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十三次委員會議閉幕
中華民國87年07月22日

  李總統登輝先生今天鄭重重申:中國要統一,但必須統一在既照顧全體中國人利益,又合乎世界潮流的民主、自由、均富的制度之下,而不應統一在經過實踐證明失敗的共產制度或所謂的「一國兩制」之下。
  總統並再一次堅定的拒絕所謂「一國兩制」的構想。總統說,「一國兩制」的本質具有曖昧性,因為看似平等的兩制,實際上一為中央、一為地方,並不平等;也具有矛盾性,因為假定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可以共存;更缺乏民主性,因為權力安排是由上而下,而非由下而上,與我們追求民主統一目標背道而馳。
  總統是在主持國家統一委員會第十三次委員會議,聽取報告及與會委員針對兩岸關係所提出的意見後,於會議結束前特別發表談話。
  總統談話全文為:  
  首先,登輝要再次感謝大家出席今天的會議。
  今天我們聽取了胡部長、張主任委員和殷局長的報告,也針對我國對外關係、兩岸關係及中共對臺策略進行充分的討論,總計有十一位委員發言。大家發表的寶貴意見,登輝已經記錄下來,將請行政部門進一步研究辦理。謝謝大家的指教。
  登輝自就任中華民國總統以來曾經多次表示,國家前途是一項嚴肅的課題,不是浪漫的憧憬。今天,在我們即將邁入二十一世紀,創造國家更大發展格局的關鍵時刻,尤須理性而務實地思考此一千秋大業。
  在二十一世紀的前夕,環顧世局,冷戰已成為歷史,共產主義全面退潮,儘管中國大陸仍堅持共產制度、一黨專政,但也正面臨來自內、外強烈要求變革的挑戰。雖然中共當局企圖抵擋或轉移這股壓力,但民主洪流沛然莫之能禦。我們相信,中共勢必正視世界潮流,做徹底的變革。
  因此,我們在此鄭重重申:中國要統一,但必須統一在既照顧全體中國人利益,又合乎世界潮流的民主、自由、均富的制度之下,而不應統一在經過實踐證明失敗的共產制度或所謂的「一國兩制」之下。
  我們作此主張,是因為我們堅信:
  第一,共產統一或「一國兩制」的統一,不利於全中國的民主化,使大陸同胞享受民主生活的希望更加遙不可及。
  第二,只有統一在民主制度之下,兩岸三地的聯合力量才能成為區域安定的助力。一個統一但專制、封閉的中國,必然會引起鄰國不安,改變亞洲均勢,威脅亞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第三,只有透過民主制度的全面施行,才能以法治化的機制及透明化的政治運作過程,增進兩岸互信,並確保雙方切實遵守協議,共締雙贏新局。
  在此,我們要再一次堅定拒絕所謂「一國兩制」的構想。「一國兩制」的本質具有曖昧性,因為看似平等的兩制,實際上一為中央、一為地方,並不平等;也具有矛盾性,因為假定共產主義與資本主義可以共存;更缺乏民主性,因為其權力安排是由上而下,而非由下而上,與我們追求的民主統一目標背道而馳。
  因此,我們進一步主張:
  第一,雖然未來的中國只有一個,但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分治的中國」。中華民國於一九一二年即已成立,一九四九年之後,雖然播遷臺灣,但中共政權的管轄權從未及於臺灣。臺海兩岸分由兩個不同的政治實體統治,是一個不容否定的客觀事實。
  第二,中國的再統一應該循序漸進,水到渠成,不設時間表,視大陸地區民主化與兩岸關係的發展,決定「和平統一」的進程。
  第三,在統一前,中華民國在臺灣的人民應該擁有充分自衛的權利。這是二千一百八十萬人民與生俱來的權利,也是維護臺灣地區民主化成果,促進大陸民主化的必要力量。
  第四,在統一前,中華民國在臺灣的人民基於生存、發展的需要,應該像五0、六0年代一樣,充分享有參與國際活動的權利,讓兩岸人民有平等的機會,為國際社會貢獻心力。
  第五,海峽兩岸應擴大交流,增進兩地繁榮,並以合作取代對立,以互惠化解敵意,為將來的和平統一奠定有利基礎。
  第六,海峽兩岸應以彼此對等、相互尊重為原則,充分溝通,求同化異,在分治中國的現實基礎上,協商並簽署兩岸和平協定,結束敵對狀態,以促進兩岸和諧,維護亞太安定。
  過去十年間,為了促進兩岸良性互動,邁向民主統一,中華民國政府始終採取積極務實的大陸政策。登輝早在民國八十年五月就宣佈結束動員戡亂時期,正式放棄以軍事手段處理國家統一問題。十年來,我們成立了國家統一委員會、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海峽交流基金會,並先後與大陸方面進行了十八次協商;同時,也積極完成法制化,把兩岸交流活動納入法治運作的正軌。
