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東亞和平與安全」國際研討會
中華民國103年02月26日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東亞和平與安全」國際研討會,除說明我政府依循「東海和平倡議」(East China Sea Peace Initiative)的原則,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所獲致的具體成果,並針對當前東海空域問題提出「東海空域安全聲明」,期促進區域和平與安定繁榮。

「東海空域安全聲明」共包含三項主張:

第一,基於「東海和平倡議」的精神,相關各方應遵照現行國際法的原則,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議,以確保東海空域安全,維護飛航自由,並促進區域和平。

第二,對於直接影響空域安全的防空識別區重疊問題,各方能儘速展開雙邊協商,以謀解決之道。必要時可採取暫時措施,以避免衝突與誤判發生,並減少對飛航自由與安全的影響。

第三,各方能以互信互利為基礎,共同協商制訂涵蓋海域與空域的「東海行為準則」,並儘速建立區域多邊協商機制,以促進東海永續和平與長期合作,提升區域安定與繁榮。

總統在研討會的致詞內容如下:

壹、前言

非常高興今天能與遠從全球四大洲、10個國家共計15位代表,以及國內相關領域學者專家齊聚一堂,共同為區域與全球的和平與安全貢獻心力。

東亞自古以來即是文明的搖籃,擁有全世界最早也最興盛的陸上與海上交通與貿易;二次大戰後,東亞又成為東西方40年冷戰的主要戰場;時至今日,東亞的戰略重要性有增無減,在全球經濟上更是帶動成長的引擎。

然而,東亞仍然延續冷戰遺緒,有關島嶼與海域的主權爭議依舊困擾著此一區域,隨時可能因為誤判而升高衝突,將主要強權捲入,因而引發區域甚至全球的危機。去年以來,各方又因「防空識別區」(ADIZ)的問題,使得空域安全議題成為另一個東亞爭議的焦點。

中華民國臺灣位於東亞的地理中心,銜接東北亞與東南亞的樞紐,具有關鍵的戰略地位。無論是東亞地區的經濟發展,或區域的潛在衝突,臺灣均深受影響。目前全球焦點正集中在此一地區的安全問題,相關各方無不提升軍備,試圖以實力處理危機。當此之時,中華民國深感責無旁貸,呼籲各方正視衝突不斷升高的危機,拋開冷戰的惡性競爭,以兼具理性與創意的思維與作法,共謀區域的和平與繁榮。
貳、兩岸和平

事實上,將區域的不安與衝突,轉化成和平與繁榮,絕非不可能的任務。歷史提供我們諸多寶貴的經驗,例如歐洲從一個強權相互征伐百年的大陸,轉變成為區域統合的典範;北海從一個各聲索國爭奪海域主權的麻煩海域,轉變為各方資源共享的合作之海,出產聞名世界的「布蘭特原油」(Brent crude oil)。

同樣的,原本被視為全球最可能引爆衝突的臺灣海峽,在過去短短五年多的時間裡,逐漸演變成為和平與繁榮的象徵,並為其他潛在衝突地區,提供一個值得參考的範例。

本人自2008年上任以來,致力推動兩岸的和解,在中華民國憲法的架構下,維持臺海「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並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截至目前為止,兩岸已簽署19項協議,涵蓋經貿、金融、交通、社會、食品安全及司法互助等層面,均與民生經濟息息相關。以雙方的交通為例,往返於兩岸的定期航班數目,從本人上任前的零班次,到目前每天超過118個班次;大陸來臺的訪客數目,由2007年的29萬人次,增加到去年的284萬人次,成長近10倍;陸生前來臺灣就讀的數目也從2007年的823人增加到去年的24,787人,成長30倍之多;兩岸去年高達1,622億美元的貿易,與累計1,500億美元以上的投資,也將因《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與相關協議的簽訂,獲致制度化的保障。

兩個星期前,我方大陸委員會主任委員王郁琦與中共國臺辦主任張志軍在南京進行歷史性的會面,這是兩岸隔海分治65年以來雙方高層官員第一次的正式會談,並以正式官銜相稱,可謂兩岸交流歷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王張會」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與普遍肯定,包括美、歐、亞及中東國際主流媒體迄今共計有465則報導與評論,均給予高度評價,咸認兩岸高層的直接互動兼具象徵與實質意義,反映雙邊關係的大幅進展,也彰顯我政府維護和平與繁榮的決心。而根據國內最新民調,國人肯定「王張會」的人數,也超過六成。

