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接受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訪
中華民國102年04月01日

  馬英九總統3月29日在總統府接受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專訪,針對我國經濟情勢、貿易自由化、核四公投及兩岸關係等議題回應媒體提問。
  專訪答問內容如下:
  問:外界普遍認為臺灣經濟停滯不前,之前雖有快速經濟成長,但現在似乎失去動能,您對此評論有何回應?
  總統:去年這一年,經濟情況確實不理想,大概連續有9個月的時間都是往下走的,但9月時開始出現一些正面訊息,如出口增加,工業生產、尤其製造業呈正成長,其實從8月就有這些跡象。今年之後這些跡象更明顯,外銷接單也逐漸恢復,但整體的復原與4年前相比,4年前是V字型,現在看起來是U字型,雖然較為緩慢,但步伐還是相當穩定,所以我們預期今年的經濟成長率能達到3.59%,相較去年只有1.26%,可以說有不小的差異,但還是要非常努力才行。
  問:您剛才提到的是短期估計,但我們較在意的是結構性問題,您對於今年的經濟成長有何看法?
  總統:我們也瞭解到,臺灣的經濟結構如果不改變,要想有高成長會比較難,所以從去年9月開始行政院推動《經濟動能推升方案》,主要內容就是要促進結構的改革,例如製造業,希望它能增加服務的因素;服務業希望能更國際化與科技化,傳統產業則希望能更凸顯它的特色,但整個內涵最重要的就是要從過去的「效率導向」變成「效率加創新導向」,並建立自己的品牌;這個過程不會很短,但我們看到一些跡象,企業也慢慢瞭解,不能只做代工,自己要開創品牌,但從代工到品牌是一個相當痛苦的過程,因為對競爭對手而言,原來你是他的代工廠商,現在變成他的競爭廠商,他會抽單,不再請你做。不過昨天我去訪視一家生產釣具的公司,他原本是許多大廠的代工,但現在自己開創品牌後,業績就成長得很快,所以我們正在進行這個過程,會有一些陣痛,但我的感覺是企業已慢慢有所瞭解。
  由於過去臺灣貿易自由化的程度不夠,因此臺灣希望快速加入區域經濟整合的條件也不成熟,不過現在大家慢慢瞭解,如果再不改變,將來臺灣經濟的成長會非常慢,既然看得出大家有這樣的準備,因此,我覺得朝這個方向努力,成長的動能會逐漸浮現出來。
  問:您強調鬆綁法規及推動貿易自由化,但外界仍有所擔憂,您的回應為何?
  總統:事實上,大約20年前,我們就計畫要逐步推動貿易自由化,臺灣在1990年申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就是希望跟著世界的腳步走,沒想到2002年加入時,「世界貿易組織」本身的功能反而弱化,原是一個以多邊貿易談判為主的組織,大家反而不重視它,而又回到雙邊貿易談判,去簽訂許多「自由貿易協定」(FTA),這對臺灣來說是最不利的,因為我們有外交孤立的問題,所以在我上任前的10年,我們都無法與主要貿易夥伴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或類似的經濟合作協議。等到我上任後,改善了兩岸關係,中國大陸是臺灣第一大貿易夥伴,我們就選擇他做為談判經濟合作協議的第一個對象,過了這一關,果然後面的門就打開了,包括與新加坡、紐西蘭、日本與美國等。換言之,我們開始克服原來心理上與實際上的障礙,一步步走出去,但確實走得還不夠快,所以我們最近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就是希望加快這個速度。
  問:為何用公投的方式決定核四是否停建?
