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主持「黃金十年」系列第三場記者會
中華民國100年10月06日

  馬英九總統下午在總統府主持「黃金十年」系列第三場記者會,說明國家發展的第四個願景「優質文教」及第五個願景「永續環境」。
  總統指出,「文化創意」與「教育革新」乃優質文教的主要內涵,目的在更進一步提升國民素質與國家競爭力;此外,「綠能減碳」、「生態家園」及「災害防救」則為「永續環境」的三大主軸,政府會持續努力,打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
  總統致詞內容為:
  先談「優質文教」,去年執政滿二週年時,我曾提出「六國論」,第一是創新強國,第二是文化興國;其實,創新強國講的不全是科技,也包括文化產業的創新,文化興國則全部集中在文化,這次特別將此理念放在優質文教的第一個部分,目標就是要讓中華民國變成全球中華文化的領航者。我們在臺灣所發展出具有臺灣特色的中華文化,確實有其過人之處,一方面結合傳統文化的精華,一方面加上自由、民主環境所蘊育出的創意,使我們在國際文化領域占有優勢。
有關教育革新方面,大家都關心教育,教改後引發許多討論,這次提出教育革新的目的,是要讓教育更能適性發展,提升國民素質,也提升國家競爭力,因此,「文化創意」與「教育革新」是優質文教的主要內容。
  先談如何透過軟硬體同時努力,提升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發言權。臺灣社會一直在改變,產業也在轉型,不論文化、美學,或者其它傳統經驗也在推陳出新,文建會已運作幾十年應該可以改成「文化部」,明年起將有「文化部」,組織更大,執行力更強,也能整合相關機關業務;此外,國發基金也提供近百億的額度予文化創意產業,文建會很早就利用這個基金進行相關的創投,幫助較缺資金的文化界實現理想,當然不是光靠政府的一百億,而是可以結合民間發達的創投業,希望打造富裕、安全、美感的社會。
  我們的藝文界在過去幾年展現驚人的爆發力,包括電影、電視、音樂。以音樂而言,80%的華人音樂產品在臺灣製造,我們在華語流行音樂及其它產品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加上我們有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文化創意方面比其他國家有更多優勢。
  在硬體方面,我們除了紐約、巴黎、東京的文化中心外,已準備逐步再增加八個文化中心,主要由「文化部」主導,內容集中於文藝方面;另外,有14部會將結合民間單位設立「臺灣書院」,兩者差別在於「臺灣書院」乃跨部會,所包含的不只是藝文,還包括所有的臺灣經驗,科技、經濟、客家或原住民,各領域都可透過臺灣書院呈現。
  此外,正在建設中的六個場館包括高雄衛武營演藝中心、屏東演藝廳、苗北演藝廳、大台中歌劇院、高雄和臺北的流行音樂中心,以及故宮南院將於104年開始營運。另外,故宮本身也有擴大計畫,希望增加展覽空間,讓故宮的容納人數可以和世界著名博物館並駕其驅。故宮的收藏有六、七十萬件,其中展出十萬多件文物,但沒辦法全部展示,分批展示的結果要等很多年才能輪到第二次,希望藉由擴大展館後,讓故宮變成全世界最豐富、高水準的博物館。現在,一年有三百多萬人次,希望未來人數再增加。依照過去經驗,凡是參觀過故宮的人都會留下正面印象,希望在第二任內,把計畫確定,然後全力推動。這不光是增加空間,而要讓它的典藏與展示完全與高科技結合,同時在故宮對面也有一個故宮文物創意的文化園區,幫助故宮將收藏進行更完整的呈現與發揮。
  第二部分是有關教育革新。包括邁向頂尖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等能夠持續外,已經喊了幾十年的十二年國教計畫,總算於今年元旦我正式宣布將於103年上路,但在此之前,我們先把學前教育全國化。去年我們推出5歲入學免學費,已適用偏遠地區及原住民社區,現在再涵蓋到全國,由今年開始所有幼稚園,公立的補助14,000元、私立的補助30,000元。此外,從今年開始高職可以免學費,但有排富條款,亦即家戶所得在114萬元以下者適用。但因高職生的家長經濟上相對於高中生的家長較弱,所以應該有更多人受惠,估計約有49萬人。
  十二年國教到103年,高中及高職都享有免費,75%都是免試,且希望儘可能就近入學,5年後高中職就近入學者可由現在的60%提高到85%,10年後可達90%以上,主要乃希望透過就近入學,減少學生通勤時間,讓學子把精神放在學課業上;剛提到民國103年開始,75%可以免試,10年內將比例提高到85%,保留一些特色學校、特色班級進行考試。各位可以看出,我們不是追求量的增加,而是追求教育更能符合學生需要,換言之,是質的提升,如此可以讓我們的國民有更廣闊的胸襟、更自由的思維。
