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2014能源願景高峰論壇」開幕典禮
中華民國103年08月13日

  馬英九總統今(13)日上午出席由《經濟日報》所舉辦的「2014能源願景高峰論壇」開幕典禮,除說明我核四封存的政策思維,及重申政府的能源發展策略與願景外,亦盼與會專家學者之研討結論,未來可做為政府決策之參考。
  總統於致詞時表示,近年來,國際社會相當關注溫室氣體減量與氣候變遷。「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能源機構「國際能源署」(IEA)與聯合國「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皆主張以多元務實方式達到減碳目標,包括使用再生能源、核電,以及「碳捕獲與封存」(CCS) 等方法。IPCC更明確指出,核能發電是現階段成熟的減碳基載電力選項之一。
  總統說,根據IEA估計,即便在20年後,全球發電仍將以化石能源為主(占57%),再生能源成長速度雖快(占31%),但仍然無法全面取代化石能源或核能發電,據估核能發電在未來變化最小,仍維持提供全球12%的發電量。
  談及世界各國核能發電的發展狀況,總統表示,目前全球共有31國使用435座核電機組發電,其中除少數國家,例如德國、比利時及瑞士等三國已宣布分別將在2022、2025與2034年廢核外,多數國家將持續採用核電。另據「世界核能協會」(WNA)統計,目前興建中或規劃興建的核電機組計有242座,包括產油的中東國家如伊朗、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等、積極發展綠能的芬蘭與英國,及曾發生核災的美國、俄羅斯與日本等國,渠等採用核能,係為達到能源多元化與自主化等目的,同時兼顧成本考量及有效減碳等目標。
  總統進一步說明,美國在去年6月公布《氣候變遷計畫》,其中將「減碳」列為重點能源政策,而核能則被列為能源選項;此外,英國在2008年公布《核能白皮書》做為持續發展核電的政策依據;日本亦於今年4月宣布《能源基本計畫》,將核能定位為重要基載電源。根據日本去年七月開始實施的新安全標準,目前已有19座核電機組向該國「原子能規制委員會」申請安檢,計畫重新啟動。今年7月16日,位於九州鹿兒島縣的「川內核電廠」 第一及二號機組,已通過審查,極有可能在今年秋天重啟運作。
  總統也說,三年前,日本係全球唯一在福島核災後關閉所有核電機組的國家。三年來,「零核電」對日本的貿易收支、電價、經濟成長及二氧化碳排放等方面,皆產生巨大影響。去年日本平均每日花費100億日圓進口天然氣,造成電價上漲並增加碳排放量,日本去年也出現罕見的巨幅貿易逆差達11.4兆日圓(約1,140億美元),此係日本政府改變其零核電政策的主因,值得我國參考。
  另外,總統也提到,法國「環保暨能源部」也在今年6月公布《能源政策草案》,其中明示將不會放棄核能於能源轉型過程中扮演的角色;而我國產業主要競爭對手韓國,為考量溫室氣體減量與能源安全等因素,也在今年1月公布核電發展規劃,明訂2035年核電裝置容量將增加50%以上,占總發電裝置容量將達到29%,凡此均顯示核能仍將在全球發電結構中扮演重要角色。
  提及我國核四封存議題,總統說,臺灣受限於島嶼型態,使用無法進口電力的獨立電網,而 98%的能源又依賴進口,極易受國際能源市場變化影響。總統進一步說明,目前我國電力系統的發電配比,其中燃煤發電占38.4%,基載電力已明顯不足,而短、中期火力電廠增建困難,加以核一至核三廠將陸續屆齡,若依既定時程除役,臺灣整體電力備用容量將大幅下降。爰此,如何確保電力供需平衡,將是我國未來勢將面對的重要挑戰。
  總統也說,我國受產業結構調整、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水準提高及全球氣候變遷等因素影響,未來電力需求仍將持續成長,因此部分人士主張「電力零成長」恐不切實際。此外,目前我國核能發電占比為18.8%,核能發電平均每度成本是新臺幣0.72元,為各類發電方式中成本最低。進一步探究核能發電所具備之經濟效益,核一廠自1978年開始商轉,截至2012年底,35年間核能發電已為國庫挹注9,986億元,並提供長期穩定且低廉的電價,讓臺灣產業具有高度國際競爭力。