  總統:從2018到2025年,核一、核二、核三等三個核電廠將陸續除役,如果那時沒有核四的話,我們極可能會出現能源(電力)短缺,而且不容易在短期內彌補。這些問題現在不趕快做準備是會來不及的。可是現在要準備的話,很多人反對增加燃媒發電,風力、太陽能與水力發電又很難再大量增加,運用天然氣的話還必須建新的進口接受站、儲槽及鋪設管線,可能出現青黃不接的情形。因此,這個決定可能會影響臺灣10年、20年,我們必須用公投,讓每一個人都有投票的機會,而且在投票之前,要讓國人知道投下去會付出什麼代價,有了這樣一個決定之後,大家都沒有話說,用英文來說,你需要一個「mandate」(授權),來做一個這麼大的決定,讓臺灣的能源政策做一個非常大的改變。
  實際上,我國法律規定最終要達到「非核家園」的目標,而現在提出的構想是要立即達成?還是逐步達成?公投的目的是讓大家有機會充分瞭解此議題各項層面後,再做出大家都可以接受的決定,而過去並沒有這樣的機會。
  問:為何訴諸公投?而非直接決定後再向民眾解釋?
  總統:這個議題太重要,需要足夠的時間辯論及說明,讓人民至少有相當的瞭解,如此做出來的決定才不會後悔。這和其它法令的修正比較不一樣,因為所涉及的層面實在太廣,兩千三百萬人都會受影響,因此我們才做此決定。然而,做決定之前,我們一定要做好核能安全,讓大家做決定時能夠很放心,因為臺灣有些天然條件會使得民眾擔心,因此我們一定會確保核安,這是最重要的方向。換言之,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最後才逐步邁向「非核家園」,在此過程中,也要發展再生能源,這些我們都願意來做。
  問:您如何看待中國大陸對臺灣網路的攻擊?
  總統:其實關於網路戰爭與駭客入侵,已經有相當長的時間,美國、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事實上也早就參與這類活動,所以這不是一個新的現象,我們當然也會盡量做好防衛,我們的電腦也曾被中國大陸入侵,同樣地,我相信他們也有類似的經驗,所以我們只有逐步地減少可能造成的傷害。
  問:大陸透過反間諜、入侵網路等方式竊取情資,由於臺美有安全合作,因此美國深感憂心,您的回應為何?
  總統:過去臺灣未開放大陸政策之前,駭客入侵的情形的確較少,而開放之後,因為大量的旅客來臺,故這類風險自然增加,所以這幾年我政府開始強化保密等方面的工作,雖偶有發生洩密問題,或發現為中國大陸工作的情況,但都在我方掌握之中。對臺灣而言,駭客入侵的確是某種警訊,因為數量較以往多,所以政府亦非常注意,盡心防範。
  問:您是否會擔心美國因考量北京可能竊取情資而不出售F16予臺灣?
  總統:目前已查獲部分洩密個案,其中有一些若涉及間諜的犯罪,即有可能被起訴或判刑,但截至目前為止,情節還未如此嚴重,且我與美方在此等領域亦有充分的合作。
  問:您的民意支持度不斷下降,在大陸的人氣甚至高於在臺灣的人氣,您怎麼看?
  總統: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推動改革,例如油電價格合理化、年金制度等,此等改革難免會引起部分民眾的反對。但我推動的一些改革,是考慮長期來看的,也許20、30年逐步的推動,的確需要一些時間來讓民眾接受。舉例來說,我剛開始推動年金改革時,民眾反對的聲浪很強,但現在已經慢慢地接受,我們也承認有時候和民眾的溝通做得不夠,這部分是政府必須要加強的。我也瞭解到部分大陸人士也許對臺灣會有興趣。臺灣需要推動改革,不能再耽誤,否則下一代子孫會遭遇到更大的損失,這些目標是不容易達成的。
  問:您對習近平印象為何?
  總統:習近平先生不久前剛成為中國大陸的總書記和國家領導人,到目前為止,他對臺灣的政策,大致上和前任差不多。我們也在過去半年中,對兩岸關係提出一些新的看法,包括擴大陸生來臺、承認更多大陸學歷,以及雙方準備互設辦事機構。同時,對於來臺灣大陸人士的身分,能夠做更大的改善,我們相信這對目前的情況來講是有必要的。兩岸制度化協商目前已經建立得很完整,包括「服務貿易」很快會有結果,再解決「貨品貿易」的問題,讓「兩岸經濟協議」(ECFA)更完整,其實這些對兩岸而言是更重要且更長期的。我們一向的立場就是「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及「先經後政」。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