的綠燈,而6月的「領先指標」維持第11個月的上升走勢,「同時指標」也連續3個月上升,均顯示國內景氣已逐步復甦。

在體制鬆綁方面,總統表示,截至今年6月28日為止,行政部門已完成854項財經法規鬆綁,使我國在世界銀行經商環境評比的排名大幅進步。至發展人才、改革高等教育方面,總統指出,政府已將「人才政策會報」提升至行政院層級,由江宜樺院長親自督導主持,針對當前高教失衡、產學脫節及人才流失等問題,提出具體策略與措施。總統亦指出,國人所關切的失業率問題,已從98年時的5.85%降至去年的4.24%,今年上半年的平均失業率又降至4.14%,顯示失業率呈現穩定下降的趨勢。

談及參與區域經濟整合議題,總統指出,我與紐西蘭於今年7月10日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創下多項紀錄,包括紐西蘭係第一個與我國簽署經濟合作協定的已開發、無邦交及南半球國家,而最重要的是,繼3年前《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簽署後,我國能順利與無邦交關係之紐西蘭簽署經濟合作協定,顯示政府改善兩岸關係,同時擴大國際參與之努力已獲致成果。

總統說明,紐西蘭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的創始成員,也是《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的成員,臺紐簽署經濟合作協定後,除充分展現我國積極融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決心與努力外,也將為我國加入TPP及RCEP創造有利條件。

總統也以美國在去年10月2日宣布我國成為第37個獲得美方免簽證待遇的國家,而且是唯一一個非邦交國為例,說明目前全球已有133個國家與地區給予我國人民入境免簽證或簽證便利的待遇,顯示我國在國際間普受尊敬。

針對近日外界所關切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總統強調,該協議引發民間和政壇諸多辯論,但是這些辯論都不夠理性,而是「造謠和闢謠的對抗」,例如該協議並未開放大陸勞工來臺,也未允許大陸來臺經營計程車事業,因此有關「小黃變成小紅」的說法,純屬誤解。此外,陸資來臺的陸籍幹部多屬投資人、經理人員及少數的技術人員,且開放迄今,總金額僅約7億多美元,300餘件來臺投資案中,人數僅216人,但卻創造了6千7百餘個工作機會,顯見陸資來臺可帶來更多就業機會。

總統進一步說明,對於可能受貿易自由化影響之產業、企業與勞工,政府前已擬定《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針對不同對象採行振興輔導、體質調整及損害救濟等支援策略,以提升其競爭力或輔導轉型。

總統表示,為符合社會期待,並提振國內經濟,立法院在6月25日通過證所稅修正案,取消了102年到103年證交所收盤指數達8,500點以上設算課稅的規定,而在該修正案通過後的1個月期間,股市平均成交值為新臺幣1,039億元,與去年同期平均的新臺幣732億元相比,交易量已有明顯回升。此外,台股在此期間的股價指數漲幅為6.95%,也超過了上海(3.77%)、新加坡(5.9%)與紐約股市(6.2%),呈現相對穩定狀態。

為帶動臺灣經濟成長動能,總統強調,即將啓動的「自由經濟示範區」為第一個驅動成長引擎,政府目前已選定智慧運籌、國際醫療、農業加值及產業合作為發展重點,期盼在五港一空之示範區內進行人流、物流及金流等法規鬆綁,以提高行政效率,並吸引國內外資金進一步讓臺灣經濟自由化,與世界接軌。此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刻正規劃納入金融產業的活動,希望藉此讓臺灣外流的資金及金融人才重回臺灣。

總統指出,擴大公共建設投資為驅動臺灣經濟成長動能的第二個引擎,政府刻正積極規劃透過國有資產活化等方式籌措公共建設財源,不僅有助於改善政府財政,更可以還利於民。另,在公共建設占比回歸合理性方面,102年政府重大公共建設總規模占GDP比例僅約2.54%,未來將重新檢討預算配置,期使公共建設能切實符合經濟發展所需;而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公共建設執行效益與效率,務求公共建設事前規劃完備,有效提升執行效能。

總統進一步說明,驅動臺灣經濟成長動能的第三個引擎則為強化出口擴張。政府除持續推動出口市場與出口商品多元化,以擴大商品輸出外,目前正規劃擴大服務業的出口策略,希望利用臺灣的優勢,強化金融、保險、電腦與資訊等現代服務的輸出,使現代服務的輸出成為臺灣的另一項主力。

最後,總統強調,面對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浪潮,臺灣不能在這一波國際經貿自由化的競賽中缺席,因為「開放帶來興旺,閉鎖必然萎縮」,目前中國大陸的服務業僅占GDP的46%,臺灣的服務業卻已超過GDP的60%,臺灣服務業的競爭力很強,簽署《兩岸服務貿易協議》是一個讓臺灣業者能至中國大陸發展的好機會,期待朝野能共同討論「臺灣要不要走出去」的問題。

包括蕭前副總統及聯合報系董事長王文杉等人均出席是項盛會。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