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民主高分貝,領航與世界同行

「民主就是人民作主」,除了要保障人民無恐懼、平等的參政自由之外,更需要能自主行動的公民社會來相輔相成。今日我們習以為常的政黨政治與公民倡議、社會運動,都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是經過很多挫折與努力、犧牲與開創才獲得的成果。特別是戰後,自1949年起臺灣社會經歷長達38年的戒嚴,公民的權利受到嚴重束縛。經過長期民主運動,並持續提出政治改革訴求、以及受到蓬勃發展的公民運動催化,終於在1987年解嚴,逐步解除黨禁、報禁、修改刑法100條,推動國會全面改選、也才有1996年的第一次總統直選。

政治體制自由化、民主化改革的成果,都無法忽視人民的力量。歷經威權統治的長期限制,1980年代起,臺灣的公民社會力量集結,針對各種社會議題提出改革訴求,又被稱為「臺灣社運的黃金十年」。各類公民運動交織影響,開始為民主、新聞自由、環境、農業、性別平等、族群權利、消費者權益、勞工權利等議題發聲,涵蓋各種不同議題,催生了臺灣政治自由化的契機,步步實現臺灣民主化。

 

  • 民主高分貝,領航與世界同行(語音導覽承商拍攝提供)
  • 民主高分貝,領航與世界同行(語音導覽承商拍攝提供)

回到列表頁

回頂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