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多元視野下的釣魚臺問題新論」國際學術研討會
中華民國103年04月17日

馬英九總統上午前往中央研究院出席「多元視野下的釣魚臺問題新論」國際學術研討會,除以歷史四大階段說明釣魚臺列嶼爭議之發展過程,並呼籲相關各方依據「東海和平倡議」及「東海空域安全聲明」解決爭端。

總統致詞時表示,今天是《馬關條約》簽訂119週年,同時,甲午戰爭發生迄今亦屆滿2甲子,這段期間,釣魚臺列嶼爭議不但未隨時間推移而消失,反而成為區域和平的重大威脅,爰盼在座的專家學者能以理性態度及多元視野提出創新見解,以尋求解決方案。

總統指出,1971年,他於臺灣大學法律系就讀三年級,當時即已投入保釣運動;10年後,在美國哈佛大學撰寫博士論文時,亦有部分篇章探討釣魚臺列嶼劃界爭議。這40多年來,他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及意志從未動搖,尤其中華民國係愛好和平的國家,面對風雲再起的區域情勢,我國有義務及責任,以務實理性的態度尋求解決方案,進而促進區域和平。

總統特別以歷史四大階段向與會人士說明釣魚臺列嶼爭議之發展過程。

首先,第一階段為1895年之前,此一階段係欲探究釣魚臺列嶼是否為「無主之地」(terra nullius)。根據文獻記載,該列嶼於明洪武5年(西元1372年)即被發現與命名;其後,明朝兵部尚書胡宗憲所編纂之《籌海圖編》亦明確記載釣魚臺列嶼係中國抵抗倭寇入侵的海防系統,惟至清康熙22年(西元1683年)方將該列嶼正式納入版圖,隸屬於福建省之下的臺灣府,並於嘉慶17年(西元1812年)起劃歸為臺灣府噶瑪蘭廳管轄,包括《臺海使槎錄》及《全臺圖說》等文獻均證實當時清廷對釣魚臺列嶼已進行有效統治,因此,該列嶼雖為「無人之島」,但非「無主之地」。

總統進一步指出,日本自明治維新後,即有意開發釣魚臺列嶼,並於1885年起派員赴該列嶼勘查,研議是否設立國碑;其後,由於清廷在甲午戰爭中失敗,因此日本內閣總理大臣伊藤博文於1895年1月14日透過「閣議」方式決定兼併釣魚臺列嶼,惟此一決定並未正式發布公告,與其1879年透過日本天皇飭令宣布併吞琉球群島不同。
總統強調,日本政府認為該國係依據國際法「先占」原則兼併釣魚臺列嶼,但此一原則必須符合該島嶼為「無主之地」,始可生效,而該島嶼在1895年之前已為中國領土及臺灣屬島,因此,日本兼併該島嶼之行動可謂「自始無效」。

其次,第二階段為日本於1895至1945年統治釣魚臺列嶼期間,此一階段係欲探究日本政府統治該列嶼之依據為何?根據史料記載,日本係依據《馬關條約》第二條「(割讓)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島嶼」而取得釣魚臺列嶼的統治權。

又,第三階段為1945年日本二次戰後投降至1972年期間,當時包括1943年《開羅宣言》及1945年《波茨坦公告》與《日本降伏文書》均明確載明:「日本竊自中國的領土,例如東北四省、臺灣、澎湖必須歸還中華民國」;此外,1952年我與日本簽訂的《中日和約》亦規定:「中日在1941年12月9日之前所締結之一切條約、專約及協定,均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因此,《馬關條約》也隨之失效,而日本取得釣魚臺列嶼之依據亦喪失,該列嶼應於1945年12月25日即歸還中華民國。

至第四階段部分,則為1972年美日簽署《沖繩歸還條約》(Okinawa Reversion Treaty)迄今。事實上,美國於第三階段即開始託管釣魚臺列嶼,當時僅擁有該島嶼「行政權」,而非「主權」,且美國於1971年5月將該列嶼「行政權」交由日本一事亦正式照會我方,因此並不影響中華民國對於該列嶼之「主權」,且美方亦強調「(釣魚臺列嶼)領土爭議應由雙方各自解決」。由此可知,美國不僅承認該列嶼存在爭議,亦認為其所交還的係「行政權」。

總統提到,自1968年「聯合國遠東經濟委員會」勘查釣魚臺列嶼,發現其附近海域蘊藏豐富油氣資源後,周邊鄰近國家即對該列嶼提出主權主張,而此一情勢目前已愈演愈烈,其中,日本政府於2012年9月11日宣布將該列嶼國有化,激起中國大陸嚴重反彈,陸方隨後也開始派遣海監船、漁政船及軍機至該島嶼附近海域巡視,並於去年11月23日,宣布劃定「東海防空識別區」(ADIZ),將釣魚臺列嶼劃入在內。

總統強調,我國身為東海周邊國家,對此一情勢深感憂心,加以美國係依據《美日安保條約》第五條保衛日本領土,恐因釣魚臺列嶼爭議,使全世界最強大的經濟與軍事國家捲入一場難以想像的戰爭。有鑑於此,他於2012年8月5日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強調「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之理念,希望相關各方能降低緊張、和平對話,並與日本政府開始恢復漁業協商,且於去年4月10日順利簽署《臺日漁業協議》,使我漁民獲得臺灣面積兩倍大水域之漁場。更重要的是,透過該協議中的「維權條款」(without prejudice),臺日雙方在海洋法下之主張將不受影響,進而獲致「主權不讓步、漁權大進步、爭議大減少」之成果,使釣魚臺列嶼附近海域成為40年來最平靜的時刻。

至中國大陸於東海劃設ADIZ部分,總統也提到,他於今年2月26日提出「東海空域安全聲明」,呼籲相關各方就重疊區域部分進行協商,並展開和平對話,同時亦希望成立區域多邊協商機制,進而訂定「東海行為準則」,讓爭議逐漸減少。

最後,總統再度宣示,不論「東海和平倡議」或「東海空域安全聲明」,均係欲達致「降低緊張、增加對話及透過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之目標,並貫徹「主權無法分割、資源可以共享」之理念,尤其釣魚臺列嶼是中華民國固有領土及臺灣屬島,政府一向秉持「主權在我、擱置爭議、和平互惠、共同開發」之理念,且此一理念亦適用在東海及南海等區域。總統說,臺灣位於東亞樞紐位置,除連結東海與南海,亦為區域經濟整合與區域安全的中心,因此我國面對周邊海域緊張情勢時,應抱持不同思維,盡可能減少問題複雜性,並透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使東海真正成為和平與合作之海。

包括總統府副秘書長熊光華、外交部次長石定、國家安全會議諮詢委員甘逸驊及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長黃克武等均出席是項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