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能源之旅」第二天行程
中華民國102年06月03日

馬英九總統「能源之旅」今天上午首先與核三廠員工進行早餐交流會,馬總統除關懷員工的生涯規劃、工作防護及健康保障等情形,並於稍後與媒體互動時就外界質疑的核四廠安全議題,重申核四「沒有安全、就不發予執照、不允許商轉」的政府一貫立場。

在結束南部地區能源設施訪視行程後,總統於下午抵達新北市「臺電公司核四龍門電廠」,並分別視察抽水機房、防水密門操作、4.8萬噸生水池及一號機反應器等設施,以及聽取核四廠「防海嘯七道防線」安全措施相關簡報。

隨後,總統與核四廠員工舉行交流茶敘,為員工代表加油鼓勵,提升士氣;對於核四廠同仁所展現出對工作的向心力及執行任務的信心,總統亦表示稱許,並盼相關同仁應透過各項管道,以自身於核電廠服務的經驗及專業知識向外界説明,避免錯誤資訊誤導國人。

例如,有關外界質疑核四「爐內泵」及「控制棒」係由不同國家設計製造,似有「拚裝車」之嫌,總統説,根據核四廠簡報所示,此係業界常見情形,如日本即有4家核能電廠採取此類方式建造,且其技術發展之間各有國際專利而互為相容,因此並無安全疑慮。此外,我核電廠安全性在國際績效評比中名列前茅,例如,「國際原子能總署」(International Atomic Energy Agency, IAEA)評比我「機組能力因數」(UCF)為全球第5名,而《核子周刊》(Nucleonics Week)2009至2012年評比中,我國亦始終占世界前4名之列。

稍後,在與隨團媒體座談時,總統先聽取臺電公司董事長黃重球「龍門(核四)電廠安全性」及經濟部長張家祝「臺灣邁向非核家園之替代能源評估」兩項簡報,並就媒體提問請與會官員及學者專家回應。總統於綜合結語時強調,今日所討論的不僅是「核四存廢」,更是「核能存廢」與「能源安全」的問題,此係足以影響臺灣未來30年至50年的重大議題,同時由於我國所需能源98%以上皆倚賴進口,又屬一獨立電網國家,凡事只能靠自己,故政府必須「料敵從寬、禦敵從嚴」,不可輕率假設我國未來用電將不會成長。

總統提到,我國核一、二、三廠,如加上核四電廠,總計可供應近600億度電,倘核四停建,則至2025年核三廠除役後,我國將面臨龐大供電缺口,這樣的問題並非僅靠節約能源或減少耗能產業就能解決;況且目前未有任何興建新電廠之計畫,就算再有新計畫也不可能再建燃煤發電廠,而太陽能及風力發電等再生能源亦尚未足以取代缺口,則屆時唯一可應用的僅有天然氣發電,由此可見,「放棄可掌握的能源,不但將對我經濟造成負面影響,亦不符合世界潮流。」

針對世界能源發展趨勢,總統指出,目前世界各國使用中的核電機組共有435部,興建中或計畫興建的核電機組則有231部,這些國家包括曾受核能災害國(美國、俄羅斯及日本),也包括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伊朗及阿聯大公國),綠能國(瑞典、芬蘭及英國),以及金磚五國等,這些國家均使用核能發電,以提升能源的多元化與自主性。另一方面,我國主要貿易競爭對手─韓國,基於確保能源安全與維持產業國際競爭力的考量,不但不廢核,反而大幅提升核電的占比(2050年前達50%),甚至積極爭取成為世界第三大的核能電廠輸出國。

總統強調,政府必須兼顧能源安全與能源穩定,期能在達成「非核家園」的目標前,找到可行的替代能源,以符合「不限電、合理電價,以及達到對國際承諾的減碳目標」等3項要求。

總統說,此行主要目的是希望讓媒體主管及記者充分瞭解我國面臨的能源挑戰為何?核電對我國的意義?當許多國家正追求發展核電能源時,我國主動放棄之得失利弊為何?之後當面對公投時,每位國民必須明瞭未來將可能付出的代價及現實情況,也希望每位國人均能審慎思考,「如何讓環境更好?讓國家競爭力更強?」,與政府共同找到足可支持臺灣未來數十年經濟發展的能源。

包括行政院長江宜樺、經濟部長張家祝、總統府副秘書長羅智強、熊光華、臺灣電力公司董事長黃重球、中華經濟研究院董事長梁啟源、臺灣綜合研究院院長吳再益及清大核工所所長喻冀平等人均陪同出席今天的各項活動。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