  到今年年初為止,臺灣地區赴大陸地區旅行人數累計超過一千二百萬人次;去年,兩岸貿易高達二六四億美元,是民國七十六年的十六倍。臺商至大陸投資的協議金額據估計超過三八一億美元,是大陸外資的第二大來源。中華民國政府也曾針對「領導人見面」、「國際合作」、「境外航運中心」、「文化交流」、「農業合作」、「國有企業改革」等議題提出多項善意的具體建議。在我方的努力之下,兩岸關係從無到有,只有增進,沒有後退;兩岸交流,只有擴大,沒有縮小;為兩岸開啟了和平競爭的契機。
  令人遺憾的是,大陸當局一直無法擺脫僵化的思考模式,不僅未能正視兩岸民間交流的現況,回應我方善意的期待,反而變本加厲地推動「外交上限制,軍事上壓制,經濟上拉住」的對臺策略,為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設下重重障礙,也使我方不得不採取「戒急用忍,行穩致遠」的因應方針。
  最近一年,大陸當局先後召開「十五大」和「九屆人大一次會議」,組成新的黨政領導。我們期待大陸當局務實面對二十一世紀民主化、全球化和資訊化的大趨勢,展現應有的新視野和大胸襟,開創兩岸互惠互信、兩利雙贏的新局面。
  事實上,這幾十年來,中華民國在臺灣地區所累積的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經驗,對於中國大陸來說,必然比任何外國經驗更值得借鏡。尤其是我們實踐民主的具體成果,充分證明中國人有能力實行民主。近年中共當局在部分地區嘗試推展基層民主,我們對此樂觀其成,並希望中共當局能以更積極的政治改革,擴大民主的廣度和深度,釋放大陸同胞更大更多的智慧和能量,建設多元開放的現代化社會。
  不久之前,美國柯林頓總統訪問中國大陸,為美國與中共關係帶來新的轉變,同時也傳播了民主、自由、人權、市場經濟、開放社會、和平對話等觀念。大家都關心這項訪問,並期盼它能引導大陸內部朝多元、民主、自由的方向演進,回到歷史正確的一方。
  我們當然注意到柯林頓總統的相關談話,可能對兩岸互動及我務實外交的努力所造成的衝擊。政府相關機關更不會忽視輿論對此事的重視,應就其影響深入評估,妥為因應。但我們相信,基於中華民國與美國深厚密切的傳統友誼,以及雙方追求民主、自由、人權、和平與繁榮的共同理念與利益,透過雙方人士的合作與努力,中美關係必將繼續成長茁壯;也唯有讓中美關係的提升,兩岸關係的改善及美國、中共關係的開展齊頭並進,才能如柯林頓總統去年十月所說的,營造一個健全的「三套雙邊關係架構」,確保東亞地區的和平與繁榮。
  對於建立兩岸互信,增進良性互動,我們一向全力以赴。儘管三年前,中共片面中斷兩岸協商,我們也不放棄對談的期望。今年四月,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的磋商,達成今年秋天辜振甫先生訪問大陸的共識。登輝懇切希望雙方能藉此機會,坦誠交換意見,充分溝通觀念,恢復制度化協商,進而為改善兩岸關係、邁向民主統一,建構可行藍圖。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中華民國自建國以來,不斷遭遇各種挑戰。政府遷臺之後,雖然長期處於軍事威脅與外交圍堵的艱困環境,但在政府與全體同胞齊心協力之下,仍然突破困境,締造了舉世欽羨的「臺灣經驗」。今天,不論國民生產毛額、個人所得、經濟成長率、外匯存底、貿易總額、對外投資總額、或科技實力,我國在全世界排名均列居前端。中華民國也是近代史上極少數能在維持經濟成長與社會安定的環境之下,完成政治民主化的成功範例。所以,登輝深信,「臺灣經驗」的最大意義應該是中華民國政府與人民不畏險阻、團結奮發的精神、與不斷自我調適、突破困境的能力。
  用更宏觀的眼光來看,「臺灣經驗」不但是臺灣地區二千一百八十萬人民胼手胝足的成果,更是整個中華民族寶貴的資產。這是中國人在中國土地上,以中國人的智慧淬鍊出最適合中國國情的發展經驗。我們願意與大陸同胞分享這份經驗,希望經由兩岸先後的民主化、法治化與現代化,共同創造一個民主、自由、均富的新中國。
  今天,大家熱烈的建言,為當前大陸政策與中國未來前途提供了許多寶貴的意見。相信在社會各界的充分討論之後,必可凝聚更高的共識,為民主統一的大業而努力。
  謝謝各位委員。敬祝大家健康快樂。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