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接見哈佛大學商學院「策略與競爭力中心」教授基特爾斯(Christian Ketels
中華民國104年11月11日

  馬英九總統今(11)日下午接見哈佛大學商學院「策略與競爭力中心」教授基特爾斯(Christian Ketels),除說明我國近年來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成果,並強調政府將持續協助產業升級,以因應各項新挑戰。
  總統致詞時表示,基特爾斯教授目前在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所主持的「策略與競爭力中心」擔任首席研究員,同時也是專門研究產業群聚與競爭力議題的非政府組織「TCI網絡」(The global practitioners network for competitiveness, clusters and innovation)的執行長。渠此行主要是以政治大學「臺灣策略與競爭中心籌備處」顧問身分來華訪問,除接續去(2014)年波特教授在演講中所提出的臺灣競爭力議題外,也將協助促成哈佛大學與我國在競爭力議題上的合作。
  談及我國近年來國際競爭力的表現,總統以「世界銀行」(World Bank)的「經商環境報告」(Doing Business)為例指出,臺灣經商容易度的全球總體排名,已自2008年時的第61名進步為去年的第19名,今年更上升至第11名。另外,根據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的201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我國競爭力排名全球第11,在亞太地區名列第3,僅次於香港及新加坡,領先第22名的中國大陸、第25名的韓國與第27名的日本。至於「產業群聚發展」指標,我國也多次被「世界經濟論壇」(WEF)的「全球競爭力報告」評選為全球重要產業群聚,去年及前(2013)年分別排名全球第2及第1。
  總統認為,我們不能依靠過去的成就來因應未來的變化,雖然臺灣今年上半年經濟情況仍然不錯,但是下半年情勢急遽變化,季節經濟成長率下跌的速度怵目驚心。因此,政府提出「生產力4.0」計畫,期由過去「效率驅動」的經濟轉型為「創新驅動」的經濟,並協助業者由「價格競賽」轉為「價值競爭」。
  總統指出,根據「生產力4.0」初步計畫,政府每年至少花費新臺幣40億元、9年共360億元,投入電子資訊、金屬運輸、機械設備、食品、紡織、零售、物流及農業等八大關鍵領域,希望讓我國2024年製造業的人均生產總額較去年提升60%,達1,000萬元;服務業的人均生產總額提升40%,達230萬元;農業的人均生產總額則提升70%,達250萬元。
  總統強調,隨著行動裝置及4G行動網路基礎建設日趨成熟,人們的日常生活已逐漸轉變為隨時連線網路(always on)的新型態,對政府在社會治理、法規維護、資訊安全與隱私維護上都形成極大的挑戰。但另方面,網路也帶來資訊溝通順暢與資源取得便利等優勢,個人創意變得更容易實踐,新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則如雨後春筍般出現,重新定義了「知識經濟」的面貌。為順應網路發展的大趨勢,政府以前瞻眼光制定政策,於今年公布「創意臺灣2020政策白皮書」(ide@ Taiwan 2020),希望透過基礎環境整備、法規修正與創新開放等策略,塑造臺灣全民未來優質的數位生活,也創造經濟成長的新動力。
  訪賓一行尚包括國立政治大學教授林月雲與于卓民,以及「臺灣策略與競爭中心籌備處」發起人談仲光等,由國家發展委員會副主委高仙桂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國家安全會議副秘書長高振群也在座。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