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出席「兩岸青年論壇」
中華民國101年04月28日

  馬英九總統上午出席「兩岸青年論壇」,以「兩岸新世代交流願景」為題發表談話,說明兩岸青年學子的交流除可為兩岸長久和平奠定基礎,亦可增進臺灣學生的競爭力,並有助打造臺灣成為亞太高等教育的重鎮。
  在聽取陸生及臺灣學生代表的心得分享後,總統表示,兩岸學生接觸越多、瞭解越深,就越能夠設身處地為彼此著想,如此的交流絕對有意義,亦有助長遠和平的未來;尤其在聽完學生代表的發言後,深感兩岸學生的交流已有了很好的起步,未來應繼續擴大、放寬。
   總統並引述法國著名短篇小說「最後一課」,說明1870年代法德兩國因長年征戰而累積極深世仇,然而,二次戰後法德共同展開大規模的學生交流計畫,終於促使歐洲各國在各領域的合作。總統説,從此一例證來看,兩岸的發展要謀取永久的和平,一定要從年輕一代開始,年輕人若能在生命較早的階段建立友誼,對兩岸的和平發展必定極有助益。
  總統談及,臺灣已有眾多年輕學子赴大陸就讀,大陸交換生來臺亦有相當人數,為規劃大陸全修生來臺就讀,政府於兩年前完成修法工作,去年開始正式招生,教育部今年亦將全面檢討「三限六不」規定,期能進一步放寬。
  總統指出,他之所以主張開放陸生來臺,除了希望為兩岸長久和平奠定基礎,也是期盼兩岸學生透過良性競爭、彼此合作,學習彼此的優點。總統並以哈佛大學的發展歷程談到,哈佛大學成立於1636年,經過幾波革新,於19世紀發展成為一所不錯的大學,直到20世紀中葉方取得今日國際級大學的地位,到了21世紀,在歷次評比中皆位列世界第一;哈佛所倚賴的就是研究、教學與競爭,尤其戰後歐洲大量人才赴美發展,加上美國有效的行銷政策,吸引來自全世界的菁英,因此,哈佛大學柯偉林院長亦建議我國開放陸生來臺,以增加臺灣學生的競爭力。
  總統強調,臺灣勢必要走這樣的一條道路,不僅要開放陸生,還要向東南亞及全世界開放;目前境外學生約占臺灣大學生的4%,政府希望於2020年時能達到10%,以期增加臺灣學生的競爭力,並培養「將心比心、設身處地、不卑不亢」的國際觀,有朝一日能真正成為國家社會的領導人。
  總統進一步指出,由於臺灣教育資源相對較為充沛,目前大學錄取率已達92%,因此,臺灣確實有條件開放校園給亞洲、尤其是東南亞的學生,臺灣若能好好經營,應可成為亞太高等教育的重鎮。
  針對有學生代表提及,兩岸學生之互動目前仍有隔閡,以及陸生無法打工的規定,總統也以他個人在美留學期間,把握各種機會與美國同學互動、融入美國生活的努力,說明只要設法克服困難、主動與當地學生交往,就一定可以被接納;至於有關「三限六不」的規定,教育部將會通盤檢討,自阻力最小、共識最高的項目進行較大幅度的開放,期能在有共識的情況下盡量減少限制。
  關於媒體在臺灣所扮演的角色,總統也回應,臺灣是一個新聞自由的社會,媒體對政治人物的批評司空見慣,如果不屬事實,可以去函說明、澄清,但一定要尊重言論自由,因為民主社會有其遊戲規則。
  隨後,總統也針對「兩岸之間最大的隔閡」、「油電漲價」等議題詢問出席學生代表的想法,並再度強調青年學子交流對促進彼此理解與兩岸和平的重要性。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