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海軍「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史蹟特展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104年08月29日

  馬英九總統今(29)日上午赴高雄海軍左營基地出席海軍「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史蹟特展開幕典禮,除向與會者分享我國抗戰的艱苦歷程,也說明臺灣民眾對日抗戰的史實,盼國人能重視海軍於抗戰期間的犧牲與貢獻。
  總統抵達會場後首先觀賞抗戰勝利海軍紀念影片,聆聽海軍軍官學校唱頌軍歌,並頒贈抗戰勝利紀念章及證書予曾參與抗戰之榮民,隨後致詞時表示,很榮幸與抗戰前輩及海軍官兵共同為「抗戰勝利暨臺灣光復七十周年」史蹟特展揭開序幕,為紀念及彰顯這段重要歷史,政府從今(104)年3月至11月陸續舉辦各項活動,其中國防部係主要的策辦單位,包括上(7)月4日在新竹湖口舉行的「國軍漢光31號演習暨紀念抗戰勝利七十周年國防戰力展示」,以及同月7日在中正紀念堂的「對日抗戰真相特展」;另,是月底國防大學也舉辦「戰爭與和平」學術研討會。此外,國防部也與外交部配合,邀請抗戰期間曾幫助我國的外籍人士或渠等後人來華,其中包括美國前總統羅斯福、杜魯門及艾森豪的後人。事實上,政府邀請渠等來華共同參與紀念活動,人數超越以往,顯示我國對抗戰史實的重視。
  總統指出,我國抗戰過程非常艱苦,過去十至二十年間,陸續有許多著作或學術論文問世,逐漸揭露這段被塵封的歷史。總統認為,抗戰歷史之所以會受到塵封,是因為抗戰之後世界局勢丕變,歷經國共內戰、韓戰以及冷戰等,國際焦點轉移到冷戰,少有對抗戰的論述。
  總統進一步說明,過去二十年,係抗戰研究最興旺的時期。如作家張純如撰寫的《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南京浩劫》(The Rape of Nanking:The Forgotten Holocaust of World War Ⅱ),政府也特別邀請渠雙親返華代表接受褒揚令。而已故美國歷史學家易勞逸(Lloyd E. Eastman)曾經說:「為國民政府說句公道話,它與一個組織、訓練、裝備上占絕對優勢的敵軍戰爭中,堅持了整整八年。」渠認為:「中國軍隊的抵抗,乃是一個決心和自立的奇蹟」;此外,英國牛津大學教授芮納‧米德(Rana Mitter)在去年出版的《被遺忘的盟友》序言中描述,「中國的抗戰是在毫無勝算的情況下,堅忍不拔、奮戰到底的英勇故事。證明新聞記者和外交官一再唱衰中國,認為中國必將滅亡的預言完全錯了。中華民國堅持不投降、不妥協,牽制了80萬現代化日軍,使日軍無法完全投入太平洋戰場,同盟國得以同時在亞、歐這兩個戰場作戰,節節勝利,有相當大部分奠基於中國與日本的纏鬥不休。」上述歷史學家的評論,以及近來出爐的抗戰歷史文獻,均有助於外界更清楚瞭解這段歷史。
  提到八年抗戰的艱辛歷程,總統指出,國軍係在武器裝備相對落後的劣勢下,浴血苦戰,與日軍先後展開22場重要會戰,1,000多場大型戰役與3萬8千多次小型戰鬥,總共有322萬國軍官兵與268位將領為國捐軀。這場戰爭是中華民族禦侮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犧牲最慘烈,也是影響最深遠的一場戰爭。
  總統也說,日本在今年8月14日由首相發表演說,對二戰表達道歉及悔悟,可見即使過了七十年,還是有許多人等待日本對這場戰爭表達歉意;而每年也有許多人到法國重演當年諾曼地登陸的情境,顯示此戰爭影響深遠,至今仍讓世人無法忘卻。
  談及海軍在抗戰時期的奮鬥與犧牲,總統說,日本的海軍軍艦在當時有110多萬噸,而我國只有7萬噸,因為知道雙方戰力對比懸殊,所以當時採取 「沉艦鎖江」的策略封鎖長江,以迫使日軍把攻打中國的戰略從「由北往南」更改為「由東往西」,讓國軍「以空間換取時間」的戰略得以成功,也為我國政府人員及重要物資西遷到重慶爭取許多寶貴時間。
  總統談到,當時的海軍因為「沉艦鎖江」的策略,不得已要鑿沉辛苦建造的船隻並撤除已布置完成的引導標誌,令人深感不捨;而許多海軍官兵與艦共存亡,如中山艦長薩師俊,即使身負重傷,也要奮戰到最後一刻;還有當時國軍以木筏甚至游泳的方式布置自製水雷,非常危險且艱辛。雖然海軍經歷甲申海戰、甲午海戰、同江戰役及對日抗戰等已經損失慘重,但仍堅持完成任務,不曾氣餒或放棄,凡此均顯示海軍於抗戰期間的犧牲與奉獻,值得國人感佩與崇敬。
  總統強調,政府舉辦抗戰紀念活動向先烈先賢致敬,是希望國人不要遺忘這段歷史,因為「沒有抗戰,就沒有臺灣光復」,臺灣光復是抗戰勝利的結果。中華民國與日本的戰爭,不是從盧溝橋事變開始,而是從甲午戰爭開始,最早開始抗日的丘逢甲及吳湯興等臺灣人是從1895年就開始抗日。日本登陸臺灣後在桃、竹、苗、彰化及臺南等地都遭遇抵抗,在殺光、燒光及搶光的「三光政策」下,許多歷史學家認為臺人死亡的人數應較日本官方公布的要多,所以「臺灣不是沒有抗日,抗日的人很多,只是部分人不瞭解,或是選擇不記得」。
  總統也至盼國人牢記海軍於抗戰期間的英勇事蹟,並能感恩渠等犧牲奉獻。
  包括總統府祕書長曾永權、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高華柱、國防部長高廣圻、總長嚴德發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