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後,多位仕紳發起修復總督府的募款,並在1948年完工後更名為「介壽館」,同年成為第一屆臺灣省博覽會展場。1949年,隨國民政府遷臺,原稱「介壽館」的總統府,遂而正式成為政治中心。2006年,為了落實轉型正義,陳水扁總統將「介壽館」門匾更換為「總統府」。
外觀明顯的改變,則是因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臺北遭遇大空襲,造成總統府建築正面左側嚴重毀損,大火連燒數天,建物八成範圍皆受影響,將原本車廳半圓弧山牆穹頂,改建成今日見到的平頂。另由於石板瓦屋頂的修復造價太高,便改以鐵皮修繕,但生鏽發黑也讓大眾聯想當時國家的艱難處境,最終改為銅製屋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