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府新聞

107年01月27日
視察雲林溪掀蓋計劃 總統允諾做雲林的後盾,一起解決問題 建設雲林
總統視察「雲林溪掀蓋計劃」

蔡英文總統今(27)日午間前往雲林視察「雲林溪掀蓋計劃」,強調「一個政策的成敗,不是只靠中央規劃,更要看地方政府的執行力。」中央會做雲林的後盾,一起解決問題、建設雲林,讓這個農業綠能雙首都,成為臺灣的綠色黃金。

總統抵達後先勘查雲林溪,隨後聽取雲林縣政府水利處處長許宏博簡報雲林溪河川治理、水環境改善工程及綠能景觀計畫與願景。

總統致詞時表示,雲林溪是貫穿斗六市區的重要河流,但其實很多斗六的年輕人沒聽過這一條溪流,就算聽過,也不見得看過。因為從25年前開始,雲林溪上面就被加蓋了。她接著指出,臺灣很多地方都有類似的狀況。明明我們離河流很近,卻對它很陌生。這樣的狀況,應該要改變。

總統提及,透過雲林縣長李進勇的魄力與決心,以及立法委員劉建國、蘇治芬全力協助之下,雲林溪工程已經開始了,且正在施工中。未來,李縣長在地方打拚,中央會全力支持。特別是後續污水截流等河川淨化工作,中央也會透過前瞻基礎計畫的經費,來給予補助,希望未來雲林溪整治工程能盡快完成,還給斗六鄉親一條乾淨、美麗的雲林溪,讓雲林溪不僅是雲林的新景點,也是臺灣的新亮點。

針對雲林地區的農業發展,總統表示,現在雲林農業產值已經連續三年超過七百億元,每年都正成長。不只農業產值在提升,農產品質也在提升。她特別提到,去年我們有第一批香蕉打入中東杜拜的市場。這些香蕉就是來自雲林的「黃金蕉」,真的很不簡單。此外,雲林規劃的綠能建設,已經吸引到四千億元的外商投資,可說是一項深具指標性的綠能計畫,未來雖有許多困難要去面對,但中央會與地方一起努力來引領臺灣的綠能發展。

談及雲林的長照政策,總統指出,雲林也在每一個鄉鎮都設置了長青食堂,長照據點拓展的進度,更是全國數一數二。她強調,「一個政策的成敗,不是只靠中央規劃,更要看地方政府的執行力。」

總統舉例說明,離雲林溪不到三百公尺的地方,有一棟臺灣僅存的921危樓。因為產權等問題,歷經協調了很多年,最近終於在李縣長與縣府團隊的努力下,就快要展開拆除作業。123戶居民,十八年來心中的大石頭,終於可以放下來了。

總統說,由雲林縣前縣長蘇治芬接棒給李縣長,這樣一棒接一棒的改革下來,無論是治水、農業創新、能源轉型、或是長期照顧等國家的重大政策,雲林都用最好的執行力,做出了口碑,做出了特色。

最後總統表示,雲林真的不一樣了。今天我們所見證的雲林溪改造,只是其中一個改變的起點。她請大家放心,中央會做雲林的後盾,一起來解決問題、建設雲林,讓這個農業綠能雙首都,成為臺灣的綠色黃金。

包括雲林縣縣長李進勇、經濟部水利署署長賴建信及內政部營建署代理署長王榮進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相關新聞
詳細內容
114年09月16日
總統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 盛讚為世界重要工程建設與藝術品 肯定展現臺灣韌性及打拚精神
賴清德總統今(16)日上午出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時指出,淡江大橋不僅是國家重大交通建設,也是工程藝術品和國際地標,更展現臺灣的韌性及打拚精神。並肯定工程規劃、建造期間,行政團隊一棒接一棒及中央與地方的團結努力,另針對財劃法的問題,期盼朝野的討論,能同時保留中央照顧地方的能力、及兼顧地方的均衡發展,讓臺灣長治久安。 總統致詞時表示,非常高興參加國家重大建設「淡江大橋合龍典禮」,要代表國家祝福今日典禮平安順利、大吉大利,並在明年通車之後,四通八達、財源廣進。同時也感謝負責興建的工信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勇敢承擔完成此項艱難任務。 總統指出,淡江大橋肩負重要交通功能,明年通車之後,預估可分擔關渡大橋30%交通流量也可舒緩台二線竹圍路段17%交通負載量;且淡江大橋主要連接淡水與八里,未來從淡水到林口或雙北市中心的交通會更加便利;另外,淡江大橋將連接西濱快速道路,民眾前往桃園機場也很方便,顯示對在地的交通功能和連結國際的重要性。 總統說,淡江大橋不僅是交通建設,也是工程藝術品,由已故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被譽為「曲線女王」的札哈.哈蒂(Dame Zaha Hadid)所設計,靈感來源是臺灣雲門舞集舞者跳躍的舞姿。