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節能減碳之旅」第一天行程
中華民國104年11月24日

  馬英九總統今(24)天展開兩天一夜的「節能減碳之旅」。上午首先視察「臺灣中油公司臺中液化天然氣廠」,隨後轉往彰化縣及南投縣訪視「大有社區」與「經濟部中臺灣創新園區」,實地瞭解我國節能減碳政策的具體成效。
  總統於視察臺中液化天然氣廠時,分別聽取經濟部長鄧振中、環保署長魏國彥及臺灣中油公司董事長林聖忠針對我國目前能源情勢、溫室氣體減量承諾,以及天然氣營運現況的簡報。媒體並就中國大陸霾害對臺灣之影響、我國碳交易制度及政府用電量規畫等議題提問,由相關部會首長回應。
  隨後,總統總結致詞表示,行政院自去(2014)年提出節電2%的目標,實施至今已達1.4%,難能可貴。然而,不論使用何種能源,彼此之間都有消長或利弊的關係,因此最重要的目標是要找到最適當的能源組合。
  總統指出,他於4年前競選時宣示國家能源政策,提出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及達成國際減碳承諾」等三前提下,推動「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低碳綠能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的願景。
  總統表示,政府為打造低碳綠能環境,推行「千架海陸風力機」及「陽光屋頂百萬座」等方案,不僅積極落實相關措施,且幅度與速度皆比過去更廣、更快。然而,此兩類電力來源並非基載電力,無法取代化石能源或核能,只能與其它能源搭配,尤其是其效率僅為14%至28%,與核能92%、 燃料煤79%及天然氣49%等,差距甚遠。總而言之,能否真正做到「穩健減核」,端視是否有足夠的再生能源來取代,「目前來看非常非常不容易。」
  總統認為,日本98%能源仰賴進口,且與我國一樣皆位於地震、海嘯帶,電網亦未與其他國家相連,因此,日本是最值得我國學習能源政策的對象。日本在福島核災事件後,核電機組停工,改採用進口天然氣取代。據統計,2011年,日本貿易逆差達兩兆日圓,去(2014)年更增為約12兆日圓。而根據日本知名學者大前研一的分析,日本每日平均花費一百億日圓進口液化天然氣,使得過去3、4年間,日本出現戰後以來首次連年貿易逆差,顯見增加液化天然氣進口對國家經貿的影響。
  下午,總統一行轉往彰化縣埔鹽鄉參訪「大有社區」,對該社區在節能減碳、社區再造與能源再生方面的各項努力,表達肯定之意。
  總統抵達後,首先參訪「金碳稻區」,瞭解「金碳稻」的生產過程,隨後參觀由廢棄物回收再利用之裝置藝術「鼎天磚地」,代表大有社區將「垃圾變黃金、廢物再利用」之精神。稍後,總統參觀「陳尚登古宅」,觀賞由地方耆老帶來之廢棄物再製樂器打擊表演,現場互動氣氛相當愉快。
  總統在聽取該社區發展簡報及意見交流後致詞表示,大有社區致力推動社區環保工作,同時積極配合政府節能減碳政策,充分發揮「清水變雞湯、垃圾變黃金、雨水變活水、豬圈變書院」的精神,在多項低碳綠能改造上獲得相當成果。
  總統也提到,農委會為因應農業高齡化及農村年輕人口流失等問題,實施多項政策,其中「農村再生培根計畫」秉持「農村再生、先辦培根、培根辦好、根留農村」的精神,吸引大有社區的青壯年人口返鄉就業,也讓整個社區發揮團結合作的精神,成效斐然。
  結束彰化行程後,總統前往位於南投縣中興新村的「經濟部中臺灣創新園區」,參訪溫室展示室與多軸工具機實驗室,實地瞭解該園區以創新技術節能減碳,以及落實智慧綠建築政策之成效。
  談及政府近年來推動節能減碳的成果,總統表示,他上任後即在總統府內推動「四省計畫」,之後更推廣至全國各地,成效頗佳。此外,我國人均碳排放量從全球第18名降為第21名,全國碳排放量也有所減少。
  總統進一步指出,根據「German Watch」對各國減碳發展的調查,我國在60餘國中約排名第54,之所以如此,關鍵就是我國尚未完成相關法規的立法。如今,《再生能源發展條例》及《能源管理法》已完成立法程序,立法院亦於今(2015)年6月通過《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我國在該評比的名次可望往前邁進。
  總統強調,我國雖無法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及《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但身為全世界前20大的貿易國,如果不重視節能減碳,遲早會被批評、譴責,甚至制裁。因此,政府提出「國家自定預期貢獻」(INDC)目標,希望在2030年我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能比2005年排放量再減20%。
  總統表示,他兩年前曾進行「能源之旅」,瞭解我國能源政策。而本次所進行的「節能減碳之旅」,目的是響應下(12)月在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1次締約國會議(COP21)。該會議所通過的決議將具有拘束力,非同小可,政府不敢怠慢,因此特別邀請媒體主管與記者同行,以展現政府節能減碳的決心。
  包括行政院長毛治國、經濟部長鄧振中、環保署長魏國彥、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蕭旭岑,以及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與臺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等均隨同參與本次「節能減碳之旅」。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