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視察工研院
中華民國94年03月31日

  陳總統水扁先生今天上午由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董事長林信義、經濟部部長何美玥陪同視察工研院,並應邀致詞。總統首先聽取工研院院長李鍾煕的簡報,隨後實地參觀「工研院南部分院」模型及「創新科技應用展示」。
  總統致詞內容為:
  非常高興能夠再次來到「工研院」,誠如林董事長所說的,今天是阿扁就任總統後,第五次來到「工研院」,也是林董事長就任後的第一次,每次來都看到新的進步與發展,「工研院」不但帶動台灣產業的創新,對自己本身的創新也絕對不落人後。三十多年來,「工研院」為我國的半導體、資訊光電、材料科學、生物醫藥及能源科技等產業,不斷提供技術的支援,並積極將研究成果轉換成商業產品。依據國內管理學者的研究,「工研院」每投資1塊錢,就能產生11塊錢的營收與4塊錢的淨利,這樣的績效不但令人敬佩,更應該要好好珍惜與重視。
  雖然今年科技研發的預算在立法院受到刪減,但「工研院」仍堅守崗位,積極規劃因應之道並採取各項相關應變措施,以減少對產業未來發展的衝擊。在此,阿扁要特別感謝大家,行政部門也將盡一切的努力,積極協助大家渡過難關。
  我國外銷商品的結構,高科技產品所占的比例,從1985年的18.8%不斷持續成長,至2003年時已大幅提升為46%。而技術輸出與輸入的比率,也從1997年的0.05增加為2002年的0.25,五年內成長了五倍。雖然這樣的成績已是難能可貴,但未來仍然還有很大可以進步的空間。
  0.25技術輸出與輸入比率,表示台灣每出口1塊錢的技術,同時進口了4塊錢的技術,顯示台灣還處在技術逆差的狀態。面對知識經濟的激烈競爭,台灣有關技術的進出口,也必須要像過去商品的進出口一樣,要從逆差轉為順差,這樣才能確保台灣在二十一世紀新的國際賽局中,繼續保持競爭的優勢。
  為了要開創台灣經濟的新價值,十天前的「總統經濟顧問小組會議」,特別請「工研院」的前院長,同時也是「總統經濟顧問小組」的成員史欽泰顧問,在會議中做專題報告,並經與會的顧問們廣泛的交換意見,一致認為政府有必要以「創造新價值」,做為引導台灣產業升級的新方向,具體的建議對於企業研發的補助,以及租稅的優惠,應以創新研發與應用為主,對已經成熟的產品,不論是技術的升級或市場的開發則應由民間企業來主導。
  此外,也建議加速推動法規的鬆綁,以強化大學、研究機構與產業界三者之間合作的機制,並有系統的將台灣產業發展的經驗予以商品化,轉化成智慧財產或技術產品對外輸出,以改善台灣技術貿易逆差的狀況。
  剛才聽了林董事長與李院長的報告,非常高興看到「工研院」已經朝著以上所建議的方面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更多的創新科技,不斷為產業界帶來龐大的利潤。同時,「工研院」也進一步結合高科技與服務業,讓創新科技能普遍的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共同開創製造業與服務業的新經濟價值。而這股結合科技與服務的創新力量,也將隨著「工研院」南部分院的設立。透過科技與人文的結合,讓南部地區新興產業的聚落,能夠有別於新竹科學園區的經營模式,而形成另一個新的典範。
  「科技」與「創新」是知識經濟時代推動成長最關鍵因素,其重要性已經遠遠超過了土地、勞動力與資本等傳統的生產要素。只要能掌握技術與創新上的優勢,我們就不怕任何的競爭,同時更能建立起台灣產業的主體性。因此,政府將持續投入資源支持科技的研發,加速檢討修正相關的法令,以有效激勵產、學、研合作,擴大科技創新的應用、並透過對高等教育的調整與鬆綁,強化學校研發的支援體系,積極促進跨領域與創意人才的培養,使台灣產業的發展能生生不息。
  未來「工研院」除繼續扮演協助國內產業轉型與升級的推手外,阿扁也期許「工研院」能成為台灣產業科技創新的活水泉源,領導我國的產業由技術的追隨者,邁向技術的領先者,並帶動新興科技產業與知識服務業的結合,大幅提升國民生活的品質與水準。
  最後,讓我們一起為開創經濟新價值而攜手努力,特別要感謝新竹縣鄭縣長,在地方政府全力支持下,工研院才能有今天的規模及成就,當然更感謝立法院的大力支持,特別是在工研院科技研發的預算遭到刪減之際,應該要有所補救,這是我們要特別拜託立法院不分朝野黨派立委大力支持的地方,最後並敬祝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