無論是旭日東昇或夕陽西下,都能看到淡江大橋在淡水河上翩翩起舞,是非常美麗動人的藝術品。同時提到,淡江大橋也是世界級的重要建設,為世界最長跨距的「單塔不對稱斜張橋」,也獲《CNN》評選為2025年全球11大重要建築之一,是臺灣的光榮。 總統指出,淡江大橋更展現臺灣的韌性及打拚的精神。這座大橋的單塔不對稱斜張鋼索來自奧地利,在工程興建過程中,由於地緣政治變化,必須繞道非洲好望角才能運到臺灣。此外,橋塔為3D曲面設計,因施工不易而歷經7次流標。後來橋塔模板以來自德國的原料,由日本技師處理,此技師師父曾負責臺灣首座斜張橋—高屏溪斜張橋,曾是亞洲最長的斜張橋,現在將被淡江大橋取代。 總統感謝行政院蘇貞昌前院長、陳建仁前院長及卓榮泰院長召集跨部會協調,提出完整解決方案;交通部則從王國材前部長、林佳龍前部長到陳世凱部長,顯示行政團隊一棒接一棒;也感謝在地立法委員關心進度及新北市政府團隊的大力支持,與行政院團隊共同合作。 總統提到,台北101是臺灣的國際地標,臺灣高鐵的乾淨、舒適和便利也讓許多國外賓客印象深刻。未來淡江大橋勢必成為臺灣在國際上的地標,期盼大家在欣賞淡江大橋時能感受到臺灣的國家願景。並提到,自己在新北出生,在擔任行政院長任內核定淡江大橋計畫,也期待明年前來參加完工通車典禮。 總統強調,中央施政不分縣市或黨派,依照地方發展和國家建設需求給予必要支持。近年來中央支持新北市政府在淡水的三項重大建設,包括淡江大橋、淡北道路與淡海輕軌,總經費將近300億元。淡江大橋完工後,中央也會秉持一貫理念,繼續支持地方建設。 總統表示,過去中央經費較多,能多做一些事,《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法後,中央不一定有充分的能力支持地方政府,未來地方財政較好,就要扛起更多責任。目前既已發現財劃法的問題,期盼朝野對於財政分配能同時保留中央照顧地方的能力、及兼顧地方的均衡發展,讓臺灣得以長治久安。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合龍啟動儀式,見證鋼梁節塊吊升,淡江大橋全橋閉合。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行政院政務委員兼公共工程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金德、交通部長陳世凱、勞動部長洪申翰、新北市長侯友宜、立法委員林淑芬、洪孟楷、鍾佳濱、蘇巧慧、全國工業總會理事長潘俊榮、榮譽理事長許勝雄、王文淵、苗豐強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3年05月08日
曾文南化聯通管提前完工 總統:持續提升臺灣水資源韌性 打造更穩定、安全的用水環境
蔡英文總統今(8)日下午前往臺南視察「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時表示,「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即將邁向試通水目標,隨著「曾文南化聯通管」提前完工,搭配原有的「南化高屏聯通管」,將讓臺南、高雄兩地水資源應用更具彈性;這項工程也是經濟部「珍珠串計畫」的重要一環,串接起臺灣西部的水庫,讓各區域水資源更有效地調度,維持供水穩定。未來政府也會以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策略,持續提升臺灣水資源韌性,打造更穩定、安全的用水環境。 總統致詞時表示,上週二「曾文南化聯通管工程計畫」已經接通管線,今天充水後就要邁向試通水的目標。這項工程是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的重大成果,也是經濟部「珍珠串計畫」的重要一環。藉由「珍珠串計畫」,串接起臺灣西部的水庫,讓各區域的水資源能更有效地調度,並維持供水的穩定。 總統指出,隨著「曾文南化聯通管」的提前完工,搭配原有的「南化高屏聯通管」,串接起曾文、南化、烏山頭水庫和高屏攔河堰,也讓曾文和南化水庫具有「雙向備援」的調度能力。 總統說,現在水庫容量大的曾文水庫,不僅能以每日80萬噸的備援能力,支援庫容較小的南化水庫;在雨季時,南化水庫的溢流也能反送到烏山頭水庫存放,藉此穩定南部灌溉、民生及工業用水,也讓臺南、高雄兩地水資源的應用更具彈性。 總統提到,回顧2021年,因為「桃竹備援管線」的提前完工,讓竹科用水不受百年大旱的影響,被稱為「一條水管救世界」,相信未來「曾文南化聯通管」也將發揮重要的功能。 