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

新聞與活動

總統與台灣旅美政治學者訪問團座談
中華民國99年06月30日

  馬英九總統今天上午在總統府與台灣旅美政治學者訪問團座談,代表政府與人民表達竭誠歡迎之意。
  總統表示,這兩年來,台灣經歷許多變化。在經濟方面,他與蕭副總統在競選期間就擬訂擴大內需及「愛台12建設」等政策目標,並在全球金融風暴發生時採取許多因應措施,有效穩定國內經濟情勢。其次,改善兩岸關係一直是政府重要政策,且在上任前就做好準備並逐步推動,這並非若干媒體所說的「傾中賣台」,而是台灣在此方面空轉八年後必須走的正確道路。事實上,中國大陸對台灣既是一個威脅,也是個機會,關鍵就在於需要政府透過縝密規劃並審慎執行,把威脅極小化、機會極大化。
  總統進一步指出,他上任後,97年6月13日舉行第一次江陳會議,7月4日就開放兩岸週末包機直航,直到昨天第五次江陳會簽訂的「兩岸經濟協議」(ECFA)與「兩岸智慧財產權保護合作協議」,一共完成了14項協議;往後還會陸續展開投資保障協議及其他方面的合作,期盼兩岸關係的改善可讓台灣享有一個外在和平環境,來推動經濟結構轉型及其他工作。
  在政治方面,總統表示,三年前他提出第二次民主改革的構想,原本預計在執政滿兩年時,就政治體制涉及憲法的部分檢討是否進行修正,譬如單一選區兩票制的運作,以及雙首長制運作上可能遭遇的困擾等,雖有憲法上的問題,但無修憲解決的迫切性,亦可透過修法、建立憲政慣例及大法官釋憲等方式,讓國家憲政傳統運作順暢。
  總統強調,面對現今國際政治情勢,許多美國學者對兩岸關係的看法均與我方相同,台美中三邊關係很難達到三方都滿意,勢必要有所取捨,我方基本原則就是在中華民國憲法架構下,維持「不統、不獨、不武」現狀;此外,兩岸恢復協商的重要依據是1992年所達成的「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共識,兩年前他當選總統後,中國大陸領導人胡錦濤與美國布希總統通電話時表示,「兩岸都接受一個中國原則,但兩岸對中國的定義不同」,這是第一次中國大陸領導人對此一問題有清楚的宣示,隔天新華社並發布英文新聞,所以這項共識並非我方一廂情願的想法;蕭副總統也於2008年4月11日前往海南島參加「博鰲論壇」,開啟兩岸關係的歷史新頁。
  總統說,去年「台灣關係法」實施30週年,美國知名學者羅德(Winston Lord)說,現在台美中三邊關係為60年來最好狀態,三方皆秉持和平繁榮目標,來改善彼此關係與維持區域安定。兩岸關係改善後,我與日本、歐盟、紐澳及東南亞國家的關係都改善了,也與美國及日本高層恢復互信,並保持暢通且有效的聯絡管道。
  總統指出,他上任不久後台灣就受到金融風暴衝擊,導致國內經濟嚴重衰退,政府積極採行多項振興經濟措施,讓許多台灣中小企業度過危機,並使得國內經濟穩步復甦。
  總統表示,台灣與主要貿易夥伴都沒有邦交關係,希望ECFA簽訂後,有助於台灣取得公平競爭環境,並增進多邊貿易談判機會,讓我國出口貿易大展鴻圖,而未來是否與這些主要貿易夥伴簽訂自由貿易協定(FTA),將會就雙方經濟的互補性,從經濟角度考量進行。總統說,台灣人具有堅強韌性、積極進取,就像我國網球好手盧彥勳打進溫布敦網球賽前八強,相信只要有機會,台灣必會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台灣旅美政治學者訪問團一行上午由外交部次長沈呂巡、前秘書長蘇起陪同,前來總統府晉見總統,總統府副秘書長高朗、國安會秘書長胡為真也在座。

Code Ver.:F201708221923 & F201708221923.cs
Code Ver.:201710241546 & 201710241546.cs