  第五個願景是「永續環境」,其主軸分為「綠能減碳」、「生態家園」及「災害防救」。針對「綠能減碳」的主要內容,我們會在未來的5年、10年中投入相當大的力量來開發再生能源,主要是綠能,另方面,我們也會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來配合此一趨勢,達到低碳能源、再生能源、低碳家園、節能減碳以及節能省水綠生活。具體來說,就「再生能源」部分,我們希望做到千架海陸風力機,風力機分為岸上的及離岸的,我們將製造一千架的風力機,並且有相當數量會到海上,我們會先從淺海開始,然後逐漸向外海前進,我們規劃在2015年完成國內第一座離岸風場開發設置,2020年開發完成淺海風場,有6百個百萬瓦,相當於120架風力機;同時,在太陽能方面,我們的目標是陽光屋頂百萬座,這並非是找一百萬個屋頂來做,而是我們未來產生的太陽能電力相當於百萬座的陽光屋頂,當然,也可以有相當數量的屋頂做此用途,未來我們將以電能批發躉售費率制度推動,每年設定一個目標,引導各類建築設置太陽光電,5年內、2015年,我們設置420個MW,2020完成1,020個百萬瓦,其規模相當於34萬屋頂設置太陽光電的設施,有一部分用屋頂,有一部分則以其它方式進行。
  未來10年我們還要打造「生態家園」及「無毒家園」,我們要逆轉過去濫用公共資源所造成的破壞,然後拒絕污染進入我們的生活,同時要重罰污染,來轉嫁相關事業外部的成本,對於製造污染獲利的企業,我們要同時加以防止、處罰,要把已經破壞的環境逐漸地挽回。實際上,在過去幾年,從基隆河、淡水河以及臺南高雄交界的二仁溪整治,讓我們得到很大的信心。尤其是我們最近這一年,空氣污染改善可以說是歷來最好的一年,顯示我們在這方面確實做得還不錯。因此,我們將來會很精確地訂出一個環境能夠承載污染的程度,然後據此進行相關政策。
  這3年來,我們在排碳、省電方面做得其實還不錯,從我們上任之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國內排碳量非常高、能源使用效率非常低,但是這3年來我們將整個情勢扭轉,97、98年都是非常低的碳排放,99年因為經濟大幅成長,碳排放還是達到6%,但是能源使用效率要比過去好很多,這點我們感到非常欣慰,也更具信心。我們曾對國際間承諾:2020年排碳回到2005年的水準、2025年的排碳回到2000年的水準,對達到此一目標,我們的信心已逐漸加強。
  最後,有關災害防救方面,2年前的莫拉克颱風、八八水災讓臺灣南部受到重創,也讓我們痛定思痛檢討整個災害防救機制,包括法律與政府組織。經過兩年的試煉之後,相關部會已經發展出一套比過去更為有效,且中央與地方也完全結合,運用最好的通訊及資訊技術,讓災害防救的資訊在最快的時間能夠到達需要資訊的人。
  2年前10月5日芭瑪颱風來襲時,我們開始採取預防性的撤離,南部一下撤了7,800多人,結果沒有任何的災害發生,如果不撤的話,有可能發生災害。北部的宜蘭當時撤得稍晚,幸好撤離了,所以有淹水、土石流,但是沒有發生更大的災害。因此,一步一步走,多一次經驗,就多一次心得與啟發,現在許多地方政府在這方面也做得相當純熟,災害來臨前就開始進行預防性的撤離,我覺得這點非常不容易,這也是我呼籲多年的,「防災重於救災,離災優於防災」,真的是非常正確的道理。
  此外,國軍也將災害防救列入中心任務,嚴格執行「超前部署、預置兵力、隨時防救」,我相信這一套基本理念,各機關都比較熟悉了,所以,我們發現,開始實施之後,相關災難確實有減少,但是我們還是不敢掉以輕心。我們要知道「人不太能跟天鬥」,所以,我們能夠避免的,以「避災、離災」為宜,這點大家都有了很深的體會。後續這些年,防災的項目當然不能只針對颱風,還有地震以及可能的海嘯,針對各種複合性災害,包括核子事故,我們都要做好準備,因此,將來我們每一年都會有一個最起碼的演習量,讓地方政府能夠熟悉。我個人始終相信「熟能生巧」,然後「勤能補拙」,只要經常做、經常習慣,變成你的本能,其實很多災害是可以避免的。我們一方面覺得這兩年來我們學到很多,二方面我非常感謝中央相關部會和若干地方政府的配合。
  包括蕭萬長副總統、行政院長院吳敦義、總統府秘書長伍錦霖、行政院副院長陳冲、秘書長林中森、政務委員李鴻源、總統府副秘書長高朗、經濟部部長施顏祥、教育部部長吳清基、文建會主任委員盛治仁、環保署署長沈世宏、原能會主任委員蔡春鴻、新聞局局長楊永明、內政部次長曾中明、經建會副主任委員胡仲英及農委會副主任委員胡興華等人均出席記者會。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