總統說,剛才經濟部王美花部長致詞時提到,南部除了農業需要灌溉用水以外,也越來越多先進科技產業都考慮至南部設立據點。水的供應無虞是下一個階段國家建設非常重要的元素, 因此,政府自2016年以來,有系統地投入國家預算改善基礎建設,讓產業所需要的基礎建設能到位,持續強化國家的競爭力。國際間做國家競爭力排名的時候,我們也一直往上提升。 總統指出,我們期盼透過完善各項水利設施,為國家整體發展打下穩固的基礎,並且繼續提升臺灣的國際競爭力。除了管線工程,近年來政府也大力推動科技造水,像是永康、安平及仁德再生水廠,未來完工後將可以滿足南科的用水需求。另外,去年所核定的臺南海水淡化廠,後續將為南部地區帶來每日10萬噸的供水,持續為在地產業及民眾,打造更穩定、更安全的用水環境。 總統也感謝經濟部、水利署及台水公司全體工作夥伴的付出,讓一項又一項的重大水利設施,能夠如期如質完成,甚至提前完成。未來,政府也會以開源、節流、調度、備援等策略,持續提升臺灣的水資源韌性,一起讓水源更多元、調度更靈活。 隨後,總統至觀景台視察通水情形,並聽取水利署長賴建信說明工程概況。 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臺南市長黃偉哲、高雄市副市長林欽榮、嘉義縣副縣長劉培東、立法委員郭國文、賴惠員、陳亭妃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12月18日
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開工 總統:政府會更積極強化區域調水能力 讓臺灣水資源供應更具韌性
蔡英文總統今(18)日上午出席「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工程開工典禮」時表示,2021年提前完工的「桃園新竹備援管線」被稱為「一條水管救世界」,成功經驗顯示每項國家建設都需要有遠見和執行力,這也是政府推動前瞻計畫的原因。今天「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開工,將成為桃園到新竹第二條備援管線,未來新竹還有「新竹再生水廠」、「新竹海淡廠」等建設,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讓工程能夠如期如質完工。政府也會更積極強化區域調水能力,解決人民、產業用水問題,讓臺灣水資源供應更具韌性。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水利署賴建信署長簡報;隨後致詞時表示,今天我們一起見證「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開工,這也是經濟部「珍珠串計畫」的重要工程。「珍珠串計畫」目標是要串接臺灣西部水庫,有效調度區域內水資源,達到穩定區域供水。 總統指出,未來「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完工後,將串聯石門水庫以及寶山、寶二水庫,成為桃園到新竹第二條備援管線,讓每日供水量可以達到30萬噸,提升水資源調度以及備援能力,更增加產業投資信心。除此之外,水利署將同時增設連接關西淨水場的備援管線以及自來水送水管線;台水公司也規劃擴建關西淨水場,並且推動新埔配水中心改善工程,讓民眾用水更安全、更穩定。 總統說,她要藉這個場合,感謝水利署及台水公司夥伴,這幾年來努力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持續完成各項重大水利設施,不僅讓臺灣能夠因應氣候變遷挑戰,也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像是已經完工的石門水庫阿姆坪防淤隧道、「板二計畫」以及板新清水池,讓翡翠水庫得以支援新北用水,對於北部供水穩定都有極大貢獻。 總統提到,我們在2021年提前完工的「桃園新竹備援管線」,更是被稱為「一條水管救世界」。當年因為百年大旱,新竹寶二水庫蓄水率最低不到3%,若不是因為有桃竹備援管線及時連接石門水庫,調度支援新竹地區供水,發揮救援功能,當時新竹水庫幾乎已經空了。 總統指出,桃竹備援管線的成功經驗顯示,每項國家建設都需要有遠見和執行力,這也是我們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原因。