叁、東亞的機會與挑戰

除了兩岸和解所呈現的穩定局勢外,東亞成為世界上經濟成長最快速的地區,人民的生活水準亦已大幅提升。各國除致力於經濟改革外,也積極推動區域經濟整合,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 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 ( RCEP),以共同建立友善繁榮的大環境。

然而,東亞地區的發展榮景也不是沒有隱憂,區域的緊張情勢並未隨著各方經濟相互依存度的提高而減緩,反而有升高的趨勢。近年來,海域爭議更成為潛在衝突的導火線。

在南海方面,高度戰略價值加上蘊藏豐富的天然資源,成為各聲索國爭奪的焦點。各方均強化其海空軍事實力與開發行為,至今潛藏著一觸即發的可能衝突。

至於在東海方面,從日本於2012年9月11日宣布將釣魚臺進行所謂「國有化」所引發的爭議開始,中共立即在釣魚臺海域採取普遍且長期的反制作為,去年11月23日宣布劃設「東海防空識別區」,範圍涵蓋大部分東海海域,包括釣魚臺列嶼,並與周邊各方的防空識別區均有重疊。中共此項作為引發各方相當關切,我政府亦對此表達嚴正的立場。

肆、中華民國的和平主張

當前東海情勢,可謂劍拔弩張。有鑑於釣魚臺列嶼爭議可能影響東亞地區的安定,本人早在2012年8月5日「中日和約」生效六十週年之時,提出「東海和平倡議」,呼籲相關各方應自我克制,不升高對立行動;應擱置爭議,不放棄對話溝通;應遵守國際法,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應尋求共識,研訂「東海行為準則」(East China Sea Code of Conduct);應建立機制,合作開發東海資源。

「東海和平倡議」提供相關各方和平理性解決爭端的創造性選項,因而獲致包括美、日及歐盟等國際主要成員的重視。我政府依據此一倡議,在去年4月10日與日本簽署《臺日漁業協議》,在有兩個臺灣大的海域,雙方擱置主權爭議,解決紛擾40年的漁業爭議,實踐「主權不能分割,資源可以共享」的理念。

此外,去年5月發生的菲律賓海巡人員槍殺臺灣漁民事件,也在菲方正式道歉、賠償、懲兇及與我方展開漁業談判後,雙方在8月達成「執法不用武力、事前相互通報、扣捕儘速釋放」等三項共識,爭端乃得以和平落幕。

去年11月菲國受「海燕」颱風肆虐,死亡超過6,000人,我國不計前嫌,在第一時間立刻出動軍機、軍艦,運送680噸救濟物資與捐贈20萬美元至災區。凡此均係我政府依循「東海和平倡議」的原則,堅持以和平與協商方式解決爭端方得以獲致的具體成果。而目前不論是東海還是南海,對臺灣、日本與菲律賓漁民而言,都是40年來出海捕魚最和平與最安全的時期。

而針對當前紛擾不休的東海空域問題,我政府在此提出下列三項主張:

第一,基於「東海和平倡議」的精神,相關各方應遵照現行國際法的原則,以和平方式解決彼此爭議,以確保東海空域安全,維護飛航自由,並促進區域和平。

第二,對於直接影響空域安全的防空識別區重疊問題,各方能儘速展開雙邊協商,以謀解決之道。必要時可採取暫時措施,以避免衝突與誤判發生,並減少對飛航自由與安全的影響。

第三,各方能以互信互利為基礎,共同協商制訂涵蓋海域與空域的「東海行為準則」,並儘速建立區域多邊協商機制,以促進東海永續和平與長期合作,提升區域安定與繁榮。

伍、結語

各位女士,各位先生,我們正站在一個充滿機會與挑戰的十字路口,東亞究竟要邁向和平與繁榮,還是陷入紛擾與混亂,有賴各方領袖與人民拿出智慧與決心,做出明智的抉擇。

本人深信,在場的專家學者們在今天會議上,所提出的高見與進行的討論,必將為我政府相關決策提供有利基礎,並進而為地區的和平與穩定作出重要的貢獻。謝謝大家。

包括總統府秘書長楊進添、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袁健生、諮詢委員甘逸驊、外交部長林永樂及國立政治大學校長吳思華等均出席是項盛會。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