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新大樓落成典禮及成立10週年慶祝活動」
中華民國102年06月16日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新大樓落成典禮及成立10週年慶祝活動」時強調,臺灣的民主發展雖仍有改善空間,但並不妨礙臺灣成為民主發展的國家,且勢將對大陸及華人社會產生相當影響。
  總統致詞時首先表示,德國每一個政黨在政府補助下都成立不同基金會,分別聯絡與其政治理念相近的政黨,包括中間偏右、右翼、中間、中間偏左、左派,其最後的目標為推廣民主,促進其他國家的民主發展,30年前他在參訪德國時,對此留下深刻印象。
  總統指出,美國雷根總統在1982年的演說中曾提及,「民主和自由的勇往直前,將把馬列主義丟在歷史的灰燼中」(The march of freedom and democracy will leave Marxism-Leninism on the ash heap of history),這句話也得到很多人的共鳴;其後不久,美國國會即通過預算,成立「國家民主基金」(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開始透過政黨及其他途徑從事民主外銷工作,當時共和黨及民主黨也分別成立國際事務中心,以提供許多國家所謂的民主協助 (Democracy Assistance)。
  總統進一步指出,上開美國兩個政黨的國際事務中心到拉丁美洲推動美式民主,卻發現德國人已經在該地推廣民主活動。爰此,我政府特成立「臺灣民主基金會」,讓每一個政黨均可獲得補助,俾與國外理念相同之政黨交流與發展。
  總統表示,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歷經漫長之過程,建國已有102年,但從民主發展之角度而言,仍屬「年輕的國家」,然具備下列三項特色:首先,民主發展的過程中並未影響經濟的快速發展,即同時推動政治民主與經濟發展;第二,其所付出的代價不高,社會並未因民主發展而動亂;第三,選舉制度公平透明,且在極短時間內獲得成果,讓中央與地方政府之政黨輪替成為常態。此外,臺灣的民主發展表現在各項國際評比中亦有不錯成績,但儘管如此,我們的民主程度尚有改進的空間。
  總統也談及,美國著名作家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於2003年出版「自由的未來」,該書提及全世界120幾個國家都定期舉辦選舉,但並非每一個國家都符合自由主義與民主之標準,可見選舉的形式並不能保證民主的品質。真正的民主係「服從多數、尊重少數、容忍歧見」,尤其「容忍歧見」更為重點,胡適之亦曾提及「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凡此均顯見民主的真義。
  總統說,全世界發展民主較久的國家同樣衍生諸多問題,他曾就此與美國史丹佛大學「民主、發展暨法治中心」主任賴瑞.戴蒙德(Larry Diamond)有所討論,發現美國似有某些民主退化的現象,此部分值得臺灣警惕,時刻反省並進行檢討改進,例如臺灣在選舉過程中,國人法治的程度尚有不足,仍須改善。
  總統強調,儘管臺灣的民主發展仍有諸多改善空間,但並不因此妨礙臺灣成為民主發展的國家,尤其當我與中國大陸的發展漸趨密切時,臺灣的民主政治勢將對大陸及華人社會產生相當影響。中華文化擁有5千年的歷史,民主既然能在臺灣發展,相信亦可於其他地方複製,因為來自西方的民主制度,東方世界的土壤並不排斥,而且可以接受,期盼中華民國的民主發展經驗能持續在全世界各地成長、茁壯、開花、結果。
  包括「財團法人臺灣民主基金會」董事長王金平、行政院長江宜樺、外交部長林永樂、內政部長李鴻源司法院長賴浩敏、駐華使節團團長沙瓦多哥(Jacques Sawadogo)大使等均出席是項盛會。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