今天「石門水庫至新竹聯通管」開工,代表為臺灣產業發展打基礎。未來新竹還有「新竹再生水廠」、「新竹海淡廠」等建設,需要中央和地方共同努力,讓工程能夠如期如質完工。政府也會更積極強化區域調水能力,解決人民、產業用水問題,讓臺灣水資源供應更具韌性。 隨後,總統也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祝禱及開工動土儀式。 包括經濟部長王美花、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國發會副主委游建華、新竹縣長楊文科、立法委員林思銘、鄭正鈐及台水公司董事長李嘉榮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11月29日
板新清水池啟用邁向新里程碑 總統盼持續滿足產業基礎建設需求 讓產業更有競爭力 國家越來越好
蔡英文總統今(29)日上午出席台水公司「板新24,000立方公尺清水池新建工程啟用典禮」,肯定工作團隊及參與夥伴們的努力,讓工程提早完成。並表示,2019年政府完成「雙北共飲翡翠水」的最後一哩路,今天板新清水池的啟用更邁向新里程碑,讓北部供水更順暢。期許未來持續滿足產業基礎建設需求,讓產業更有競爭力、國家越來越好。 總統抵達後,首先聽取台灣自來水公司李嘉榮董事長簡報說明工程概況及觀看施工影片。隨後致詞時表示,2010年她競選新北市長時,曾提出「雙北共飲翡翠水」政見,雖然當時沒有當選,但在擔任總統後實現此政見。因此,今天懷著感激的心情,她要特別感謝歷屆行政院長及行政團隊的投入,也感謝台水同仁讓工程提早完成。 總統提到,政府重要的計畫如果沒有在地立法委員穿針引線及督促,就無法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多進度,她也要感謝吳琪銘及蘇巧慧委員,這是很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希望未來可以延續過去所做的努力,為臺灣做更多事。 總統指出,2019年政府完成「雙北共飲翡翠水」的最後一哩路,今天「板新24,000立方公尺清水池」的啟用,更邁向新的里程碑。稍早陳建仁院長提到,「雙北共飲翡翠水」工程讓北部從基隆到新竹供水順暢,也確保即使遇到百年大旱都能持續供水。 總統進一步指出,在2016年執政初期,即開始規劃臺灣基礎建設,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當年在立法院提出時,盡力向社會和立法院說明臺灣基礎建設在國際評等上相對不足,影響國際競爭力,因此希望透過新的財政挹注,讓我們的基礎建設可以追上國際社會。 總統提到,這幾年來,因為有「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預算加上一般預算的投入,讓臺灣基礎建設進步非常多。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世界競爭力評比中,臺灣基礎設施項目從第19名進步到第12名,整體競爭力則排名第6名,這是團隊集體努力的成果,順利完成國家許多建設,滿足產業的基礎建設需求,讓產業更有競爭力。 總統說,因為大家的共同努力讓工程順利完成,她要將榮耀歸於貢獻此計畫的每一個人,並肯定所有工作團隊及參與夥伴們的努力。行政團隊時常接到立法委員的督促與建議,但這些都是為了讓國家更進步,也是政府與人民間最好的連結。她期盼未來大家持續努力,讓國家越來越好。 隨後,總統與現場貴賓一同進行啟動儀式。包括總統府國策顧問秦嘉鴻、秘書長林佳龍、副秘書長張惇涵、行政院長陳建仁、副院長鄭文燦、秘書長李孟諺、發言人林子倫、經濟部長王美花、水利署署長賴建信、立法委員吳琪銘、蘇巧慧等亦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2年08月05日
參拜接雲寺及慈惠宮 總統:政府投資台灣未來、照顧人民 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盼帶動每個區域都能均衡發展