  總統在談到我國核能安全時強調,我核能發電在過去3年間營運安全紀錄在全球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根據聯合國「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公布全球31國435座核電機組的「機組效能因數」(Unit Capacity Factor, UCF)評比結果,臺灣成績為90.4%,名列第六,超越美國(88.8%)、德國(86.6%)、韓國(82.4%)、法國(79.5%)、英國(75.8%)與日本(20.1%)等國,足以證明臺灣於核安方面表現優異。
  總統也強調,政府始終堅守「沒有核安,就沒有核電」的一貫立場,特別在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後,政府對國內核能電廠進行了嚴格的核安總體檢,並將歐盟、日本及美國採用的安全標準,全部列入我國安全強化方案中,以確保我國核能電廠能有效防護複合式天災;此外,針對核四電廠安全性,經濟部在今年7月30日召開「核四安檢專家監督小組」安檢總結會議,會中確認一號機的126個系統經過再驗證後,顯示其功能均符合安全規範。
  總統指出,部分國人擔憂核四安全而採取反核行動,導致民間對核能安全有所疑慮,渠等做法亦造成國內外產業界對臺灣整體投資環境產生疑慮,使得政府不得不做出「核四安檢後暫時封存,後續商轉與否交由公投決定」的決策,盼能降低社會爭議,同時保留因應國內外能源發展情勢所需之彈性,為臺灣下一代保留選擇權。
  談及我政府能源發展策略與願景,總統指出,臺灣缺乏自然資源,環境承載能力有限,鑒此,政府於推動永續能源政策時,須同時提升有限資源的使用「效率」,開發對環境友善的「潔淨」能源,及確保持續供應「穩定」的能源,達到能源、環保與經濟三贏的目標。
  總統也提到,6年來在政府與全民共同努力下,我國「能源密集度」 平均每年減少2.46%,排碳量也從2008年全球近1%降到2011年的0.84%;人均排碳的排名,也從全球18名降到21名,證明我國能源使用效率已有顯著改善。此外,我國因不具聯合國成員身分,無法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FCCC),亦非《京都議定書》的締約國,然我對國際社會仍承諾將於2020年時,將溫室氣體排放量降至2005年的水準,並在2025年時降至2000年水準,至盼未來藉由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推動產業轉型與力行節能減碳等方式來達成目標。
  總統說,他在民國100年11月3日公布新能源政策,強調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達成對國際減碳承諾」三原則下,以「確保核安、穩健減核、打造綠能低碳環境、逐步邁向非核家園」做為我國能源發展之願景,並採取「千架海陸風力機,陽光屋頂百萬座」,以降低電力需求、減少尖峰用電,與發展能源科技、推動替代電源興建等配套措施,期提供產業界具有競爭力的能源使用環境。總統說,民國98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至今,太陽能裝置容量已成長40倍,然太陽能發電所占我發電比例仍低,未來亦盼我國能持續朝再生能源發展努力。
  總統強調,舉凡燃煤、石油、天然氣、核能、水力、風力及太陽能等能源,各有其優缺點,而考量國內現況,政府將不會輕言放棄任一選項,並會盡力做好適當組合,以達成「Optimal Energy Mix」目的。而組合標準除考量效率高、成本低與排碳少等因素外,亦將考慮能源「自主性」與「多元化」。「自主性」的目的係為「操之在我」,而「多元」目的則為「分散風險」。
  總統重申,為了讓各界客觀且深入地溝通對話,凝聚共識,進而解決能源選擇與替代等問題,目前行政院計畫於年底前召開「全國能源會議」,透過公開透明的程序,進行專業理性討論,並廣泛蒐集意見,找出最適當的「能源組合」方案 ,共同為臺灣擘劃穩定、效率、潔淨與可行的電力發展藍圖而努力。
  包括工業研究院所長胡耀祖、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經濟日報》社長黃素娟、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臺電董事長黃重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徐秀滄與臺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學會理事長卓永財等均出席此一典禮。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