蔡英文總統今(5)日上午先後前往板橋「接雲寺」及「慈惠宮」參香時表示,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的目標,就是希望讓國家建設能更多、更快、更貼近地方民眾的需求。她強調,國家建設做得更好,就有更好的經濟發展基礎來照顧人民。她也祈願神明保祐臺灣越來越好。 總統抵達「接雲寺」後,首先參香並致贈「海天慈雲」匾額。隨後致詞表示,今天正好是觀音菩薩成道紀念日,她除了來獻上祝福,也要請觀音保佑臺灣平安、國人平安。 總統指出,這幾年,政府推動前瞻基礎建設,每年預算都持續增加。她剛上任時,我國整體公共建設預算約為3,000多億,今年2023年,已增加至5,800億,其中有1,000億就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目標就是希望讓國家建設能夠更多、更快、更貼近地方民眾的需求,讓城鄉建設可以做得更好,帶動臺灣每一個區域都能均衡發展。 總統舉例,新北市最缺的就是停車場,在地方立委的爭取下,政府將停車場及停車設備納進前瞻基礎建設。目前,板橋已爭取超過新臺幣12億的經費,蓋了7座停車場。除此之外,新北市的軌道建設也進入加速期,希望透過前瞻經費,讓民眾生活所需要的設施可以快速到位,獲得更好的照顧。 總統指出,2016年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公布的世界競爭力評比,將臺灣基礎建設評為第19名,今年,臺灣已進步到12名。這表示,國家建設做得更好,我們的經濟發展就能有更好的基礎。過去6年,臺灣年均經濟成長率達到3.4%,高於全世界的平均值。 總統說,政府投入很多錢投資基礎建設,但沒有債留子孫。前任及前前任的總統,執政8年所留下來的債務大約增加1兆4千至1兆7千億;在她執政的這幾年,只增加4,000多億而已,其中包括疫情期間的特別預算8,000億,以及疫後照顧大家的4,000億,加起來總計1兆2,000億。即便增加這麼多的預算,我國財政績效在國際評等裡,一直站在前面幾名,今年依據IMD世界競爭力「財政情勢」的排比,臺灣是全世界的第6名。 總統也提到,長照服務她剛當總統時是一年50億,後來加到6百億,明年預算8百多億,做政府就是要懂得投資未來、要懂得照顧人民。 總統強調,現在的政府是個負責任的政府,我們知道要投資,讓經濟成長,經濟成長以後,國家會有更多的錢,照顧大家。過去的7年多,我們每一天都在投資臺灣的未來、照顧人民,也希望觀音菩薩持續保佑臺灣,讓臺灣越來越好。 接著,總統前往「慈惠宮」參拜,並致贈「霖雨厚澤」匾額。隨後在總統府副秘書長張惇涵、立法委員羅致政、張宏陸陪同下,與廟方會晤交流,聽取地方意見。 包括接雲寺主任委員江清秀、慈惠宮主任委員賴春穆等亦分別出席是項活動。
詳細內容
114年11月26日
總統主持「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記者會 強調以實力守護台海和平 以決心掌握國家命運
賴清德總統今(26)日上午召開「守護民主台灣國安行動方案」國安高層會議,並於會後主持記者會,針對中國對臺灣與印太區域日益加劇的威脅,提出《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及《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兩大行動方案。 總統表示,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將展開行動,向世界展現堅定守護國家、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並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及民主防衛機制,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總統強調,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守護民主臺灣是政府、朝野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期盼全體國人團結一致,共同守護國家與臺灣人民的自由。 總統致詞內容為: 今天稍早,我召集了國安高層會議,就當前國家安全情勢聽取國安團隊簡報。 北京當局近來全面推進企圖把「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的相關行動,已經對我國國家安全以及臺灣的自由民主帶來嚴重威脅。經過充分討論,我們研擬了兩項「守護民主台灣國家安全行動方案」作為具體的因應策略,以下由我來向國人報告。 一如國際所關注,中國對臺灣、對印太區域的威脅正在加劇。近期以來,在日本、在菲律賓、在臺海周邊各類型的軍事侵擾、海上灰色地帶、假訊息認知操作等複合威脅不斷,讓我國在內的區域各方深感不安與困擾。 不僅如此,北京當局也以2027年完成「武統臺灣」的準備為目標,加速侵略臺灣的軍事整備,持續升高在臺灣周邊的演習及灰帶侵擾,企圖「以武逼統」、「以武逼降」,併吞臺灣。 武力之外,中國正升高法律戰、心理戰、輿論戰,企圖在世界上消滅臺灣主權,更藉「反獨促統」及「跨境鎮壓」(Transnational repression),企圖蠶食鯨吞中華民國政府的管轄權,形塑對臺灣實質「治理」的假象。 在臺灣內部,中國正加大統戰滲透與分化,混淆國人的國家認同,削弱我們的團結,以強加實踐他們主張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愛國者』治臺」目標。 這些作為,目的都是要把自由繁榮、在世界舞台發光發熱的「民主臺灣」,關進威權專制的「中國臺灣」裡,達成併吞臺灣,稱霸、宰制印太區域的野心。 因應前所未有的嚴峻情勢,國安團隊已經規劃兩大行動方案,全面應對迫切的國安威脅,全力守護「民主臺灣」。 第一項行動方案是《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全面建構民主防禦機制》。 我要重申,「民主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國人及國際友人稱呼我們國家為中華民國、臺灣或中華民國臺灣;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臺灣主權不容侵犯併吞,中華民國臺灣的前途由2,300萬臺灣人民決定;這就是我們要捍衛的現狀。 因此,我們堅決反對中國扭曲聯大2758號決議、利用二戰歷史文件竄改史實,妄稱臺灣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我們更高度警惕,中國在加快「武統臺灣」軍事整備的同時,更在國際、兩岸及各領域,加大推進假和平為名的「強制性統一」,企圖把臺灣變成中國管轄的一部分。 國家安全沒有妥協的空間,國家主權和自由民主的核心價值,是我們立國的根本,無關意識形態之爭,更不是「統獨之爭」,而是我們要捍衛「民主臺灣」、拒絕臣服為「中國臺灣」之爭,這就是臺灣人民的共同立場。 為了捍衛主權,打造堅強民主防禦機制,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國安團隊將偕同相關部門成立常態性專案小組,以「『民主臺灣』vs.『中國臺灣』」為主軸,研擬行動計畫,透過國際及國內的戰略溝通、歷史敘事、反制法律戰等多元手段,結合全社會及友盟國家,向全世界展現我們守護「民主臺灣」、堅定維護現狀的決心和意志,全面反擊北京企圖消滅中華民國主權、沒收臺灣人自由等破壞現狀的霸權作為。 第二,事實和真相是民主國家凝聚社會信任,強化國家認同的基礎。行政院將評估在各項重大施政及選舉期間,中國的介入干擾與可能衝擊,藉由事實揭露及正確資訊的充分流通,加強各界對北京干預我國內部事務、推進「強制性統一」的認識與警覺,強化我們的國家認同,團結內部一致對外。 第三,今年三月發布實施的因應中國統戰滲透及國安威脅的十七項策略,已經有初步成效,政府將持續落實執行,並加速推動國安十法立法及相關行政措施,強化國家安全的維護。 第四,對於中國對臺灣人民的跨境鎮壓,行政院將偕同國安會採取具體措施、有效的反制作為,包括:建立受害者通報連繫及保護機制;加強與友盟國家與國際組織的戰略溝通,強化跨國合作保護潛在受害者;健全法制,對協助中國進行跨境鎮壓,傷害國家和國人的在地協力者,一定給予嚴懲。 第五,歷來所有民調都顯示,國人壓倒性反對中國設定統一的「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我們應該透過政府政策宣示、立法院決議、政黨及民間團體之集體作為,共同確立「一國兩制臺灣方案」是臺灣社會不可碰觸之紅線,並在此基礎上,對國內政黨、法人團體、民間社團等與中國進行交流及政治對話,建立制度性規範,以民主治理及透明化原則,杜絕中國利用臺灣內部矛盾,推進「強制性統一」。 接下來,我要向國人說明第二個行動方案:推動《強化國防戰力,全方位打造國防關聯產業》。和平必須靠實力,「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安全、投資和平」。面對中國對區域、對我國不斷升高的軍事威脅及霸權野心,日本、南韓、菲律賓,甚至是澳洲等印太區域民主國家,正逐漸形成「島鏈防衛、責任分擔」的共識,進行更多的國防投資,強化對中國威脅的因應。 臺灣作為防衛第一島鏈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環節,更不能夠變成區域安全的間隙。我們必須展現決心,承擔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以「自主防衛」及「聯合嚇阻」加速強化國防戰力,應對威脅;我們將以「拒止」、「韌性」、「智慧化」三大策略,達成以下三個階段性目標: 第一個目標是,2027年之前達成國軍聯戰部隊的高戰備能力,有效嚇阻中國威脅;第二個目標是,2033年進一步建成高度強韌、全面嚇阻的防衛戰力;最終的目標是:建構可以永久捍衛「民主臺灣」的國防戰力。 我們的具體行動是: 第一,因應全球國防發展趨勢,有序增加國防支出;按照北約標準,明年度國防預算,將超過GDP 3%;並且在2030年前達到GDP 5%,展現我們守護國家的決心。 第二,為了籌建因應未來戰爭型態的關鍵戰力,國防部已經完成《強化防衛韌性及不對稱戰力計畫採購特別條例》及預算的規劃,預計在未來八年(2026-2033年),投入1兆2,500億元的經費,來建構包括:打造「臺灣之盾」,建構分層防禦、高度感知、有效攔截的先進防空系統;引進高科技及人工智慧,建構高效決策、精準打擊之強韌防衛作戰體系;以及提升國防自主,壯大國防產業,邁向經濟與安全雙贏等,具備三大特色的先進防衛作戰體系。 第三,行政院將會完備條例審查並函送立法院,並請財政部、主計總處妥適規劃財源,做好財務管理,避免排擠其他預算。 第四,考量新科技的成功導入及快速迭代特性,國防部將全面優化、健全裝備採購的相關機制,加速各項裝備獲得及建軍期程,落實防弊、避免延宕。 第五,引進先進裝備、配合不對稱戰力及防衛韌性持續建構的同時,國防部將全力就兵力結構優化、新式訓練、戰術、後勤支援等革新配套,全面而即時到位。 增加國防支出,不僅是提升戰力及國家安全,更是壯大國防產業發展,增加國民所得的重要途徑。這次的特別預算除了對外採購,更有相當部分是投資國內工程、商購及委製項目,將可以創造可觀的產值以及工作機會。 以臺灣在高科技及製造上面的雄厚實力,包括半導體、ICT、AI三位一體的產業生態系,以及精密機械及相關基礎產業,將可以在全球先進國防及軍工產業上扮演重要角色,更可以帶動國內產業及經濟的轉型升級,也讓更多的工程師、科技人才共同參與國防安全的強化,達成國強民富的目標。 第六,政府將儘速訂定國防及軍工產業發展的行動方案,並在此基礎上,研擬全面提升臺灣產業及經濟的推動計畫。 第七,為了助益與友盟國家合作,打造非紅供應鏈,我們將強化高科技的保護管制,全面落實對高科技的保護與運用。 第八,國安會將會同國防部及相關部會,以「投資國防,及投資和平,投資臺灣經濟未來」的理念,強化社會溝通,凝聚共識,爭取國人的支持與認同。 各位國人同胞,在中國所有併吞臺灣的劇本當中,最具威脅的不是武力,而是「放棄」。有一些人在中國的統戰攻勢下,甚至把堅持民主、擁有自由都視為對中國的挑釁,錯以為只要臺灣人願意「割捨一些自由」、「犧牲一些主權」,屈辱地接受「民主臺灣」變成「中國臺灣」就可以換取「和平」。 然而,歷史證明,向侵略者妥協,最後只會換得無止境的戰禍和奴役!1938年的歐洲,曾經相信只要捷克割讓一些土地給法西斯,就可以換來「一世代的和平」,結果迎來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全面爆發,無數的苦難和悲劇跟著而來。1951年,西藏人民一度以為和北京簽署了「十七條協議」,就可以守住西藏的文化和生活方式,但結果是西藏人民的雪國,變成了共產黨腳下的紅色高原。 民主不是挑釁,臺灣的存在更不是侵略者破壞現狀的藉口! 作為民主國家,或許朝野藍綠各有不同立場,但我們深深期待,在守護中華民國臺灣的民主自由,確保國家主權,反對破壞區域和平穩定現狀的前提下:守護「民主臺灣」,不讓臺灣被武力或其他強制性方式所併吞、淪為「中國臺灣」,必須是政府、朝野以及全體臺灣人共同的責任,我們只能團結,也必須團結一致,才能守護我們的國家,守護作為臺灣人民的自由。 現在,國安團隊及行政部門也將展開行動,為臺灣打造足以保衛自己的國防戰力、經濟實力,以及民主防衛機制,為鞏固臺灣安全及國家主權,樹立無可動搖的基礎。 為了臺灣,為了中華民國,我們一起動起來!謝謝大家。 天佑臺灣!臺灣加油! 包括副總統蕭美琴、行政院長卓榮泰、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吳釗燮、國防部長顧立雄、經濟部長龔明鑫等亦出席是項記者會。
返回頁面頂端
網站設計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